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死亡,你会想起什么颜色呢?
那说到死亡,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对“死亡”至今也没有理解地太透彻,但是对“死亡”带来的感受我花了很久的时间才得到一种缓冲。
第一次面对死亡的感受,只体会到恐慌,是一种极度害怕失去的感觉。那个时候还小(小学生),在读完杨绛的《我们仨》之后,我记得我有一整天都围着老爸老妈转,生怕一个转身他们就都不在了,虽然小学生的我对于这样的人生烦恼仅仅持续到了下一次数学考试为止,但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敢去想象要如何一个人去承担失去女儿,失去挚爱这样的痛苦。

图源自当当
等到再大一些,我读到了天童荒太的《哀悼人》,那个时候还没有亲临身边亲人的死亡,所以对主人公那一套仪式化的东西非常反感,我甚至模仿主人公进行那一套做法,单膝下跪,双手交叉,然后默念 “不论你是谁,我都会记住曾经来到世上的你。”希望能去理解主人公的心境但都以失败而终。

图源自当当
直到自己身边有亲人去世之后,我才逐渐明白这些连通阴阳两界的“仪式”背后承载了多少思念和心酸。我记得奶奶去世的那天下午,我还是照常在上课(也有可能是在摸鱼),但我突然感觉心脏跳动得有一丝异样,是掉了什么东西的感觉,当时也没太在意,没想到回家后我妈就告诉我:“奶奶没了。”后来才知道奶奶就是在下午的时候去世的,我也知道这看上去像是玄幻故事,但这就是真的。
第一次参加葬礼的时候对死亡的恐惧感并没有小时候那么强烈了,但更多的是无助。作为逝者家属,需要站成一排接受悼念者的慰问,这时悼念者对个体生命消逝事实的接受转移成了对与之联系者身上的同情,我无法回避这种同情,但这种感觉很不好受,有一种自己将生命无限压缩至逝者的逼迫感,然而正是这种仪式带来的窘迫回忆加深了一种沟通生死的联系,有些奇怪的是,只要一再回想,心中总是痛的。
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死亡”的:
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哲学上说,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维持其存在(存活)的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
对我来说,想到死亡,还是会想起黑色,但这种黑包含了所有的颜色,就像生命的消逝一般,经历旖旎而归于单一。死亡这件事是共性的,但死亡带给我的感受却是私人的,我们面对死亡感到恐惧无助这都是正常的,但我们应当把这种感受烙在心中,将它转化为一种好好活下去的勇气,为身边人,为自己而更努力些。
最近读的《理想国》非常正能量
反观这次新冠疫情,我们只是被困了一个冬天,而有些人却再也等不到春天的一丝暖意,再也不能感受夏夜的微风,再也不能踩碎一片秋叶,他们的生命永远受到死神的束缚。
这篇文章为了纪念逝者。
另外有个公众号:学习噜
欢迎添加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