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头条刷到了一条新闻,说是12月15日北交大一大三学生跳楼,疑似遗书称“失去人生目标”,遗书中说“二十年来我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我因此放弃了其他的方向,使得做题成为我唯一而且是最为突出的优势,并且相信这是唯一的正途。到了大学之后,我竟然听信了某些自由派的鬼话,妄图“全面发展”,因而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当我意识到问题所在时,为时已晚。”
诸如这一类的新闻时有发生,惋惜的同时产生了很多思考,已经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为了什么选择放弃年轻宝贵的生命?从疑似他遗书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可能是自己没了优势,生活没了目标,生命没了追求,人生没有意义。在外人看来一个北交大高材生,一个到处充满生机活力的年龄,他的人生是何等的有意义,他的未来是何等的有前途,他的生命是何等的辉煌。但对当事人来讲又好像何等的没意义没价值,真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人已逝去再来评说事件已无意义,但是我却从这个新闻事件,看到了心理保健心灵呵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当今是人们普遍有压力,全民有焦虑的时代,让心灵安驻当下,发现静心的能力,找到心安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方向,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必将成为人们越来越是重要的人生问答。
年少时轻狂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我定位,中年人危机在迷迷茫茫中找到生活方向,更年期失望在缺乏支撑时找到人生价值,是我们每个人,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是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大问题时常占据大脑思考的空间。找到自己是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人生的价值,是我们一生的思考题和问答题。用心理学阐述这个方面的就是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是科胡特创立的,
什么是自体?自体是一切关于自身的心理表象的集合,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自体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自体丰盈会让你激发活力,保持自体的连续性,创造性,统整感、自体的忍受力(调节情绪),维持自尊、自体的控制感。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己对自己满意。如果是自体破碎?整个人就没有连续感、统整感,感觉自己没有支撑,内心支离破碎。
自体有三个自体客体需要,
一个是镜映自体客体的需要:肯定、赞美、鼓励、看见、镜映。
二个是理想化自体客体的需要:保护、抚慰,让其平静、安全,让自体凝聚。
三、密友自体客体需要:有相似相近的同伴陪伴,支持。
总的来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想自信时候需要被看见,被鼓励,被肯定,在虚弱无助的时候有支撑,有理想化的人事物,有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路相伴,携手同行。
如果一个人缺失了这三方面的心理支持,就会使一个人心理营养不良,那么这个人内心就没有阳光,没有温度,心理健康将无法保障,生活没有动力,生命就没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