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18:39 被阅读0次

在当今世界泳坛,一提起“飞鱼”,人们普遍会想到菲尔普斯、索普等世界级泳坛名将。

然而在60多年前,中国也曾有一位“飞鱼”。他虽然是印尼华侨,但他却始终以中国人的身份自居,处处代表中国,为中国争取荣誉和自尊。

在当时的泳坛上,他不仅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和世界记录,还为新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他就是“奥运第一人”、“中国飞鱼”吴传玉。但天不遂人愿的是,就在他的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却因为一场意外而英年早逝,让人惋惜。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吴传玉短暂且传奇的一生,缅怀这位为新中国贡献了一生的奥运健儿。

1、虽是华侨,却有一颗中国心

1928年,吴传玉出生在印尼中爪哇的沙拉迪加市,祖上是从福建漳州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的中国移民,到吴传玉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华侨。他的父亲吴振恭经营着一家书店,只能勉强糊口。而他的父亲早已不会说华语了,所以吴传玉也就不怎么会说华语。但吴家人却始终没有忘记祖国,父亲经常对吴传玉说:“我们是中国人!”

由于气候原因,印尼常年都是酷热难耐的,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喜欢游泳。吴传玉的家门口有一个公共游泳池,他经常前去游泳,因为他机灵活泼、性格开朗,深得游泳池管理员的喜爱,特意免去了他的游泳门票。

不过,真正触动吴传玉学习游泳的却是一部当时风靡全球的美国电影《人猿泰山》。在这部电影中,男主角泰山的扮演者约翰尼·韦斯默勒是上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好莱坞明星,但在成为演员之前,他还是美国著名的游泳健将。

韦斯默勒曾两次参加奥运会获得五金一铜,一共创造了28项世界纪录,其中一项100米自由泳纪录更是保持了17年才被人打破,是近现代体育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少年时代的吴传玉将韦斯默勒视为偶像,他一遍遍地观看电影,学习游泳技巧,并希望自己也能参加游泳比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在当时的印尼,大多数体育协会都由荷兰人控制,印尼华人在体育界备受歧视,吴传玉根本得不到什么参赛的机会。

心中苦闷的吴传玉只能将这种歧视埋在心底,更加刻苦训练游泳技巧。他曾对好友说:“许多人说华侨不行,我偏要证明给他们看!”

1944年,在风起云涌的印尼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印尼爪哇省准备举行一场游泳比赛,这次比赛破例允许其他各民族的运动员参与其中。

16岁的吴传玉果断报了名,没想到竟然一举打败了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冠军,轰动一时,他也因此被人称为“小飞鱼”。

比赛后,由清一色华侨组成的国光游泳队邀请吴传玉加入其中,吴传玉欣然同意。有了吴传玉的加入,国光游泳队实力大增,在此后的多次比赛中,他都不负众望地为国光游泳队赢得了作为印尼华侨的荣誉和自尊心。

2、成绩斐然,报效祖国

因为吴传玉的华侨身份,1948年,他参加了国民政府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以一分三秒零五和一分三秒零三的成绩打破了旧中国男子百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

同年8月,他又跟随中华民国代表团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用自创的“蝶式夹泳法”战胜了所有世界级蛙泳名将,震惊了世界泳坛。

虽然吴传玉在祖国的土地上赢得了荣誉,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国民政府的羸(léi)弱和腐败让身为中国人的吴传玉内心有一种隐隐的痛苦和悲伤。最终大失所望的吴传玉又回到了印尼,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游泳训练中。

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了。远在印尼的吴传玉在一个假日参观展览会时,看到了一面从未见过的五星红旗,这让他有一种想要看看现在的新中国是怎样的冲动。

1951年的秋天,吴传玉代表印尼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男子100米仰泳比赛上,他以一分十二秒零八的成绩获得了亚军。

此次青年联欢节,也是新中国第一次派选手参加国际赛事,但由于中国当时的竞技体育水平有限,一无所获。

比赛期间,吴传玉积极与中国代表团交流互动,被他们身上谈吐不凡的气质深深吸引,让吴传玉更加希望到新中国去看一看。

比赛结束后,时任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副团长荣高棠向吴传玉发出了邀请,恰好吴传玉得知印尼代表团回国队伍有一路要途径北京,便与中国代表团一起到了北京,参观了长城和故宫这些只在明信片上才能看到的地方。之后,吴传玉就决心留在新中国,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当时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既没有什么训练班,比赛人员也少的可怜。游泳组算上吴传玉和他在印尼的队友与华侨黄鸿九,只有四个人,而且他们都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指导。

甚至游泳队的训练条件也相当简陋,唯一的室内游泳池还不能加温,只有15度。但吴传玉却不在乎这些,他以极高的热情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

比赛之余,吴传玉还积极训练自己说国语的能力,他随身带着一本字典,遇到不会的就问队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将国语说得非常流利了,书写也写得通顺多了。

而他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希望自己能代表新中国参加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第15届奥运会。

3、为新中国赢得金牌,却因意外英年早逝

虽然中国大陆很早就向国际奥组委提出了申请,但台湾方面却先一步以中华民国奥委会的名义提交了申请,出于某些政治原因,国际奥委会中的个别成员企图在中国席位问题上制造事端。

情急之下,中国政府立即致函国际奥委会表示抗议,并联合当时已与我国建交的奥运东道主芬兰和其他友好国家积极争取参赛资格。最终,在7月17日奥运会开幕前的国际奥委会第47届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才终于决议,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均可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

1952年7月18日晚,距离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幕还有几个小时了,就在这关键时刻,负责全国体育工作的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荣高堂终于收到了来自奥组委的邀请电报。

然而,面对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参赛资格,体育总会内部却发生了分歧。有人说,如果中国大陆代表团和台湾代表团都去了会场,会不会有人趁机制造两个中国?也有人说,新中国刚刚成立,运动员水平普遍落后,很难取得好成绩,会不会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最后大家只能将决定权交给由周总理,由他定夺。

很快,周总理做出紧急批示,他要求中国体育代表团一定要参加本届奥运会,错过了开幕式不要紧,只要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

7月24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一行40人动身前往赫尔辛基,然而北京距离赫尔辛基7600多公里,他们乘坐的又是小型客机,中途需要加好几次油,再加上各种突发状况。最终历时五天五夜,才抵达了目的地。

由于长途飞行,运动员们已经疲惫不堪,而奥运会也进行了 10 天,中国队赶上的唯一场比赛就只有男子100米仰泳预赛了,吴传宇也因此成了中国队唯一的希望。

7月30日上午,吴传玉参加了男子100米仰泳第五组预赛,面对来自英国、法国、(前)苏联等国的强劲对手,吴传玉拼尽全力游出了一分十二秒零三的成绩,位列小组第五,没能进入复赛。尽管如此,这却是新中国的选手在奥运会上留下的第一个比赛成绩。

8月3日下午,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落下了帷幕,中国代表团高举着五星红旗走进了奥运主会场,但在队伍中的吴传玉却是百感交集,心中既有遗憾,也有歉疚。

奥运会结束后,荣高棠安慰吴传玉不要灰心,同时也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中央体委决定派中国代表团出国受训,备战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从1953年开始,国家游泳队被先后派往匈牙利和苏联受训,在国际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吴传玉的成绩飞速提高。

1953年8月,吴传玉代表新中国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男子100米仰泳决赛中,他以一分八秒零四的成绩荣获冠军,不仅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国际体坛上赢得金牌的运动员,也真正成为了中国的“飞鱼”。

回国第二年,他又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100米蝶泳和100米仰泳的双料亚军,连续打破我国该项的全国纪录。凭借出色的战绩,1954年9月,吴传玉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当时体育届唯一的人大代表。

吴传玉写过一篇《我为祖国赢得一颗精致奖章金牌》的文章,他这样回忆:“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听到乐队奏起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我为自己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我准备为新中国的荣誉继续努力奋斗。”

可就在这一年的10月29日,吴传玉在赴匈牙利集训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26岁。

听闻吴传玉遇难的噩耗后,周总理悲痛地流下了眼泪。1955年,周总理去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刚下飞机,他就对随从人员说:“我要去看吴传玉的父母,感谢他们为祖国培养出这样好的儿子!”

回顾吴传玉短暂且传奇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他在游泳事业上的钻研精神,以及他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和爱国之情。他的事迹和精神、为新中国的贡献与付出,必将被我们所有人铭记和传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li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