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后的阶段。
水深火热之中,我尝试了芦笋,钉钉直播的形式,都是十分钟之内。
还需要丰满内容,放慢节奏是一方面。
题目是14年的高考题目,类型是三角函数综合类型。
解法是常规思路,正是高考注重考查的逻辑思维能力,转化出熟悉的情境,多项少算的模式。
那么我需要从高度和深度挖掘,体现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
能想到什么,提出来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是比较关键的。
课堂的生成环节,容易在哪里出现思维的升华,让听了这节课的人有收获,愿意继续去思考的问题。
我练了两遍下来都是10分钟,有些却是和同学们互动的环节,都是缺少提问的部分,设置在哪个地方的停顿更合适,还是没有确定下来。
要表达的愿望强烈,就是不好触发机会,
不断思考的是完整性和过程性,启发和提问环节是时间的把握地方。
需要注重细节,多请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提出来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出现。
无论如何,停驻在题目本身的时间还是不够的,虽然我是讲题比赛,就需要把这道题目的精髓呈现出来。
如何跟学生的思维同频,启发同学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问题,去发散,去寻找思考问题的方向。
课堂的生成,那么这道相对基础的综合题目还是有一定的高度和发散思维的地方值得我们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