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狼烟诗影||田野调查:

作者: 狼烟诗影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14:13 被阅读0次


        石钟山记

          文/狼烟诗影

    在2017年秋的一次田野调查中,偶然听到邛崃大同镇景沟村的一老人说,他们家对面有一个神秘的“石钟,”就在一孤峰兀立的“石钟山”上,千百年来,有许许多多的神奇传说,故事板本多种多样,流传甚广,至今无人解答。

    于是,本来和我一起做田野调查的佛教历史老师董伟也佩感兴趣,于是当即邀请这位老人做向导,去看那千年神秘的“石钟。”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大约行进半个小时,就到了老人所讲的“石钟山”对面。跟着老人的脚步,行进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大约走了十几分钟,老人抬头用手一指说,对面的山就是“石钟山,”那神秘的“石钟”就在那孤峰顶上。我们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面前忽然出现一孤峰,孤峰拔地而起,魏然直立在我们面前。山不大,但高。看上去虽有十几丈高,如一竹笋般地站立着,感觉特别高。孤峰满身长满不大不小的小树,山顶好像有几棵大树.,但看不见老人所说的“石钟。”

    老人告诉我,此处现地名叫“南唐,”古为“南堂,”相传一个唐朝皇帝逃难到此隐居,便将“南堂“”更改为“南唐。”也有传说此处有宝藏,打开宝藏的钥匙在一句彦语里。于是,老人就说道:“石人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能寻到,买断成都府。”传说就是那个唐朝皇帝留下来的宝藏。但这个彦语和彭山县江口沉银的彦语差不多相同,只是江口沉银的彦语是“石牛对石虎,银子万万五,如有人寻得到,买断成都府。”就是说,石钟山的“石人”对“石鼓”和江口沉银的“石牛”对“石虎”的不一样而已。于是老人向我们指认了“石鼓,”那巨大的石头看上去确实像个“石鼓。”那“石鼓”之上,可站几十上百人。可是,“石鼓”所对的“石人”呢?老人说就在“石钟山”上。可怎么看也看不见老人所说石钟山上的“石人。”于是,我们决定爬上石钟山上去看看。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穿越荆棘的荒无和陡悬的坡,终于到了“石钟山”下,然后慢慢艰难的往上爬着。半响,终于爬上山顶。果然眼前站立着一形如“石钟”的石头。一会,跟在我后面的董伟老师和那位老人也爬了上来。说来也怪,本来爬山时,上石钟山的只有我们三个人,上去之后,我便探索起这“石钟”来。这老人所谓说的“石钟,”其实就是一石头佛塔,经过董伟老师的介绍,看石头上的神龛佛像风格,董伟历史断定是东汉末年至西魏时期的石刻。这石头高约2米,直径1.3米左右。上小,下大,形如“石钟,”实是佛塔而已。但一直没看见老人所讲的“石人”在哪里?恐怕所谓说的“石人对石鼓”应该是佛塔上雕刻的佛教人物像吧?老人说,这就奇怪了,记得文革时期,一个生产队有十几个人上得孤峰来,说这石钟下面有宝贝,就把这“石钟”搬倒了,看什么宝贝都没有,这“石钟”下面也没有发现什么宝贝。于是大家就下山去了,这四十年来,基本上没有人再上孤峰来过,这“石钟”咋又站立起来了呢?实在奇怪……于是,我随手用手机拍了资料,也拍了董伟老师和那位老人与“石钟”的合影,就下山了。老人又带我们去看那里的“银子洞,”也讲了很多传说。关于那些神仙传说,我没当一回事,因为我不相信有神仙这些事,总觉得是古人度撰出来的。

    回家以后的第二天,我打开手机相册看资料,奇怪的是我拍的照片中多了一个老人……我记得清楚,那时候就我们3个人爬上石钟山的。而这照片上明明就有两位老人,加上我的话,就是四个人了。我记得上山下山都是三个人的,我至今真不知道另外一位老人从何而来……?

    于是,我查邛崃古县志,也查许多古籍,没有找到关于“石钟山”的记载。当然,那些神仙故事就根本不存在了。但是,我在后来采访许多当地老人所讲,真的那个神仙故事一直留传着。故事不长,简单。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石钟山上住着一个白胡子老头,经常不吃东西,一但吃东西的时候,就捡些石头放在石锅里煮,明明把石头放石锅里煮,等石头煮好浮起来 就变成汤圆,白胡子老头就吃煮好的石头生活。于是,当地有个人爬上石钟山问那白胡子老头说,可不可以让我也吃一个?于是,白胡子老头就给那个吃了一个,不一会,那个当地人就变成了石头站在石钟山上不动了。后来没人敢再问白胡子老头要煮好的石头吃。当地人过了一代又一代,那白胡子老头依然健在。传说他活了一千二百年之后,那白胡子老头不知所踪,就留下那口“石钟”在石钟山上。于是我去百度“石钟山,”出来的是(石钟山记),所有的记载都是说太湖边上有个石钟山,也是有点神秘的传说。再百度有关石钟山,后,无果。

    2018年,我在查其它资料时,在古籍《渊鉴类函》中忽然发现有一段文字,曰:邛疏者周封史也能行气鍊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山至数百年往来入太室山中有卧石床枕焉。意思是:古临邛有个叫“疏”的人,是西周时皇帝封的神仙,此人平时练气,饿的时候就煮石头吃,住在石钟山上数百年。但是他常常来往于太室山,现在太室山上还有他睡过的石床和石枕。看了这个故事,一下就和大同古镇的石钟山集合起来,为此,大同流传的民间神仙故事,为啥和古籍上的故事一模一样呢?我想,巧合吧……?后来,我又在《汉武帝传》中发现一个故事,说汉武帝去访禹之妻涂山氏之女(女娇)时,听说大禹之子“启”是涂山氏之女(女娇)在太室山生的。因禹与涂山氏之女结婚后,睡了四天,禹就去治水去了。涂山氏之女因为没有孩子 就又去找禹,禹见涂山氏之女来了,就不想见她,就化妆成一只熊来相见,涂山氏之女知禹不肯见她,可能是自己没有孩子的原因。于是,回家,就去千里之外的太室山求仙,希望能给她一个孩子。而在太室山上的神仙“疏”问知涂山氏之女欲要求子,便降一莲子在涂山女娇腹中,果然,涂山女娇生子“启。”(启:夏朝的第二个皇帝)刚好,这和古籍《渊鉴内函》所记载完全一样,也对上了号。也和大同古镇的石钟山对上了号。这个神仙,正是那个叫“疏”的神仙。再查《史记.夏本纪》《太平环宇记.濠州》之禹,以及涂山氏,就出现三个板本,各说不一。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之妻子涂山氏生子“启”于太室山。这一点没有变化,其它说法记载各不相同。但关于大同古镇的石钟山故事已有两个古籍记载相同。再翻《方兴胜览》和《例仙传》,居然同样找到古临邛石钟山上有个叫“疏”的神仙,大体记载一样。进一步说明,大同石钟山故事是官方认可的历史,何况这个叫“疏”的神仙还是西周皇帝封的神仙。

    2020年四月,我读了邛崃传媒集团宣传部主任李桎的一篇文章,再让我坚信这个叫“疏”的神仙是存在的。文章中提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写贴在询问当时的益州刺史周抚时问:临邛真的有邛竹杖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事情真的有吗?还有严君平的事情?那个杨雄是不是很厉害啊?临邛有个火井的地方真的有井中之火吗?在王羲之写给周抚的19贴中就有四贴是询问和邛崃有关的。如是曰:《郗司马帖》曰: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是询问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事。在《蜀都帖》中又曰:“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当然,还《蜀都粘贴》提到扬雄、左太冲。《三都贴》曰: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还有《严君平帖》,《盐井帖》,又如《邛竹杖帖》都是这样描述的,“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就在《蜀都帖》中曰:“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里面同样也提到“疏”这个人。如果单从第一句“省足下别疏”去理解,找不到证词,因为这一句话太平常了,不足为证。如果连起来看:“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这就后面所说“具彼土山川诸奇?”就充分的说明邛崃这个叫“疏”的神仙,是存在的。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钟山记】||狼烟诗影||田野调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wn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