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两个学生近3年。
忽想:我们有无切实忽略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接受吗?主动还是被动?我们定位是什么?
严格说,一开始,完全是团队主动,学生与学生父母、亲人被动。学生与亲人可以简单被动,我们不行。因为好心未必好结果,甚至坏事。因为凡事总要讲究方式方法,乃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我们并非专业公益人士,还需不断学习成长。还因为我们肯定不是简单扶贫,也扶不起,仅有好心,远远不够。
回想宝马爱心基金大伙伴,所谓非物质希望工程,时时与远在四川的地震灾区小伙伴电话沟通,书信交流,3年之久,也只有唯一的一次见面。现在看来,无疑,远不如经常见面交流陪伴,真切自然实际有效。
我想我们的定位,就是大伙伴关系。
目的在于,分享我们的知识,专业,兴趣所长,我们阳光般的热情,热爱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其实就是更多从心理和精神上,积极引导,带一带而已。要知道,学生本身是完全可以自我成长的,我们不过辅助,是某一方面的老师、大伙伴。意味着,我们志愿者本身一要学有所长,二要精神生活丰富,三要活得开心有趣,生气勃勃。实际上,共同分享学习交流,也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而非高高在上的施舍者。
如果有条件机会,可以告诉学生:每天看看初升的太阳,多么孤独而伟大,那是多么壮美的风景。一缕清风,一片树叶,一只可爱的小猫咪,美丽——俯拾即是。那些真正美丽的风景,根本不需成本,所谓美育熏陶吧。电影、音乐、图书、摄影,书法作品,都是可以培养的兴趣,甚至未来的职业,都是美好所在,值得学习追求和拥有。
对我来说,就是分享我的读书、日记、电脑或文体兴趣和生活经验,积极陪伴。
武志红说: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最好的自己。
俯下身子,把最好的自己,同样与学生分享,切实走入学生内心,尊重学生个人独特感受,是我的一点个人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