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来越大,就越不能像个小孩子一样心里存不下一丝委屈。不是要生吞那些意难平,而是要思考为何不平?如何能平?
没有力气去闹情绪,玩幼稚游戏。谁欺负谁,谁又挨了谁的气,那些重要吗?没入得心的人,硬提到眼前依然是不愿意多看一眼。
人与人,自己与自己,总有修不完的功课,总有斩不断的缘份。没有明确的对错,没有明确的善恶,只有明确的利益和立场。任何事情一旦牵扯到立场上,再好的关系也不会维护你。同样,任何事情一旦牵扯到利益上,再亲的人也不会顾及你。人性总是自私的要维护自己所拥有的,延续自己所坚持的价值主张。但凡要与人性对抗的,十有八九会战得遍体鳞伤。
或许太多人习惯看问题流于表象,期待一个令人错愕的结果。两个人做了同样的事,对于那个能创造出一定结果的人,做什么似乎都是成功的秘诀。而反之,不能用结果证明自己的那个人,变成了笑话。其实,在同样努力的情况下,他可能只是运气有点差。
自古皆是以成败论英雄,但不成就是真的败了?
难道英雄们总是在“英雄”与“狗熊”之间切换着?毕竟没有100%全胜的人,就不存在全胜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反而是牺牲了自己,维护了群体利益的那些无私的人。
至于败不败的不好说,身边的莺莺燕燕却迟早会离开,留下的都是家雀。家雀们朴实无华,因为你们有共同的“家”。这个“家”可能是朝夕相处的亲人,也可能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和理想的朋友,愿意与这个“家”同生同死,奋斗一生。
而大多数人,只落得个孤家寡人,比如,或许是我。
或许你该说,那你该反思自己,是你自己造成了这一切!我只想说,即使是我风光无限的时候,也不代表我就不是“孤家寡人”啊。
不被理解,多半是因为走到了沙漠深处,你听后面的人喊你,听不清看不清。你想喊前面的人,那人也听不见。许多个特立独行者,许多个坚持要穿越沙漠的人,彼此无法连接。孤独的坚持,也算是一种守望和陪伴吧。
你有能力撒点余粮的时候,莺莺燕燕簇拥而上。甚至旁边的邻居还给你添把米,期待着共享这繁荣。你连自己都吃不饱时,邻居会抓紧关闭门窗,生怕你抢粮,或者你邻居已经先你一步饿死了。莺莺燕燕们着实是不会来了,门前冷清落寞了,你会觉得寂寞吗?那就要反问自己,所谓繁荣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充实吗?
情况刚好相反,落寞时的觉知比那时更加清明。不愿与莺燕争食,毕竟是你曾经赏出去的粮,不能轮到自己饿了再夺它回来吧。既然如此,那些来来去去的,一哄而散的又有什么可惜,不正是剧本里的群众演员嘛。
主角终究还是自己,与那几个赶不走的配角相爱相杀,携手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