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塔碑文,相传为刘伯温所作,于民国十六年(1927),拆除南京金陵塔以辟中山大道时被发现。亦有说法碑文是民国七年(1918)发现。
然民国七年(1918),正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南京由军阀占据,直至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后,于民国十六年(1927)方才夺取南京,因此民国七年发现的说法与史实矛盾。
且石碑并未保留下来,亦无石碑拓本,故难以考证其真伪。
碑文现存多个版本,预言二十世纪以后之中国,内容涉及国共内战、日本侵华,以及建国初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金陵塔藏碑》民国三十五年(1946)版
出自民国朱肖琴注本,其曰碑文于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年间(1928-1931),传遍各地。谓系十六年民国政府奠都南京,拆除明建金陵塔时所现。朱肖琴注于丙戌年(1946)。
【原文】
拆去金陵塔,关门自己杀。
日出东,月落西,胡儿故乡起烽烟。
草弓何优柔,目睹江山落夷手。
冬尽江南万古忧,繁华忽见瓦砾丘。
回天一二九,引起白日结深仇,眼见日西休。
【评注】
「拆去金陵塔」即点出时间,故「关门自己杀」则暗指国共第一次十年内战(1927-1937)。
「胡儿故乡」指中国东北,「起烽烟」指日本建立伪满政权(1932-1945)。
「草弓」分别代指蒋介石、张学良。而「优柔」则指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轻松窃据中国东北,故曰「江山落夷手」。
「冬尽江南」指日本全面侵华,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城镇尽皆瓦砾。
「一二九」美国对日宣战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白日结仇」应指珍珠港事件,美国与日本就此结仇。但同时二战亦因美国的加入,以致日本最终战败投降,故曰「日西休」。
【总结】
此版本简短异常,仅是提及国共内战,以及日本侵华。
预测时间短暂,且通俗易懂,故所谓《金陵塔藏碑》1946版应是后世伪作,推测是美中正式对日宣战之后(1942-1945)所著,旨在提升国内抗日斗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