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着家人一起去看了《摔跤吧!爸爸》,止不住的热泪盈眶,真的是一部励志剧,正能量满满。
这部剧的副标题其实可以是:印度女摔跤冠军的练成记。是一部根据人物的真实经历改编拍摄成的电影,因为真实,所以非常有力量,同时在几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家庭教育方面,如何做到将自己的未竟事业和孩子的天赋进行区分,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外界诱惑的时候,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激发内在的潜力,虽然我们日常可能还不需要用到这么深的力道,但是“相信”和“爱”真的比其他的任何奇技淫巧更加有效,也更加能够在关键时刻让我们脱颖而出。
刻意练习: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最后能够在某个领域里面脱引而出,绝对少不了的就是“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的“3F标准”——聚焦Focus/Fix 修正/Feedback 反馈,电影里面通过各种小事例反应得特别鲜活。剧中的爸爸在训练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让她们进行的就是“刻意练习”,不仅仅让她们从各个方面锻炼体能,聚焦在摔跤这项运动上,还通过指导,通过找人陪练,去参加各项赛事,不断滴修正训练的方法,还及时地给予了反馈;所以他训练的两个孩子都成才了。
意义感:电影中两个孩子的摔跤训练,从“不习惯——习惯——坚持——热爱 ”这一路走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什么最能让人坚持下去,第一次的转折是孩子们为了逃避练习,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向朋友抱怨,而朋友的宽慰是:赋予了她们的训练以意义,那不是一般的摔跤训练,不是爸爸故意虐待孩子,而是爸爸对她们天赋的认可,是给予了她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是让她们具备自己做主的能力,是爸爸对她们满满的爱,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要求,及时的鼓励,各方面都想办法满足训练的要求,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给卖鸡的人讲价,就是为了买到便宜的肌肉给女儿们的训练增加营养;去求体育局的人赞助一个摔跤垫,拿不到就自己想办法做了一床被子做的摔跤垫。当她们理解了训练的意义之后,训练变得格外的积极主动,变得全力以赴,变得更加习惯和认同这个训练 ,不需要爸爸督促了,自觉自愿。当她们参加了一些比赛,并开始有了比赛胜利的体验,尝到了比赛的甜头之后,她们就更加热爱这个项目本身了,这些原本枯燥的训练融入了她们的生活,让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最终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规则:比赛有很多的规则,得分的规则,针对比赛规则的特殊训练,极其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一对一的训练,示范,和让大家对着练习,都是非常有效的,每个技巧可能得分的形式,如何分解规则,分解得分的方法;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不能小看比赛的规则。一定是要针对规则进行针对性的赛前训练。还有就是对手,对手是比赛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自己的专长,还需要分析对手的特征,对手的做派,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最终获胜。
最高的激励是对信仰的唤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