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也许会有两类同学(看完就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三动,嘴动,手动,脑动!既不会走神,还高效):
一类奋笔疾书,成绩不怎么样。这一类多数有点强迫症,以及思想上的偷懒,行动并不懒。他们想把自己的笔记完善到无所不能,生怕落下一点知识,从而错过了老师引导的精华之类的内容。笔记是写好了,但是一堂课下来收获的就是白纸黑字。那么课后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这些,可能效果还不是很好,短时间还会坚持,长时间看不到什么成效,还要费这么大力气,再加上学科一多,可能就放弃了。
另外一类,不怎么记笔记,但是成绩还可以。这种孩子多数是跟着老师思路再走,他们不讲究记下多少东西,他们更讲究记住和学会多少东西,能够把多少东西为我所用,是他们的目的。那么,丢下的笔记怎么办?老师笔记特别重点的地方,一定会强调大家记。而不重要的笔记,其实书上都能找得到。简单地说上课是要多动脑多思考,不是多写笔记的,只有当你的思考在线了,你的成绩才会随之在线,这就是事半功倍。
为客户解决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的就避重就轻,将问题淡化,避开。编制一个梦,让客户想想我们给他带来的各种好处,让他梦想成真。
学校靠教学质量取胜。优质高效的课堂只是让学生分数从应试的角度比大课堂更有优势就行,不然家长交这么多钱到这里,难道不是为了给孩子买一些分数上的提高吗?不是说你一定把孩子教的多好,但是一定要优于没有外培或者在其他低价机构培训的孩子,这是你的收费服务所体现的价值,所购买的结果。关键是你的教学是不是带着孩子跑在那部分学生的前面?
家校沟通,其实更主要的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老师要及时地感受到家长的感觉,及时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如果一个老师和家长很陌生,谈起话来很程序化,除了交代一些事情、电话通知放假和上学的时间之外,没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家长对你的信任是很有限的。
电话工作要在平时做足,不要让家长感觉要交钱续班了,就发狠打电话。平时的家长电话工作可以多聊聊教学教育理念、家庭教育问题等等,一定要想办法成为他们家庭的教育顾问,有什么教育问题乐意和你来探讨。
他们给我的物质资源有限,但给我的爱和陪伴是无限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我。我觉得我现在很幸福,我也想让我的孩子这样幸福。
只要我们没有忘记一个人,他就一直活着,哪怕他去世了。
时间都变成回忆了,都钻进我们脑袋里去了。
父母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必要的界线。父母是有底线的父母,孩子也才能够有空间去发展属于他们的力量。习惯了屈从父母和他人的孩子,他只会把自己过得越来越卑微,却很难学会真正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当日后走上社会,才有能力对糟糕的、坏的事情说不。他才懂得珍视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也才真正不惧怕,不讨好,不卑不亢,真正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人总是越长大越孤独的,没有人可以倾听自己、读懂自己的悲伤。
时光在沉默中前行,你也在沉默中变得坚强,所谓成长,就是把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
所以后来你不再逢人就说你的心事,讲你的故事,你不再热衷于结交新的朋友,你开始计较自己的付出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你开始认真地思考对方是否值得。
热爱生命,培养一技之长,健康身体。
没考好。我知道你很难受。你觉得现在怎么做,能让自己变得乐观开心起来?你觉得现在怎么做,下次可以考得更好?
成绩是一时的,成长是一生的。成长比成绩重要,培养抗挫能力,理性看待问题。
看孩子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认真分析原因,主动找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谈谈,听听他们对孩子的分析和建议,因为老师是最了解、最关心孩子成绩的人。
弄清孩子是因为什么丢的分:遗憾丢分,会做,做错了,如审题失误,计算出错;模糊丢分,记忆不准确;不会做丢分。
弄清楚错题的原因后,让孩子思考几个问题: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有在书本上的哪里出现过?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每次考试婚后在与孩子谈心时,家长也要有方法。不要直奔主题,可以先从生活起居谈起,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外向型的孩子,不妨直接告知他的缺点和不足;内向型孩子就要迂回。千万不要饭桌上批评孩子,更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揭短。如果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不妨抽空找个安静的地方与他边走边谈心,适时的给予足够的鼓励,让他看淡目前所遇到的困难。
很多谈心效果差是因为父母的单向式传递,孩子都是被动接受的。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放松的环境,充分地说出学习生活中的苦恼于困惑。
这个世界上父母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每个人都是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面对孩子会束手无措。为了孩子,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家长,家长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孩子,你不为他人而学,但必须为自己而战。
孩子,你们现在衣食无忧,吃喝不愁,不像前辈们在物质匮乏、生活情况的年代长大。这是你的幸运,也是你的不幸。
你不再因为颜如玉黄金屋学习,回归到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学习本来面目。
孩子,愿你心怀梦想不丢信仰。剑已佩妥,学校也是江湖。酒尚余温,人生没有退路。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学习一世,回首有爱相伴。
真正懂爱孩子的父母,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
分别,不会让你们渐行渐远;而三观,才是你们之间最遥远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