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这位家长是昨天来参加家长讲座的时候加的联系方式,当时我把电话留给了家长,希望家长对学校有意见建议我们随时沟通,对孩子教育有了问题也可以随时联系,希望家校合作共同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平台。
今天打电话是提出了一个诉求,问能不能让她的孩子来中心上学。原因是前几天学校组织了几个比赛,这个孩子来到中心参加比赛,晚上回家后就哭着和家长说不要在原来的村小上学了,想上中心上学。
我听了内心一阵默然。我和家长解释了划片招生的政策,但是没有完全让家长拒绝孩子,而是让她告诉孩子让她好好学习,等到五六年级学习好了等着让她来中心。因为这两年学生比较多,但是明年后学生就断崖式下跌,到时候可能就能够实现她来中心上学的梦想了。
是啊,来了一次中心小学参加比赛,结果中心小学的环境给了这个孩子深深的震撼,竟然成为了她心心念念的一件事情。
挂了电话,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教育均衡化发展提出了很多年,但是遗憾的是因为经济、地域、区县乡镇等发展水平的不同,均衡化发展几乎是达不到的。农村学校的师资、硬件设施、孩子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程度都是远远跟不上县城或者城市的发展的,所以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公平几乎很难实现,我们只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努力。
我依然记得2009年我刚被分配到了县城最偏远乡镇的一个村小的情景,当时我的心情无比震撼。因为这两排破旧的平方里面有100多个孩子在这个地方学习成长,但是在1993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三层小楼了,我们的音体美课程都是正常开的,但是这边只有快退休的老教师教着语文数学,我是这所村小第一个英语老师......
这就是一个县域内的区别,我想也是全国区域教育的一个缩影。国家想不断提升我们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确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直在提升着,但是差距也是越来越大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去城镇或者城市发展安家落户,最后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地方对教育资源也是有倾斜的。
就包括我们现在的学校,中心小学下面还有九处村小,其中还有两处是平房,环境虽然很优美,老师配备也很齐全,但是在孩子眼中和中心是有天壤之别的。硬件上的确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是让全镇的孩子都来中心上学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这几年正是收生的高峰期。到2025年才开始减少,真的要是能够实现全部在中心上学得六年之后再看具体情况了。
其实作为学校我们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但是因为我们乡镇学生数是全市乡村学校最多的,很多工作上只有慢慢来。无法一下子能够全部提升到高水平的硬件和师资相统一上面的。
但是想到这个孩子还是心中有些不好受,无法在硬件上满足孩子,那就积极开展好各种翠屏云课堂课程,让村小的孩子也能够上好音美等艺术课程吧,希望能够让村小的孩子也能够通过网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艺术素养,学校也会尽力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