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成书

《论语》成书

作者: 山石阁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11:07 被阅读0次

            学习国学,了解中国思想的精华,首先要读的一本书是《论语》。

          《论语》由孔子弟子编写而成,孔子是圣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文圣一一孔子,武圣一一关公。在信息化的今天,孔子依然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代表与符号。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机构,都命名为孔子学院。为什么呢?

    一、孔子生活的年代

            放宽视野,孔子生活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孔子诞生之前约十年,印度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诞生;孔子死后大约十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诞生。可见在世界各个区域都在相接近的时间段,出现了各自的文化伟人,这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代各民族的文化句子所开创的学术和理论,对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从何时开始的?儒家都把孔子这里成为集大成者。因此,将儒学从孔子讲起来未尝不可。孔子虽为圣人,他也不是无所继承的。儒家重视文化教养,以求在道德上超越野蛮状态,排斥巫术。这样一种理性化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史漫长演进的结果。

            中国文化早期的发展路径:夏朝巫文化;商朝祭祀文化;周朝礼乐文化。

            孔子学说试图扭转周朝末年,也就是春秋之际,礼崩乐坏的局面。就说明在中华文化早期礼乐文化与巫文化是交叉互渗,互相关联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

            恰恰说明在当时历史语境下,重怪与神的巫术文化,还很有市场。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改变了儒作为术士的身份,而赋予和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人文性与实践性。

            "仁者人也"与"人能弘道"。

            孔子一辈子从事教育与政治实践,将儒家取代宗教,强化了儒学的礼乐功效。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心理品格,说到这里,可以看到孔子的儒家学说脱胎于夏商的巫觋文化,承接周代礼乐文化,创立了重视人文与理性的礼乐文化。

            这样的儒家学派,以情为本体,凸显实用理性,追求乐天达命,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传统。

    二、《论语》的体例和结构   

          《论语》是对话体的儒家经典。对话体是有别于后世著述体大虑周,鸿篇巨制。这样问答的体例,也是世界各民族早期经典文献常见的方式。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苏格拉底师徒对话录等等,都采用这种方式。又如:佛教典籍记载佛祖释迦摩尼言说的《金刚经》常有"如是我闻"字样,表示这是佛祖亲口讲述的。与《论语》中"子曰"是一样的效应。

            对话体的文本有哪些优势呢?

    (一)因其设教,因材施教是对话体最突出的优势。

            孔子有弟子3000,有两个学生在政治上很有成就,一个是子路,个性爽直、刚健进取;另一个是冉有,性格内向、时常畏首不前。《先进篇》记载了他们的"闻斯行诸"的故事。同样的问题,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却大相径庭,另外一个学生公西华听到了,就像孔子发出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性格柔弱,做事犹豫,……子路……

    (二)对话体第二个优势有利于展开讨论,循循善诱。

            那么《论语》真的只是孔子及弟子的语录集,完全没有遵循内在的逻辑关系吗?

          《论语》共20篇,前十篇是上论,从《学而》到《乡党》;下篇,从《先进》到《爻曰》。整个20篇都是孔门弟子开过多个编剧讨论会后编排记载而来。

            《论语》前几天内在逻辑性很强,主题很集中,第一篇是《学而篇》,教导我们该如何学习;第二篇是《为政篇》,也就是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政管理众人之事;第三篇是《八佾篇》,八佾是古代一种乐舞,因其舞八行八列而得名,根据历法规定,八佾舞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享用。后世祭孔的乐舞,就是八佾舞,这是一种礼制,周代的礼有别于夏代与商代的祭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制度,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处事能力规范。《学而篇》与《为政篇》还只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出发,没有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探讨如何为政,除了个人"学而优则仕"之外,还要建立发展组织建立常态化制度,为政的理念要落到实处,一定要有典章制度的保证。

          《八佾篇》就是在《学而篇》与《为政篇》之后,专门来讨论当时的一些重要制度。

            第四篇是《里仁篇》,告诉我们一旦制度定了,实施时间到了,人们就会忘记,设计这个制度的最初出发点是什么,礼制流于形式,礼崩乐坏就开始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点?第四篇就是在强调一切制度都是根据仁心、仁德来制定的。儒家最核心的创造就是"仁",仁为礼本。所有的理智都不能偏离人这个核心。

            所以《论语》在第三篇谈完礼后,就要告诉我们,礼的核心是什么?如何遵循?同时也指出无需完全因循守旧,完全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制定新的礼,无论是鼓励还是心理,都不能偏离儒家核心"仁"。

            可见《论语》篇章结构有内在关联。孔门弟子在编撰老夫子语录时,将最重要的放在前面,后面如何铺陈,如何叙述都有逻辑关联,一如后世写文章,要求起、承、转、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成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tn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