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饮食观】一人食 & 仪式感

【饮食观】一人食 & 仪式感

作者: 小萌MoeL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18:21 被阅读39次

    一人食

    好好对待生活,从好好对待食物开始。

    一人食,包括了一人在外面吃,或者一人独自做饭给自己吃。

    小时候很怕“落单”,所以去到哪、做什么事,总喜欢拉上个伴儿。大学以后就学会了摒弃他人的眼光,习惯于独来独往。留学离家后,一个人吃饭、对着电脑吃饭的状态成了平常。

    在公寓厨房做好饭,为了避免和他人(聊不来的歪果仁)照面的“尴尬”,也为了能多点时间看喜欢的节目,会把饭菜带回自己房间,把学习资料往边上一收,把屏幕上的工作页面一切换,开始对着电脑吃饭。

    想想,也是蛮孤单了。

    把自己睡觉的屋子弄得都是饭菜味就算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屏幕上、潦草地把饭菜扒拉到口中,到底感受到了多少食物的美味呢。整个过程都那样没有美感,充满了应付。大概也是对电脑辐射、以及对着电脑一天的状态有着厌恶的心情在作祟吧。

    所以,我决定稍微用心一些地去做饭,然后好好地、在宽敞一些的客厅吃。

    一个人做饭,可以更加平衡自己的饮食内容,完全依照自己的身体来自我调节。既然吃饭是人生中不可缺的事,既然吃饭注定会占用我们人生中漫长的时间,那么,好好对待吃饭的这些时间,也是好好对待自己的人生。

    一直觉得,自己好好做饭给自己吃,是爱自己和爱生活的最好的体现。好的、用心料理的饭菜中,总有隐形的“爱”。应付着做饭,应付着吃饭,也是在应付自己和自己的人生。自己对自己都不好,生活怎么会好呢。

    我早饭总是会好好吃。一是真的因为饿,时常会在前一天晚上入睡前就计划着第二天早上吃什么。这样,连早上起床的动力都有了。二是早饭是最不需要有负罪感的一顿食物,如果遇到减肥期,需要控制饮食,那唯独早饭可以吃得最没有顾忌。

    但是,一人份的饭总是很难做。毕竟折腾了半天、只吃一顿的话,得勤快、有爱才能坚持。而留作下顿吧,熟食放在冰箱中久了会损失营养价值、甚至有有害物质产生。这样的话,一个人想吃的口味丰富、健康又平衡,就变得有些难了。于是,就爱上了餐厅、食堂的各种简餐和食物,就像《孤独的美食家》那样。

    一人食有一人食的潇洒和自在,可以慢悠悠地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品尝,也可以不用在乎那么多礼节、客套,还不用非要找话题去尬聊。想刷的馆子、符合当下心情的食物,想吃就吃。

    不久前看富士台的节目,中谷美纪说,对她来说食物分两种,一种是和他人边聊天边吃饭的食物,一种是想要自己慢慢享受的食物。因为很多饭菜上上来时还是热乎乎的,就很想趁热吃掉。但和别人一聊天,饭菜就变凉了。

    很理解这些心情了。在陪别人吃饭时,忍不住要保持“步调一致”,以至于比较细嚼慢咽的我总要在后期草草地将饭菜扒拉进肚子,不让他人等我,这样,再好再高档的食物,都可惜了。每每这样的时候,都希望是自己一人来慢慢吃、或者和好朋友边闲谈边吃。

    但是,一人食久了,也会想要与他人分享。想要点上各种味道的食物,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又划算又开心。虽然,找口味相投的“食伴”不容易,毕竟长这么大,谁都有自己的癖好和讲究,也都不希望自己热爱的食物被别人一脸嫌弃的对待。比起看似妥协但双方其实依然没有那么畅快的“鸳鸯就鸳鸯吧”,还是一人食比较轻松。

    仪式感

    自己一人吃饭,或者在家吃饭时,就可能过于怠惰,而吃得随意。不仅是食物内容,连吃相也会变得如此。

    一直都爱吃甜点,但学生时代,因为不喜欢多付座位费、多点一杯饮料,所以时而会把蛋糕外带。但又因为时间或者心情关系,挨不到回家,所以也会在路边的公园之类地方直接解决。比如,几年前在德国进行音旅和蛋糕计划时就有这样的习惯(详情参看我在豆瓣发的《路过你的城市》系列)。那时,即使在旅行途中,却会自备小的蛋糕叉,就是方便自己随时想吃蛋糕就吃蛋糕。

    但,再美味、再漂亮的蛋糕,以这样的方式被吃下去都有些可惜。

    毕竟,生活中有些“仪式感”是不得不讲究的。蛋糕还是要放在盘子里,最好搭配一杯茶或咖啡。如果盘子和杯子都是漂亮的瓷器就更好了,不仅会养眼、为美味起到加乘效果,也会提醒你要相得益彰地食用、细细品味,不辜负这份视觉和味觉的美。

    将外带的蛋糕拎在手上,经过一番期待与等待,多一份忍耐之美,也可以是一种仪式。放在餐具中,慢慢地、悠闲地吃下去,也是一种仪式感。生活是否细致,是否认真,在这微小的举动中都被一一反应出来。

    同样的,餐桌上讲究的“仪式感”可以有很多。比如礼仪,比如摆盘。

    在没有余裕、财力、心情,去搭配鲜花、桌布、餐巾纸之类的时候,起码可以用一个餐垫,一个筷子架,让自己的吃饭的心情愉悦一些。

    在欧美一些信仰虔诚的家庭,会选择饭前祷告。在日本,很多人保留着饭前说“我开动了”、饭后说“我吃好了”的习惯。这种仪式感,是对眼前食物的尊重和感激,提醒自己减少浪费,以及认真品尝。我们不太有这样的习惯,有些可惜。(以前看台版《孤独的美食家》时,看到用中文、文绉绉地说出“我开动了”“我吃好了”,还会莫名觉得有点别扭。)

    记得之前在欧洲时遇到的女朋友Y。她中学时跟着家人到了荷兰,所以生活风格已经比较欧式。在到瑞典短期交换的4个月时光,她还是先去宜家备好了餐垫、小蜡烛、一支花瓶。之后还买了一串星星灯挂在房间里。所以,我每次在她屋子里吃饭时,即使是在“陋室”如学生宿舍,即使只是吃一盘简单的意面,也会觉得很开心很有情调。

    相反,让我比较“震惊”的一件事是,不管以前在英国,还是之后在瑞典、法国、日本遇到的中国朋友,即使地理位置变换,但大家都有不约而同的习惯——在餐桌上垫上报纸或者超市花花绿绿的广告单,吃完饭一扔就好。

    虽然我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是很理解这样的做法,因为方便、省事,即使汁水、骨头、残渣到处都是,也可以在饭后不费力气地处理干净。只是,如果想让生活更有一些美感的话,就需要不嫌麻烦地付出再多一点的耐心和努力。换上餐垫或餐布,甚至点上蜡烛、插上鲜花,事后在细心清洗。

    没有仪式感,不会让原本料理好的食物变得难吃。但增加仪式感,无疑会让整个吃饭的过程更赏心悦目又充满愉悦。

    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因人而异,也因场合和心情而异吧。

    (“饮食观”系列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饮食观】一人食 & 仪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ba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