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电影不是一件足以自傲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喜欢电影而愿意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电影中去,为电影的发展做出自己独有的贡献,那就相当了不起!在回首往日时光时他可以骄傲地说没有因为看电影而碌碌无为,没有因为看电影而虚度年华。
对我而言看电影纯粹是为了填补无聊而空虚的时光,或者说比起其它消遣方式,看电影更为轻松,因为这件事不需要我有才华不需要我动脑筋,以上帝视角看电影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电影看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体会,体会到人生意义在哪里这个宏大而抽象的问题。
每部电影都是一段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各不相同:有帝王将相这类处于金字塔顶端能做出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人物,也有处于社会底层的贬夫走卒引车卖浆犹如尘埃的小人物;有聪明绝顶的智者,有智力平庸的笨人;有术业有成的专家,有身无长处的凡人;有人义薄云天豪情万丈,有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电影中的角色在生活中都能找到也都存在,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并不是因为具有某种特殊身份,而是做出与其身份不尽相符的事情,从而绽放出人性中的善或恶的成份并把它呈现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自行评判,如果能从中吸取点什么,那么电影就算没算白看。
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大舞台中的一个角色,当我们把视线集中那些大人物身上时,我们这些小人物就成了大人物的出场时的背景,连路人甲都算不上,只能是众多群众演员中的一位。不过如果把视线集中在自己身上,大人物同样也只是故事背景,所以说在人生这台戏中,我们每个人都自己的主角,无可替代。
既然我们是自己这出戏的主角,那就需要设计好自己的每一台戏,写好自己的剧本,设计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调度,设计好自己的台词。如果能够把自己这出戏设计好并执行好,把自己活成电影中的某一类角色,那就是成功人生。
中学同学林东和我的关系甚好,读书时他经常看《演讲与口才》,还常背诵著名的演讲稿,有时跑到学校操场边的小树林里声情并茂地大声演讲。那时我问他背这些干嘛用,高考不考演讲的。他说万一将来有机会登台演说,不能把演说搞砸。他不仅背中文演讲稿,还背英文讲稿,林肯的那篇很著名的演讲他都能背下来,真是下了功夫。在高二那年代表学校参县五四青年演讲大赛,获得学生组第一名。后来林东考上一所普通高校,由于其出色的演讲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学校里混得风生水起,毕业后先是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再后来出去创业成立一家企业人才培训公司。他靠自己出色的口才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精彩,也很成功。
当时只觉得这家伙会抓住时机,现在回头再想,原来是他一直很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角色,为保证自己在特定场景下有好的发挥,他努力提高自己的应有的技能。而我一直是在别人的场景里充当一个角色,别人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心甘情愿地跑龙套,而他一直把自己设计成主角,难怪他成功。
另一个朋友打小喜欢看香港录像,特别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江湖大佬,过那种打打杀杀的生活。他为此做了各种准备,也就是锻炼体能,时不时与人打个架,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小青年。当然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真正让他有所改变的是参军的经历,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在部队训练十分刻苦,在军队的搏击比赛中他取得了很好名次,同时还取得了神枪手的称号。退伍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到东南亚发展,果然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了许多人的核心。
人生真如一出戏,我们需要在每一个桥段中设计自己的戏份,在没有表演的时候需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这样就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中确保自己的表演出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