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3-23

2023-03-23

作者: 悦己书影 | 来源:发表于2023-03-22 13:25 被阅读0次

    辨强以明强

    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子路算得上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他自小出身寒微,家境贫苦,也正是由于这种家境的原因,养成了他刚强勇武、重义守诺、果决勇敢的大丈夫性格。此外,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子之一。后世流传的著名的“百里负米”的典故,讲的就是他侍亲至孝的故事。正是由于这种刚强勇敢的性格,所以他才向尊师孔子请教,想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

    什么才是真正的强?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强者也见强”。有的人可能认为永远不向困难低头,不屈服于一切才是真正的强;有的人认为能屈能伸,随机应变,明哲保身,这样的强才是真正的强;还有人认为真正的强是一种内心的强大,而不是一种内在的强,是一种坦然达观的心境,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境界,可以做到“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此外,为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应有的刚强品格,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具备了这三点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那么,在孔子眼里,到底有多少类型的强呢?而哪一种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呢?

    在孔子看来,所谓的强,有“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之分。南方之强的特征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意思是说用宽厚温和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去教化别人,对于那些粗鲁之人对自己的无礼冒犯,不要去计较,而要以宽容的姿态去感化他们。

    这一种强的特点是柔中带刚,如同水一般充满无限的智慧,目光比较长远,不计较一时的荣辱得失,深得孔子的赞赏,这也正和南方人的本性特征相符合。相对于北方人来说,南方人在体力方面总体要差一些,性格方便要相对温和一点,从而也使得他们行动讲究轻便灵活,在行为举止上尽可能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而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却始终保持在不偏不倚的中立位置上,他们这种和而不流的处世态度,正好是中庸之道所要求的,是中庸思想比较完美的一种呈现。这种看似妥协退让的处世态度,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大智慧,讲究无过之而又无不及,说话处世把握好分寸,控制好火候,以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度。

    我们也可以说,这种南方之强正像老子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知白守黑的人生智慧。老子曾经这样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在这里,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去露才扬己,过分显摆自己所谓的“聪明才智”,而是要学会以静制动、以彼克此。知白守黑被老子认为“天下式”,也就是说这种处世智慧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作为一种人生真理而存在的。真正懂得什么是刚强的人会有意选取柔顺的处世态度;而真正知道哪里是光明所在的人会有意选择处在黑暗的角落里观察辨别,韬光养晦;真正知道何谓荣何谓辱的人也绝不会有意和别人争强功名。

    而北方之强呢?孔子是怎样对它进行评价的呢?孔子认为,北方之强是“袄金革,死而不厌”,也就是北方人勇武好斗,夜里经常要枕着武器入睡,也可能第二天就会战死沙场,但是他们一点也无惧怕之心,这就是北方人的强。

    孔子所说的北方人的那种强,更侧重于体力方面的强大和对于人生之死的无惧无畏之感。北方人的这种性格,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关系密切。我们知道,北方人多生活在穷山恶水的荒芜之地,他们想要存活下来,不仅要与自然环境抗争,而且也要与外来部族相互厮杀,所以,这也使得北方人在体力上不得不强悍健硕,以便于他们用于杀敌自卫,而久经战场的经历,也使得他们敢于英勇赴死,置生死于度外。

    然而,强悍勇武、征战杀伐在孔子看来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也不是时时都能用得上的,所以也不能使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孔子更为赞赏和推崇南方之强,他认为南方之强更合乎自然之道,也更接近中庸思想的深刻内涵,所以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强,是仁人君子所应该学习和秉持的处世原则与道德修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3-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av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