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如果孩子在学校受伤了,事件就会上升为父母之间的问题。父母会怎么面对,又会怎样处理?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态度。最近班级接连发生两件事,身为班主任,要与双方甚至三方家长沟通。
某日下午延时课正式上课前,换位置的间隙,发生了一件事。朱同学性子急,拎着书包就去找自己的座位,来到孙同学座位旁,一看他正收拾书包,水杯立在桌子上。于是,急不可待的他拿起水杯放在了鲁同学的桌子上(孙同学一会儿要坐这个位置)。此时,鲁同学正和同桌说笑,说到可笑处,鲁同学头一歪,撞到了孙同学的水杯上。接着水杯落地,周围同学告诉鲁同学她眼皮上面流血了,鲁同学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我送完学生,回到教室,鲁同学正趴在桌子上。周围同学七嘴八舌地告诉我鲁同学这儿流血了,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眼睛。我走上前,简单询问了情况,赶快把鲁同学带到办公室查看伤情,伤口看着有点深,先抹了碘伏。随后又询问朱、孙两人事情经过,查看了水杯,发现上面有断开的塑料,用手一摸,有点硌手。估计是碰到此处,皮肤破皮受伤。问明情况,心中有数后,打电话联系三方家长,约定在校门口见。鲁同学妈妈来了,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女人,像是她的朋友,这位妈妈没有查看孩子的伤口,而是拉着孩子的胳膊,逼问孩子怎么受伤了?谁推你了?被家长这样的语气,这样严厉的表情逼问,鲁同学哇地哭了起来。随行的女人看着我说:这事儿学校也要负责任!鲁同学的妈妈指着我说:上次你们班卢xx拿孩子的笔……就这样所有矛头指向了我。下意识地,出于捍卫自己的尊严,我厉声说道:不要这样指着我说话!听我这样一说,鲁同学妈妈语气立马变了,不再那么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一会儿,孙同学的爸爸到了,了解情况后,他提议先带孩子去看看,鲁同学的妈妈这才想起带孩子去看看,她带孩子去了诊所,诊所建议去医院缝针。最后,朱同学的姑姑也到了……最终的结果是鲁同学没有缝针,在家抹碘伏观察。
第二件事,课间,三个男孩子一起玩耍,孙同学推了宋同学,宋同学撞到李同学身上,牙齿撞到李同学鼻翼下面,破皮受伤,伤口比较深。于是,打电话联系三方家长。李同学妈妈赶到后,赶快查看孩子的伤情,一看伤口比较深,没有说什么,带孩子去医院看看。中午李同学妈妈打来电话,医生说缝针的话估计会留疤,但孩子受伤的部位又不好缝针,给孩子开了药,让回家抹抹。想着打电话给我说说,让我不要放在心上。还说另外两位家长给她打过电话了,她也很理解,男孩子一块玩,难免会碰住。
我原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如此通情达理的家长着实让人感动。她没有指责别人,没有让别人负责,更没有想着向对方要多少赔偿费。还顾及到了老师的心情。难得!
类似的情况,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过程。一个让人心累,一个令人感动。出现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很多,怎样是比较好的方式,我从善良的李同学妈妈身上学到很多。
如果每个人都充满善意,相信我们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