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链接
二、读书笔记
这篇万字长文主要讲的是:怎么通过记笔记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管理闭环。今天我看完后,觉得用在写作上,也是一样的做法——从此可以不再为积累素材、写作输出的笔记框架感到挠头了!
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输入——加工——输出三个部分。
作者重点梳理了输入和加工两个环节,最大的亮点是: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方式,详细讲解了怎么整理笔记。
作者把碎片化输入的信息加工分为三类:
①输入后不做笔记,比如听书
②输入后做知识卡片——本文重点,比如阅读文章
③输入后做系统化结构化卡片,比如听完一门课,看完一本书。
1输入信息来源
作者把信息来源分为四个层次:
①一手信息指的是知识源头,比如专业论文、专业期刊、大佬谈话。
②二手信息指的是忠实转述,比如教科书、经典书、大佬公众号文章,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③三手信息指的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比如畅销书。
④四手信息指的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比如各种鸡汤文。
三手信息和四手信息就是我们平常关注最多的内容之一,基本上都是碎片化输入。
内容源自《跃迁》2自上而下式整理笔记
作者介绍了两种笔记分类体系:以杜威十进制分类体系为基础,然后迭代升级——用FLOMO创始人少楠推荐的IARP分类法。
①用杜威十进制管理电脑文件,可以解决80%的资料管理问题。
原文截图②IARP分类法——重点
具体来讲IARP分类法分为4个部分:
Inbox—收集箱:用于碎片化记录,比如灵感、想法,看到的新闻热点,有待整理的写作素材……
Area—领域:需要日常精进的方向,比如写作就是一个领域。
Resource—资源:可以找到的共享信息或者自己持续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网上免费分享的写作课件、视频;坚持阅读经典书……
Project—项目:有明确起止时间和目标的事情输出,比如在公众号上每天更文就是一个项目。
内容源自FLOMO101公众号假如你对写作领域很感兴趣,精进的方法不能只有阅读,还需要通过写出别人认可的文章来实现。这个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 —— 它们有明确的目标(发布在哪里),有明确的时间点(什么时候交稿),以及明确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领域的精进并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项目,而是从项目中积累了哪些具体的经验和事实。
③举例——时间管理知识体系
a.找到一个工具,比如OneNote,在 Area下面新建一个笔记本,命名为时间管理→这是Area。
b.搭建知识框架,比如去豆瓣搜索“时间管理”,找到排名前20名的书籍→这是Resource
c.整理目录、分类归纳,如用5W1H模型梳理问题
原文截图d.明确信息渠道,比如得到、知乎、书籍→这是Resource
e.安排进度,拆解目标,阅读记录。
f.写作输出,实践迭代→这是Project
3.自下而上式整理笔记
作者在原文中提到:我们做笔记的模式是自上而下整理,但大脑运行的模式却是自下而上思考。
所以我个人推荐使用FLOMO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工具,它是一款自下而上整理笔记、深度思考的APP,设计原理源自一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也是用来写作的最佳利器之一。
图片源自网络在上文推荐的IARP分类法基础上,作者详细介绍了INKP管理体系:
In box收集箱——与IARP分类法中的收集箱功能类似。
Note知识卡片——核心重点,知识模块化处理
Knowledge目录索引
Project项目输出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知识卡片的做法:
原文卡片模板截图知识卡片=核心概念转述+个人体验+行动指引,它是承载知识信息的最小单元。
流程:
①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文中的核心概念
②写上自己的新认知和改变的旧认知
③结合个人过往的经历经验,写出新体验
④预设未来场景给自己做出行动指南
举例说明:
网友知识卡片截图当卡片积累到30-50张时,写作的主题自然就能慢慢涌现,因为:
文章=话题+叙述逻辑+卡片
4、索引链接
Knowledge是目录索引,相当于一个话题下面的卡片内容形成的超链接,以写作为例:
当卡片笔记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建立主题索引,如下图所示:
图片源自FLOMO公众号这张图片里涉及到写作卡片的链接方式:标签和双链。
原文作者详细介绍了标签的用法——在于建立分类:
框架标签label→预设如Inbox ,Area,下图中的“主题”
动态标签tag→不固定,如上文中的“时间管理”
图片源自FLOMO公众号双链→在不同的笔记之间建立上下文关联,方便以后查找利用,产生新的想法。
图片源自FLOMO公众号 图片源自FLOMO公众号三、写在最后
其实建立知识体系就这么简单:
知识体系=卡片+标签
或者说:写作体系=卡片+标签+索引
所有复杂的笔记都可以简化为一张张卡片笔记的积累关联,打上属于自己的标签层级,再加上一个好的工具,打造自己的写作体系也不再是梦想!
就比如上文中积累的“时间管理”卡片,可以按照5W1H模型,给自己提问:
什么是时间管理?(What)
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Why)
何时需要进行时间管理?(When)
谁需要时间管理?(Who)
什么场景下需要时间管理?(Where)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How)
把相关问题的卡片整理出目录索引,找出主题,写出大纲,把卡片上的素材变成具有连贯意义的文字,一篇文章就这么出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