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魔都拾零(长篇-上部51~55)

魔都拾零(长篇-上部51~55)

作者: 竹楼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08:26 被阅读0次

    51.你是大厨吗?

    每天,我要去菜市场多趟,日子久了,便与那儿的菜贩子混熟了。 

    那日下午,忘了买冬瓜,我再次出现在菜场。嘿,嘿,我留意了,你今天大概来了三趟吧,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大厨师吧?如果是的,以后还请你多多关照!一中年女贩子神乎其神地对我说。我的模样像厨师吗?我反复解释,说:不是的。 

    我仔细端详自己,也没哪块地方像厨师,更扯不上大厨了。 

    年初至今,我一直忙些如同大厨的活儿,采购呀、摘菜洗菜烧菜,外表上看,与大厨没什么两样。 

    每天上午九点多钟的时候,我会准时地出现在菜场。看到菜场茫茫的人流,我不急于采购,而是甩着手,从菜场的西边走到东边,从东边最后一个摊位开始,往前采购,这样做,为的是不忽略一个摊点,不错过一个好菜。 

    通常情况下,我边走边看,不时地看看手里的采购单子,单子上写的是当天要采购的菜,有时,因为忘了买某个菜,还要跑菜场,所以,我每天必写一张采购单子。由此,人家真得以为我是厨师呢。 

    买菜的时候,我拎个大点的购物袋,不在乎它的好看,只要能装采购的物品即可。采购完毕时,购物袋撑得像皮球似的。 

    回来后,要将青菜之类的绿色菜放在清水中浸泡个把钟头,这样做,为的是清除菜上的农药。 

    傍晚时,也就是六点的时候,她们母女快下班了,我就行大厨职了。很简单,每晚四菜一汤。每个菜的份量要多做点,为的是让她们母女次日中午带饭菜班中吃,我呢,哈,哈,中午一人用餐,多自在呀。

    52.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可以开阔视野。因此,每到一个地方,我总是要竭力地往高处去看,希望自己看得越远越好。那年,我和母亲到陆家嘴观光,面对眼前的东方明珠塔,打心眼里真得想上去看看,通过塔的高度来目睹上海的风貌,因为,它的门票贵得让我目瞪口呆,只好放弃。 

    不甘心的我,有了新发现,发现它的对面尽是高楼大厦,为何不到大厦的顶上去欣赏风景呢,于是,我对母亲说:妈,你在这儿歇息,不要乱走,我一会就来。许是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点头说:放心玩吧。 

    我来到对面的中国银行大厦,以为进入很方便,站在工作人员的后面进入一楼大厅,看到前面的人每进去一个,都要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卡片,在入口处刷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明白,这是刷卡上电梯的,我主动退出。我又来到旁边的一栋高楼,这儿,没有先前的那栋楼管理的严格,顺利地蒙混过关。 

    电梯缓缓地上了五十层,估计上面还有的,我迫不及待地走出电梯,此时,心潮澎湃,仿佛自己站在东方明珠塔上,希望通过这里,看得更远些。我朝一个可以看得清楚的窗子走去,结果,离窗子一米远的地方,加上了护栏,那是为了安全起见,不让闲人靠近吧。尽管这样,我拿出随身带的望远镜,朝东方明珠塔看去,此时,再高的塔,尽收眼底,陆家嘴一带,高楼大厦顿时显得渺小,似有“一揽众山小”的感觉。 

    不仅于此,在暂住的地方,有几栋三四十层的高楼,一有空,我是必登的。这儿登楼比较方便,无人过问。每次登楼,我总是带着相机和望远镜,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城市风貌。尤其是一些常常在我眼里认为高大无比的建筑,此时,在我眼里是那么地渺小。 

    不论在高楼大厦,还是其他地方,只要有远望的机会,我是不会放弃的。那年,我到北京,飞机起飞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拍照,拍下了许多的珍贵镜头,这些镜头,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没想到,自己也能拍到,感到欣慰。 

    没事的时候,经常登高远望,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比如,有人安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安于现状,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结果,一旦与高于自己几倍的人相比,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地渺小。

    53.游江南古镇(上)

    春节过后没多久,我便有了游览江南古镇的想法。据悉,上海周边的朱家角、七宝古镇与浙江的乌镇十分相似,景色优美,于是乎,它们便成了我游览的首选。二月十一日上午,几经周折,我乘大巴到达朱家角车站。 

    朱家角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遍地都是黑砖瓦房,连路边上候车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站在石块铺就的小路上,向远处看去,古镇更显示出它的典雅韵味。路上铺就的石块就像臭豆腐一样,与家乡的路相比较起来显得坑洼不平。 

    面对古镇,我摸不着北,不知走哪条道,看到一位货车司机,我向他打听,朱家角哪儿最值得去?司机告诉我,往前走五分钟右拐,就是放生桥,他说:凡到朱家角的来客,不到放生桥,等于没来朱家角。 

    可想而知,朱家角的放生桥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位置。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外国人到中国,不到西安的话,等于没来中国。按照司机的指向,我径直往前走,往右拐,一条石板铺成的路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样的路,拼着很讲究,带有图案的,不多见。 

    进了古镇,看到一块导游牌,上面画着朱家角游览路线,通过牌子上的介绍,我才知道,朱家角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不时地可以看到大小旅游团进进出出的,旅游团的人数不定,三五成群。只见导游举着绿色的旗子,走在前面,不停地吹着口哨。随处可见外国人,身着各色的衣服,走在冰冷的石板路上。一老外不怕天冷,只穿一件衬衫和大裤衩,走在结冰的石板路上,吸引了游人的眼球。 

    我一边游览,一边拍摄。很多优美的景观,让我目不暇接。 

    曾经到过很多的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优美典雅的地方,也是我梦中的景致。我按照导游的路线,每到一处,都能给人一种入画的感觉,美不胜收。 

    很快到了放生桥,这里聚集了很多游人。 

    放生桥是一座石拱桥,两头低,中间鼓起。桥上,来来往往的游人络绎不绝,有的人买鱼放生,有的人在桥上留影,有的人品尝着臭豆腐,谈笑风声。石桥的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民居都以木制而成,黑白相间,有的立在水边的两侧,二至三层楼高的样子,经过阳光照射,形成倒影,影子落在水里,相映成彰,妙趣横生,有的老屋则用来做生意,向游人出售特产。 

    石桥下,不时地有船进进出出,船上坐着观光的游人,他们尽情地拍照。划船的人姿态十分优美,身子左右摇摆,时快时慢。 

    镇上的小吃,可谓丰富,游人尽情品尝着各色小吃,看到最多的便是臭豆腐,还有各种馅的粽子,大小不一,各类小吃,让路人看了垂涎三尺。 

    与朱家角十分相似的七宝镇离上海市区不远,坐车换乘地铁,五十分钟可以到达。七宝镇的石拱桥比较集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桥梁,立在河的两边的古民居更是给古镇增添了奇观,不过,感觉上七宝古镇的面积略小于朱家角古镇,它们都有一条很长的老街,老街的石板路历史更长。 

    七宝镇上,有很多的民间艺人,向游人出售工艺品,如竹子编制的龙、虾之类的东西,小巧玲珑,更是吸引了游客。我来的时候,正好赶上著名雕塑家张充仁先生举办个人作品展,从窗口领到一张免费的参观券,我怀着一颗仰慕之情,欣赏张老的作品。从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中,我钦佩他的执著精神。张充仁出生于七宝古镇,我为七宝古镇出了这样一位名人而肃然起敬。 

    游览古镇,让我大开眼界,更为江南古镇奇特的风景深深陶醉。

    54.游江南古镇(下)

    到上海一个月后,天气才见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到过朱家角、七宝古镇,因为天气原因,所到之处,天色昏暗,没有拍到像样的片子,即使拍了,也是昏暗的背景,效果不太好。我埋怨天气,真是不凑巧,每次外出,还要带着雨伞,一边打伞,一边拍照。那段时间,我没有因为天气的糟糕而放弃采风。 

    出人意料到是,持续一个月的雾雨天气,从三月十一日起,上海天气放晴,格外晴朗,使得原本不太乐意的心情,一下子开朗了起来,也给我外出采风带来了方便,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对上海周边的古镇游览。说游览,其实就是采风。一天,随手翻到一本内部刊物,上面介绍了上海周边的一些古镇,看后,新场古镇、召稼楼便成了我再次采风的首选之地。 

    新场古镇离上海市不远,与前面去过的二个古镇有所不同的是,这个镇上正在进行大力改造。我向行人打听,新场镇哪儿好看,也就是说最好玩的地方,或最热闹的地方。被告知,新场镇没什么好玩的。 

    按照镇上人的指向,我来到古镇老街,有点让我不可思议,镇上人烟稀少,几乎看不到人,人都上哪儿去了?再说,新场古镇,在宣传上也不是很差。 

    沿着老街,我竭力寻找值得拍摄的东西,没想到的是,这儿古建筑多,黑砖黑瓦房到处尽是,有老的建筑,堪称一绝,非常少见,此引起了我的重视,每走一段路,我都要闯进弄子里,到人家的院子里看看,再上天空看,有没有好的建筑,如屋顶,古树等。 

    发现一个老屋里没有,门洞开着,我摸着门进去,里面尽是灰层,这样的老屋,在镇上很多,看来,它们的命运不长了,因为,镇上正在进行改造,希望这样的老建筑保存下来。 

    进屋后,我沿着腐朽的木梯向上攀登,心里没底,如果,梯子榻了怎么办,这时,我没有想到那么多,小心翼翼地登上梯子。当我来到二楼时,站在楼板上,不敢往前移动脚步,生怕楼板掉下去。我扶着墙壁,来到阳台上,向远处眺望,远来,还有更美丽的景致。 

    新场镇,给我印象是,老的建筑别具一格,很有特色。在这里,我拍了不少的片子。 

    稍作休息后,没几日,我马不停蹄来到召稼楼。在去召稼楼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我向她打听召稼楼到底怎么样,她说:不怎么样,只有老的房子。说者无心,听者有心。我此次来的目地就是寻找老屋,旧的风景,而不是来玩的。 

    很快,车在召稼楼对面停住,交通十分便利。没走几分钟,便进了召稼楼,前面不远处一座石桥,看上去是刚建的。 

    召稼楼可以说是,现代与古典建筑的相结合,老街上的建筑,放眼望去,都是新式的,仿古建筑,老街的两边的村落,显示出安徽派味道。再向老街周边的村落走去,不时地可以看到老的建筑。那些造型各异的建筑,让我留连忘返。 

    我走出老街,到周边的村庄,拍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镜头。 

    召稼楼古镇,它的规模大,建筑群多,加之镇上规划的好,吸引了不少来宾。这里与新场古镇不同,它的人多,地面大,老的建筑房顶造型别具一格,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 

    所到之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古镇一些地方,也在进行改造,一些老的建筑正在拆除,站在一片废墟上,不由得心情沉重起来。 

    召稼楼,也是收获最多的地方之一。在这儿,我跑遍了不少的地方,最有名的便是一些老的建筑,历史悠久。如离古镇不远,当我来到这儿时,一位老人正好骑车过来,将车停在外面,他就是这屋里的主人。我打量了一下,屋前有一个院子,院子当中有一口老井,根据外面的一块铜牌上的介绍,才知,这间屋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像这样的历史文物,镇上很多,每到一处,都有。 

    在上海周边古镇采风,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有麻烦的事儿,比如,要到某个地方去,我事先在网上搜索,将最佳交通路线记在本子上,按照路线,花上几个小时到目地时,结果,找不到地方。一次,看到有关介绍,上海老码头风景不错,我非常感兴趣。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达时,怎么也找不到老码头,却找到一家大的饭店,饭店的门上挂着烫金的三个大字“老码头”。我跑了冤枉路不说,累得我实在受不了。 

    55.昨天到上海

    2月11日中午,我乘大巴再次到上海。 

    这次到上海,带的东西特别多,一床新加工的棉絮,一个拖箱,重达五十斤。我肩扛棉絮,手拖箱包,走到美华大酒店时,被一条宠物狗看到,它紧跟着我一路狂叫,这狗将我当成拾荒的了,赶都赶不走。我对它大吼一声,狗吓着逃走了。 

    节后的车站,人满为患,车还没有进站,旅客早已挤进站台。车晚点半小时,当开到一个小站时,停车,让大家方便,二十分钟后,司机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位,而且,还是抱着孩子的旅客。 

    司机不耐烦了,说:看看,我们这么多的人就等他一人。不料,乘客反驳他:你有什么好说的,只充许我们正点,你自己晚点半个小时,怎么回事?这下,司机没话可说。 

    这次到上海,距上次从上海回铜陵时,正好半年。 

    半年前,也就是去年的九月九日,我从上海回到家乡,中秋节第二天,生病住院,到今天,快四个月了,身体恢复得很好。 

    到达上海已是晚上七点五十分,晚点半小时,我肩扛棉被,手拖箱包,手里还要拿着袋子,艰难地行走,听得箱包的轮子在水泥路上的震动声,响彻云霄,不时地引得路人看着。 

    到地铁,并不顺利,行理要一样一样拎着下梯子,上电梯时,我心里没有底,担心跌倒,我将棉被放在电梯上,让它自个滚下去,当快要到下面时,忽然,发现有一位女士正在下电梯,我急出一身汗,如果,棉被将女士推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幸运的是,棉被撞到女士的腿上,女士安然无恙。不过,女士吓了一跳,回头警告我:你这样做很危险的,以后要注意了。我只有连声致歉。 

    这不算完事,后面接二连三的电梯,让我累得直喘气。 

    走出地铁,上了马路,已是灯火通明的闹市,此时,已下着小雨,虽然离家的路近了,此时,我已汗流浃背,拖着行理,艰难地行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魔都拾零(长篇-上部51~5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bs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