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通常会面临两大问题,第1个问题是成瘾
成瘾性的人格大多来自和父亲的关系不好。(可能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或者是特别凶。)
第2个问题是叛逆
叛逆的情绪来自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母亲太容易焦虑,特别喜欢大喊大叫,暴躁)
关于吼叫。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着吼叫的问题,“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是这种吼叫除了是救命的情况下吼叫,其他的吼叫都未必是必要的。
知道错了也不要自责,下次改就好了,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动力去改,要懂得接纳自己,不要苛责身边的人,尤其是孩子。
找到外部触发器。
家长一定要首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一碰到这种情况就吼叫的原因。然后再想好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有的家长吼叫就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事情以后直接的不断升级想法。把事情想的很严重。把自己想得很惨。
怎么改变自己的想法不断升级的习惯。
1.把自己的发飙过程慢慢的记录下来。记录和跟踪是一个有效减少吼叫的方法。(觉知自己)
2.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我们缺乏睡眠的话,脾气也容易很暴躁。
3.了解,观察和接受自己。才能给自己不吼叫一个机会。
无论你是否看见自己,你的孩子始终在观察你。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父母经常用大吼大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遇到障碍,学习成绩差,长大了以后容易焦虑,还容易叛逆。
吼叫背后的心理。
1.来自遗传。家风的遗传。
2.迁怒于人。
孔夫子说颜回这个人有两个好处,叫不迁怒不二过,不迁怒,不二过是美德,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怒气,知道迁怒别人只会引起踢猫效应。如果每个人都在冲别人不断的发怒气,恶性循环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3.吼叫和愤怒会导致虐待。
因为妈妈的期望太高,而不考虑孩子是否在这个年龄段能做到这件事的能力。比如很多孩子因为不好好吃饭,被父母给揍哭。
4.吼叫还跟健康有关。
我父母的精力不好,健康有问题的话,情绪就容易失控。所以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容易大吼大叫,就是因为他们的精力不够了,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只能用吼叫的方法来控制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5.来自愧疚羞愧的心情。
当看到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父母的内心可能会产生羞愧,这种羞愧会形成一种力量,似乎吼出来就不会羞愧了,这也是父母转移自身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让孩子来承受这种压力是不公平的。
那如何解决吼叫呢?
一定要理解,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发展规律都是不一样的。
1.敏感度。
我们大人要理解,儿童是有很强烈的秩序感,对于秩序感他们是很敏感的。
2.活动量。
有的孩子喜欢静,有的孩子喜欢动,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3.反应强度。
对外在的打击或者外在事物的反应强度高还是第一,每个孩子也都是不一样的。
4.适应性。
每个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快慢是不一样的。
5.情绪本质。
每个人的情绪本质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都是不同的。
6.接近或者回避性。
关于遇到好玩的东西,每个孩子是扑过去看,还是因为没看见过就躲开,都是不一样的。
7.坚持度
每个孩子对坚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8.规律或者节奏。
9.注意力分散度。
看一个人容不容易被人吸引走,是会集中精力做事,还是会对各种各样的事好奇,这没有好和坏对和错,不是一定要专注才会成功,有的人好奇心很强,说不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
这9种维度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带上了这个气质的眼睛,以后父母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在看到一个孩子的表现,就把他上升到听话还是不听话,乖还是不乖,好带还是不好带,不上升到这个层面,而是知道了这是孩子的什么气质,因为不同的气质他有不同的样子。
日常戒吼策略
1.要跟踪和记录你的吼叫。
2.建立自我同情。
建立自我同情就是理解自己,前提是承认自己错了。比如说我今天对孩子吼叫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的压力可能太大了,我现在需要放松一下,我需要找到改进的途径,而不是找一个让自己发脾气的借口。
理解自己是找到自己发脾气的原因,这就有了行动的方向,知道下一步怎么做。
当我们准备吼叫的时候,给大家提供一个专业治吼叫的方法:ABCDE法
①A: ask 自问是什么触发了自己生气,找到触发的动机,问自己在想些什么,想法是怎么不断延伸出来的,当你能够自问的时候就开始冷静了。
②B:breath 呼吸先让自己深呼吸一下,再自问,然后接着深呼吸。
③C:Calm yourself 让自己平静下来。
④D:Decide what your children needs. 确定孩子需要些什么,看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关爱,还是需要帮他解决问题。
⑤E:Empathize 用同理心的方式来沟通。
4C法则管教孩子
①沟通。(Communication)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说一些含糊的,大方向的,一种感觉的话,而是要表达的比较具体和简单的话,比如说家长最好少说一些:你乖一点或者是你要听话,什么叫做乖?什么叫做听话呢?这个定义很模糊。而是应该说你不要打妹妹,现在不能吃东西。现在要去洗洗手,如果孩子不照做,你可以解释并且示范他应该怎么做。
使用鼓励性的言辞
要多发挥“我”和“你”这两个词的力量,比如说,你要去做什么,或者我要求你如何,把话说清楚。
②选择。(Choices)
给孩子选择的时候不要带有威胁。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威胁来代替选择,孩子会觉得很痛苦,他能够感受到那种被迫的压力。
不要随便的说。“行吗”“好吗”当你没有给对方选择空间的时候,就不要随便的去征求对方的意见,因为你是监护人,你是定调的人,不要拖泥带水。
③结果。(Consequences)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规划和结果,要跟孩子一起回顾上一次做的决定,后来的结果怎么样,不要让孩子对他们的心灵负责,要让孩子知道,如果这件事这么做了,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④联结。(Connecion)
联结就是你要跟孩子创造1对1的时间。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对她的爱。
有的时候孩子做很多奇怪的事情,其实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
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爱他,他才会听你的话,这才是人和人之间的根本。
3不要跟孩子记仇。(冷战)
父母经常跟孩子接触孩子,一件事做得不好,父母就会翻脸,翻脸过以后父母不打了也不骂了,而是不理孩子,一直不理他,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作为大人我们是大的孩子是小的不要跟孩子赌气,在该原谅的时候要原谅,在该给台阶的时候要给孩子台阶下。
吼叫之后的补救。
1.要学会真诚的道歉。
真诚的道歉而不是推卸责任,不要说要不是你怎么怎么样,我不会怎么怎么样。
真诚的道歉有三个要素。
①后悔,表达自己的后悔。
②你要表示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比如妈妈错了不应该打你是因为妈妈的修养不够,妈妈觉得很内疚。
③你要给出一个补救的措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承诺不会再打你,为了不救妈妈,今天陪你一块去公园玩一会儿。
2.真诚的道歉之后,我们还可以注意提前计划。
根据孩子不同的气质,我们可以根据气质做一下设计和规划,调整一下做事的节奏。
3.定期开家庭会议是增进亲密感的好方法。
家庭会议要设计一个有意思的环节,每个人都要先说出别人的优点,要表扬别人。
4.军用表格和日历。让孩子有规律有规划的生活。
5.学会放低声音。
6.利用幽默和创意。
7.数数。
8.静候结果。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他内心是很担心妈妈发飙的,他当他发现妈妈没有生气,可是静静的看着他,他就会慢慢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
9.再来一次。
还在冒犯你的时候,你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说你再说一次。
10.带着孩子一起想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