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调整到了新环境,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利用这个假期搬家。从1号早晨7点多我和牛牛老师整整忙了一天,很累很充实很有成就。这两天房间里每天都发生小变化,今天多个落地灯,明天多了书柜,还有我自己亲手组装的服装陈列架…看着它一点一点的显现出生机,内心无比喜悦。
未来,这里将是我工作和生活的空间。我是真的开心,因为我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空间,不管是从实体的空间还是到心灵。

说到空间,不得不让我想起彭怡平的一本书《女人的房间》,她用了12年时间,拍摄了52个国家的女性,走进了200多个女性的房间。 通过影像带给人们反思:“女性”符号在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透过“空间”来建构自我形象,解构社会制约。在彭怡平的理解,她认为女人不仅要经济上独立,同时还要拥有一个空间,哪怕这个空间是心灵一隅。然而当下很多女人没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心灵空间,女人们的内心往往被家庭 爱人 子女 老人所占据着,这更需要借助于实体的空间作为心灵的栖居之所,以此来时刻提醒自己,同时也是让家人意识到,“我”并不只是以妈妈,妻子,媳妇的身份存在,而是以一个独立存在的人而存在,家人之间也应该要有彼此的空间和尊重。
我记得当时看到这本书时对我的触动很深,从小到大,生长环境所影响,我都得靠自己独立做决定,说做就做的,内心里是一定要有个人空间,不愿受人左右和干扰,而从外部空间上来说,我却始终没有一个独立的能够自主的地盘,然而,我一方面又努力的,不遗余力的为家人开辟大大小小的空间,让他们舒服 满意。现在想想,这个所谓的家,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有,很满,可属于自己的有什么呢?也因为如此,致使自己总是想挣脱家庭及家人的约束,来达到内外的平衡。
这几年,我遇到了我现在做的这份事业,又涉及到空间管理,我走进了很多家庭,看到了不同环境中的空间,在这些空间下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她们的喜怒哀乐,个性及取舍,每一次,都引起我的思考,也联想到我自己的境遇。
可以说,拥有个人独立空间的女性,她们对自己的情绪 身体 思维等各方面的管理会更加成熟,更敢于面对现实中的困境,更具有独立思考和承受问题的能力。

下午,从工作室出来,移步到另外一个空间,有机会在小区里安静的走一走。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愿意去适应和走近它,这阵子,我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多,让情绪平复下来,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秋天下过雨,难免凄冷,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更觉得寂寥。然而境随心转,心里静了,看到的一切都是平静的 有温度的,有花看花,无花看叶,被雨水抚过的草木清澈明净,萧瑟也透着生机,默默体会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时光的流淌,百般感受中迎接一切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