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心事

作者: 王莎莉 | 来源:发表于2016-03-01 13:23 被阅读46次

    上课的时候偶然听到老师讲到的一句话"…人不能太理性的,有些感性,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我觉得说得非常好。

    但是有些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十分反感这类词,比如说,"意义,价值,观念,思想"人们不仅不屑一顾,而且嗤之以鼻"你这个人好非主流哦"。然而"主流"是什么,我越来越多发现,只要po张图片到网上,可以是蓝天可以是绿树可以是自拍甚至是星巴克的一个杯子,然后附上一句话,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诸如此类的,就好像很有情调的样子。当然这句话是被嚼烂了,现在再提它真是很俗气,还好是没人再提它了,海子的诗不是让人拿来戏谑的。好在现在网络写手很多,他们的名气和诗句完全可以满足那些文艺气质的少女心。

    之所以人们十分反感那些很矫情的词,都是有原因的。我发现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是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而不带有一点经历记载思考总结,这种从嘴里说出来的人生被人们叫做"鸡汤"。可以理解,人们对这类鸡汤文的作呕。人们常常不假思索的说出一个精炼人生哲理,是因为他根本不被人允许说超过140个字的话。人们根本不会听你讲冗长枯燥烦琐无味的故事,买来书,拆开包装,马上翻到最后一页,看一看这位在过去声名远播的伟大的作家最终得出了一个如何石破天惊的结论。但是人们往往会很失望,一个小说家根本不会把他的态度放在最后一页,他的所有的情怀都注入在完整的故事中,并且这种结论完全没有标准答案。

    这里的故事并不包括很多人在追捧的青春文学,如果那也算得上是文学的话。青春文学之所以受到追捧也是有着很显而易见的原因。有人说那是青春的印记,我相信他所说的印记并不是指我们实实在在地经历过那种事,而是说我们期待过那样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但期待并无所得,我们感到很可惜,甚至怀念那种并不曾存在过却又备感真实的记忆。之前我百度过刘同的小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人们喜欢他不无道理。很会抓住我们的主流心理,讲的故事喜闻乐见让人很有共鸣,我们往往会对号入座,常常联想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一般是主角之类的,没有人会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打很低的分。所以当我们发现"未完成的事"都在别人的笔下,在荧幕上,在照片里,那么完成这件事就是首要的目的。常常会执着于这一点,是因为人类天生就有让事情完成让需求满足的倾向,因此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必须要看过这本书,看过这部电影,陪笑陪哭,像个傻瓜,就像我真正经历过。这些都可以被理解。

    但是活在回忆中是无聊的,无聊的人生是缺少精华的,我们十分迫切地需要一种生活,即使是象征性的。很少有人关注塑造内心世界,我想我有。我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理想国,把一切我喜欢的人和事,环境和理念,率真的人性,至简的天真,黯然惆怅璀璨浪漫,有序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只有情感是无处安放的,而它又是那么不可或缺,情感可以唤醒一切美和壮观。我想可以寄情感于文字,诉诸笔端,像那些伟大的作家一样,深沉寂静,缓慢地成长。

    想成为作家那一类人是一个幼稚的想法,我不可能忍受得了孤独,也讨厌成为笑柄,我没有文化,也不会写字,我不聪明,更没有逻辑。当一个人还弱小的时候,可以仰望,但没资格妄想。我想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不为过,不管是否会有听故事的人,但至少那些脑海中七零八落的文字能同我共度余生。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但终会知道,但一定不是现在,一定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可能是高调地辉煌,固然值得欣喜;但即使是静谧地破败,那也是充满情意的。重要的是,在我未尽的事业中,一定没有"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心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og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