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来自核心认知拼图,而不是外部呈现的能力。
——何伊凡:《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何伊凡老师不仅是高手,更是榜样:
作为准80后的少壮派,何伊凡老师不到35岁就成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副总编辑;
他对创新与趋势了如指掌,常常能用形象的比喻说清复杂的技术原理;
他充满感性与幽默,同时,其作品又呈现出清晰的逻辑与主线。
作为高手,何伊凡老师拥有怎样的核心认知拼图?并且,他是如何找到这些拼图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后简称《知行力》)这本书中。
我们读过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懂了很多道理,但仍可能心有困惑、行有困难,很重要的原因是只有“知”,没有“行”。一个没有行动的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而非真正的知识。
知识不是力量,被使用、被调用的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力量,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知行力。知行力,不仅可以让知识真正变成力量,也能让力量反哺知识。作为一位普通读者,我来分享一下读完这本书的收获,重点在三个工具:
1. 三环套月笔记法(快速学以致用的笔记法)
所谓三环套月,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案例、金句与知识点作为素材,并有意识的用于实践。这个方法可以有效进行读、讲、写一体化的训练。
案例是构成演讲与写作的原材料;金句能调动情绪,引发共鸣与分享;知识点是我们升级迭代的营养。
三环套月读书法可以有效提升拆书的效果,使用方法很简单:
首先,充分吃透书里的知识点,这个过程中可以不用面面俱到,只抓住核心知识点即可;
其次,围绕每个核心知识点提炼出引人共鸣、让人印象深刻的金句;
最后,将书中的案例,替换成其他案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新闻或其他书籍的。这样拆书,既可以做到拆透一本书,还能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环套月读书法不仅用于拆书,还可以用来制作一门课程,书中介绍步骤如下:
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收集某类主题(比如营销、自媒体)的案例、金句与知识点;
然后,对收集的案例、金句、知识点,进行标签化标注;
最后,对同一标签下的案例、金句、知识点进行整理组合,就可以完成一门课,或是完成一本书。
2.AAR行动后反思模型(快速学习、快速行动的妙招)
AAR模型(After Action Review:行动后反思模型)可以提升复盘能力。AAR法分为六步:
(1)行动的意图、目标是什么?
(2)实际发生了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新知?
(4)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5)马上行动。
(6)将知识与经验马上分享给他人。
3.复盘(真正面对你自己)
《知行力》这本书中,何伊凡老师详细介绍了复盘的方法。虽然复盘的步骤很简单,但真正要达到好的效果,就需要在细节上仔细打磨。
首先,复盘要从回顾目标出发,回想当时做这件事的目的或者期望的结果。这里要特别注意,如果涉及到团队协作, 要确认不同人对同一目标的理解是否一致。
其次,评估结果,找到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在这里要尽可能将目标与结果量化。
然后,分析原因,这里必须仔细分析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
最后,总结经验,在这里要分析得失,寻找规律。并且,要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
因为之前参加过何伊凡老师的课程,在这里补充一些何老师分享过的复盘技巧。
一是做好结绳记事,也就是在行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做记录。记录的对象可以是关键节点,也可以是关键时刻,内容最好有背景,面对关键节点、关键时刻时,内心的感受、思考与选择。这样的记录,会在复盘的时候让复盘人更容易代入回当时的情境体验,从而更容易做出问题的识别或经验的总结;
二是要做好坦诚积极。真正面对问题,勇敢说出自己的不足。并且,在复盘的过程中,只说自己哪里没做好,或者什么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过他人是非功过。这样的氛围才可能打造出高质量团队,产出高质量复盘。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复盘是以组织文化基因为基础的,一个公司有好的文化,员工有责任感、不推诿,才可能产出这样的复盘。
《知行力》这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文章中分享的三个工具,作者何伊凡老师也提醒我们,知与行紧密关联,密不可分,知的过程中会产生行,而行的过程中也会有新知。知行彼此包含、彼此包容、彼此促进与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