被称为最美世界名媛的杰奎琳·肯尼迪,虽然每天都有很多颇具诱惑力的邀请,但她很少参加。而她一旦出席,那些场合都是知识论坛、筹款委员会大会,或出版社集会等。
她不喜欢参与太多没有意义的社交,省下来的时间,她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研读手稿,在中央公园慢跑,练习瑜伽。
她把时间投资在自己想要变成的方向上,而不是被无聊的社交牵着鼻子走。主动选择屏蔽无效社交的人,只是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罢了。
余秀华就曾在《无端欢喜》中写道:
我从来不指望吸引别人,我觉得这样很浅薄。我得吸引我自己,让我对自己有了热爱,才完成以后一个个孤单而漫长的日子。我的这个心愿,是对自己最好的馈赠。
当一个人学会破除内耗,拎清生命中人与事的轻重缓急时,就是智慧的开始。
以“慵懒”的态度对待社交也并不意味着“社懒”们放弃了社交,他们不过是将社交缩小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尺度;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以最松弛的状态对待人和事,这种状态下进行的社交往往更高效。
哈佛大学用了75年的时间,经历了好几代教授,完成了一个叫作“格兰特研究”的观察。
在TED演讲中,目前担任研究主持的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揭示了到底是什么让生活幸福、健康、有意义。他说:我们从这一项历时75年的研究中得到的最清晰的信息是——良好的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
那些社会联结更丰富,也就是与家人、朋友连接更紧密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