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
这段时间新网师线上啃读群正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昨天我才拿到这本书,捧着书,望着封面上蔼可亲的朱老师,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朱老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1999年,朱老师阅读《管理大师德鲁克》一书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冲击。书中,熊彼特对年轻的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此后,朱永新老师起身而行,走到中小学之中,开始了新教育实验。
一、新网师,心中向往的一盏明灯。
2021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李镇西老师的“镇西茶馆”看到了新网师招生广告,当时内心既冲动又激动,记得2004年,我在网站上就刷到”教育在线”,但看到那招生条件,要写一篇3000字的阅读史,还要坚持三年,每天要打卡,写阅读笔记,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自己能坚持下来吗?我行吗?最后还是打了退堂鼓,,只是在门口望了望,徘徊了一阵就退缩了,现在想想真是太可惜了。这次看到了一定不能错过,不管怎么样,都要抓住这个机会。2021年2月10日,新网师公布了招生录取名单,210434廖刚,我录取了,当时我真是喜极而泣啊,想想,等这一天真是太久了,我与新网师从擦肩而过到面对面相拥,现在我还有了自己的专属学号,这个学号将伴随我在新网师的每一天,我将追随着朱永新老师的脚步,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理想追求,不断读写思。听从内心的召唤,勇敢追逐梦想,开启自己的英雄之旅!
二、没有新网师的日子,一地鸡毛。
在没有加入新网师之前,我的日子过得是浑浑噩噩,每天两点一线,回到宿舍就是葛优躺,刷抖音、看一些无聊搞笑的段子,追一些大众的偶像剧,躺下来看了几个小时,感觉身心疲惫,眼睛刺痛,内心空荡荡的。有时一直在想,我的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吗?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我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里?一直以来,我所在的学校总是闭门造车,请进来走出去的渠道封闭了,我们见识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公立学校大批大批的教师出去学习、跟岗进修,这对我们民办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只能借助网络来学习,可是如今的网络信息也是良莠不齐,我只能接触到一些心灵鸡汤式的文字,真正的经典书籍、根本书籍的缺乏导致我迷失在概念词语的丛林中,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只有围绕问题的阅读才真正能够改变实践。我渴望自己在前行的路上能遇到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路。
三、加入新网师,做一只坚定爬行的犟龟。
2021年春,我与新网师结缘,在这里,我好像掉队的队员找到了组织一样,内心充满了兴奋与激情。在这里,我找到了教师发展所需要的东西:1.有营养的新环境.2.有价值的新知识。3.比你水平高至少一个量级的人。新网师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虽然不曾谋面,但都是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来,就是提升自己,在新网师,我践行李镇西博士的“四个不断”,即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写作。
每天我保持学习的黏性,让自己沉浸在书本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看到好句子我赶紧把它摘抄起来,看到写得好的文章,我会把它收藏起来,外出坐车时可以慢慢看。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制性学习,我已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坐下来可以静心学习一二个小时,不为外界纷繁复杂的事务所动。我买了一摞书来充电,这些书都是经典书籍,有些是根本性书籍。如《教师阅读地图》、《儿童的人格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教学勇气》等十几本书,每天我徜徉在这些大师的思想境界里 如琢如磨,其乐融融。记得在看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时,里面关于儿童心理的阐述一度让我沉迷不已。“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相像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个人处境的改善会缓和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看了这段话,我把自己从小的心理联系起来,我的儿童时代就是充满了自卑感,记得读中学的时候,那时全部住校,每周日下午,我们从家里回到学校,很多同学从家里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周日晚都在寝室里炫耀,我家里穷,没有什么好菜带的,我只有一点酸菜,同学们把我的菜拿出来,大家哈哈大笑,说这种菜怎么吃啊?刘同学把我的菜全倒了,把自己的肉炒豆子给我,当时同学们虽是一片好意,但我感觉到很羞愧,很自卑。我产生了一种奋进追赶的心理,那时心里总是想要在学习上争第一,考个好点的学校让大家看看,在心理上寻求一种平衡感。就这样,我把书中的观点与自我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比,感悟深刻了许多,读起来感觉轻松了许多,对书中的概念要点也深入了许多。
四、踏上英雄的旅程。
2021年秋,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课程,原因就是想通过这门课程来提高自己。虽然上学期选修的课程令我的写作有所提高,但感觉还是不满意,在写作技艺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所以迫切想通过本次课程来提高自己。
刚开始,陈组长要我承担分组组长的任务,我当时由于恐惧,婉言谢绝了。这件事过后的几天里,我的心情一直很低落,心里又有一种失落感,组长给我成长的机会,可我却把机会白白丢掉了。几百人当中,为什么组长会想到我,这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的努力是被大家看见的。我恐惧成长,造成了自我的身心分离,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我又落下了一大步。我没有勇气去直面自己,直面成长的过程。
后来,王组长在群里招募打卡点评员,要求大家积极参与,见证自己的成长。这次我果断加入了,我不想再次错过机会了。承担意味着最好的成长!这句话是我们网师人常挂在嘴边的励志语。确实,如果在课程群总是默默潜水,不出声,不参与,这即使呆的时间再长,我想进步也是有限的。新网师倡导朱永新老师的“三专”成长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共同体。其中专业成长共同体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加入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和学习组织,在团队的有效活动中促进自己的快速发展。
五、沉浸新网师,收获成长的力量。
2022年春,我选修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跟着郑建业、冯美娣老师一起学习,这学期,我潜心啃读,了解了苏老师的许多教育思想,如“自尊心、两套教学大纲、交集点、自动化读写、思维课”等概念。学习了帕夫雷什中学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与国家正在实施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我把它们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在德育方面,我运用的效果显著。学校每个班里的单亲、留守儿童多,我把三1班作为试点,利用周末时间跟着班主任去家访,了解每个单亲孩子的家庭状况及亲子关系,分析单亲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制定出卓有成效的对策。在今年市论文评比中,我写的《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一文获市二等奖。我写的《女中音的蜕变》在《教师博览》2022年8月“关注”栏目发表。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来源于苏老师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2022年秋,我选修了胡新颖老师主持的《中小学课题研究课程》,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缘于学校本学期申报了三个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成员们做着做着都想放弃了,课题研究中的诸多疑惑解不开,引领不了成员们继续向前研究。课题研究越来越规范,我以前的那一套已经不行了,我深感自己的理论素养不够,对课题研究这一块一知半解,不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那学校的课题研究永远会停留在形式上。
胡老师的课堂永远是激情满满,语言幽默、风趣,神采飞扬,那份对教育的执着,对教育的热爱,溢于言表。她的座右铭是“但行善事,不问前程”。这可见胡老师对教育有大情怀。跟着胡老师一起在做中学,研中学,我了解了怎样选题,怎样写一份完整的课题申报书,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组建课题团队,怎样......太多的怎样,让我感恩这个团队的敬业和精细化管理。每次课程结束后的资源包、优秀作业展示、还有每周五晚的小课,胡老师的团队想方设法让我们学多一点东西,能跟着这样的老师一起学习,真是何其有幸啊!
六、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二年沉浸在新网师,我从刚开始的阅读小白,也就是浪漫期,慢慢地进入了精确期。每天的生活充实而有规律,阅读与写作已内化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天没阅读,就感觉好像缺少点什么,这两年,我学会了时间管理,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上,我用新网师学到的一点东西,实践到管理中去,我成立了教师读书会、各班成立了学生读书会,阅读,成了书香校园的主旋律。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做一名理想教师,应该是充满激情、充满自信、不断挑战自我的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我要朝着理想教师的目标迈进!
最后用朱永新教授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把自己活成一棵树,而独处就是大树向下扎根的时光,只有根须足够茂盛,才能拥有坚定。有鸟飞来,我自欢喜。但如果站在荒原上,也可以做到迎风挺拔。一棵树教给我们也许比一摞书的东西还多,不妨以树为友,以树为师,从树那里领悟美丽、坚毅、勇气、高尚、力量,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