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坊间往事:之三,打搅团

坊间往事:之三,打搅团

作者: 唐都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00:41 被阅读0次
搅团

一、大饭量的关中汉子

此节的往事,需要从头细说。如不细说,目下的人不会明白其中窍道

搅团,做为关中特色小吃,已经进入高级酒店;做为一道辅食或辅菜,真空塑封的方便搅团,也带着条码进入超市。

谁能料想:这种农家小吃,却是因为饥荒、人们为了省粮才诞生的饮食发明。先说大饭量的关中汉子,涉及的人物都是自幼见过的老人。故事发生在建国初期、农业耕作或工程建设中的真人实事。

旧耕时代,农业机械几乎是空白,干重活除了有限的畜力,全凭青壮年劳力。四个大饭量的彪犊儿汉子,吃光尺八大的一锅红豆焖饭;外加几个馒头,竟然都没有吃饱。越穷的时候,既短粮食又缺银钱。

倘不幸遭遇灾荒年馑,更是雪上加霜。本来就穷吃不饱。吃不饱,就没营养、少力气、干不出活。干不出活,就没效益,便越发贫穷。人祸天灾,放韦兴窝李杜,饿不死还能往哪钻。

大 扫 子

建国初期的互助组时代,以及后来的生产队时代,农村有一种必不可少的简单农具:扫子;其实,就是用细长竹子绑缚而成的大扫帚。那年头,还没有扬场机,更没有联合收割机。

扫子,用来收管粮食颗粒,清除粮食颗粒中的余土、叶片和渣沫。绑缚扫子的细长竹子,当地人也称扫子;产自秦岭深山。由生产队派人、拿着介绍信,通过山口林业检查站;再到秦岭深山中用镰刀割取。

在深山割下的细长竹子,打成捆,用钎棍子穿成垛,还得由人先背下山,再用牛车拉回村里。因此,割扫子,是农村重要的一项技术性苦差事;没有力气、没有敲门的人根本无法胜任。

因是大力气活,生产队给上山割扫子的人记大工分:每天10分工;并有额外的伙食补助:不上账的红豆焖米饭,吃了很耐饥。每人每天按斤半大米供应。

用扫子收管粮食

四个彪犊儿汉子,先天晚上如数领了米粮;次日吃罢早饭,背着米、带着布镰往山里走去。在深山割扫子,要干几天重活;晚上睡在山民家里。

最后一天,捆好细竹子;他们用最后剩下的六斤多米豆,在一口约65公分直径大小的尺八铁锅中做下满满一锅红豆焖饭。四人吃个净光,都说没吃饱;各自还吃了几个剩馒头。接着,用钎棍子穿了细竹捆,背着下山。

四个人背了多少竹子?不知道。只知道在山口接他们的牛车,向北走下坡路;走到半路,拉车的牛,竟累得卧倒在地。

目前四个人中三人已去世,还有一个健在。其中一人生前告诉我:他们抢着上山割扫子,除了想挣大工分;就为吃那几顿不上帐的饭。

二、得咧不上帐的饭:往死里憋

贫穷时代的建设,有许多公家、公共、公益工程。比如筑大坝、建桥修路、构建工厂或铁路等等,都要从生产队抽调青壮年劳力参加;由生产队为他们记下高工分、另外在工地增加些许现金补贴:每月几块钱的伙食补助,不等。

还有个好处,就是伙食特别充裕。关中人称:不上帐的饭。意思是说:工地吃饭可以尽饱吃,不用记帐;月底也不再扣工分和补贴。

在家里饿荒了的青壮年人,听说吃饭不上帐,纷纷报名要求参加。但能不能去,还得看与生产队长的关系;或他媳妇与生产队长老婆的关系如何。

当年,为享受公家工地不上帐的饭;饥饿的人们,闹出许多与性命相关的故事。下面说的就是出自工地的奇葩新闻。

沣河流出山口,往西北方向拐到长安西郊的马王村附近,转了个大弯;形成马王村沙场。沙子,是搞基础建设的必须材料。

工地拉架车

马王村沙子,质量一流。许多重点工程的基础建设,都采用马王村沙子。马王村附近建有火车站,沙子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据说,还能出口换外汇。

其时工程紧张;有一项公益有偿劳动,就是从河底往火车站运沙子。当年穷的要啥没啥,没有高档机械。传送带、卷扬机、挖掘机等等,见都没见过。运输设备别说汽车,拖拉机都很少见。

往火车站运沙子,全凭大力气关中汉子;从河底沿着大河堰十几米高的斜坡道,用架子车往上拉;这是牛马才能干动的重活。当年的关中汉子,就这样干下来;黑明连夜不停地干。

舍命大干,一为挣得高工分,到年底能多分自己种的粮食。二为每月能挣几块钱的现金补贴。三为吃工地不上帐的饭。

工地的火食,一般有两种:馒头或米饭;这是关中家常饭。馒头,是三两重的白面大馒头,就油泼咸萝卜丝当菜。

沣河流域虽产大米,但米饭不能常吃,也吃不起;工地一个星期能吃一顿。吃米饭,必然有大肉熬豆腐、熬白菜或大肉炖洋芋粉条。算是改善伙食。

人出的牛马力,不加点荤肯定不行。该故事是说:某村大饭量老刘,报名拉沙子,就是为吃不上帐的饭。

老刘初到工地,缺乏经验。出力太猛,拉的沙子又多;一车沙子拉上堰,肚子已饿,跑到工地厨房要馍吃。加之干活不得窍,出蛮力、流大汗,肚子真的饿成两张皮。才干了两天,竟一直喊饿。

厨房的伙夫是个热心肠的洋相人,从未见过老刘这样的大饭量人,他怀疑老刘可能是把馒头藏起来、想偷偷捎回家。工地用餐制度,吃多少都可以随便吃;但不能多占、更不能往家里拿。

过了几天,吃晚饭的时候,那灶夫让老刘坐在厨房当面吃。并开玩笑打赌说:如果老刘一顿真的能吃多少多少,情愿以后把自己的饭分出来,长期送给老刘吃。

老刘信以为真,说自己一顿能吃20个白面大馒头。

双方同了证人,开始打赌。三两重的白面馒头,老刘一口气吃了17个。正吃第18个,据说老刘的神情看着不对劲儿;证人全都吓跑了。

工地晚上闲的无聊,大伙闻讯赶来看热闹。伙夫早就慌了神,挡住老刘坚决不让再吃,情愿认输。见情况很不好,伙夫又听从年长者的建议,不去睡觉,搀扶老刘顺着沣河大堰慢慢走了一整夜,老刘方才缓过气。

打赌吃馒头的奇葩事,被上级部门获悉;工地管委会处分了灶夫,又开除老刘回家。因为只干了几天活,老刘没得到工地的一分钱补贴,也没挣到生产队的高工分,只吃了公家几天不上帐的饭。

此事成为贪便宜的典故,被当地人传为笑话;说:你得是逮着公家不上账的饭,往死里憋呢。注:憋,关中方言,猛吃的意思,含有贬义。

想如此恶俗,倒和当今贪得无厌的官僚心态作风相似。反正是公家的,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到最后,差点吃的撑死。

三、打搅团

有人可能还不明白:当初的农民,种地要交公粮;另外还要交纳可返少量补贴的购粮。以生产队为单位,交过公购粮剩下的粮食、留下来年的种子,才按各户主要劳力所挣的工分决算。

饭量大、壮汉多的家庭,一年挣的工分虽然不少,但指望农业社分的那点粮食,如果放开肚皮吃,肯定不够。

关中沣河上游,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胜产优质大米。倘若不能精打细算;每天吃大米饭白馒头、就猪肉熬豆腐倒是过瘾,但最多能维持三个月。余下的九个月,总不能喝西北风。

想要不受饥饿,就得合理打算。一般是把大米暗地里拉到渭北兑换苞谷面,平时打搅团吃;加上旱地里种植的洋芋、红芋、萝卜、莲菜等菜蔬;再有野菜、树叶、豆渣等额外食料,才能安稳度过饥荒。

即便非饥荒年代,关中的粮食也不够吃。农家人为了渡命、度过饥荒,渐渐发明了打搅团和蒸凉皮等吃法。

一斤多的苞谷面,可以打半锅搅团,一家人一顿吃不了。一斤大米磨成米浆,可以蒸四斤凉皮,再添点别的东西,能够八个人将就吃一顿。

打搅团,主要用含淀粉较多苞谷面;冷却后容易凝结成块。正宗打搅团,在开水锅一边慢慢撒面,一边用大木勺在锅里不停搅拌;灶下用麦秸杆小火,慢慢煨。凭感觉,直到面糊糊舀出来可以成形,才算成功。

打搅团,是厨下硬功夫,有的人一辈子学不会。初学者,比如才学做饭的小丫头和新媳妇,打搅团一般很难成功。

关中有句歇后语说:瓜女子打搅团一一稀了撒面,稠了加水;意思就是:难得要领;最后,就打成一锅半生不熟的浆糊。

四、吃搅团

吃搅团,提前调好调料水水;以野菜浆水或芹菜浆水、外加油烫辣子最好;再配上油漤菜:油漤菜,以青油炒韭菜、青油炒菠菜、青油炒蒜苗最好。

一切齐备,先把调料水水舀上半碗;再把锅里的搅团用木勺舀出来,慢慢地一层层溜在碗里,调料水水上面,漂浮着翠绿色的油漤菜和殷红色的油烫辣子。

吃的时候,慢慢用筷子从外圈夹着吃。搅团的黄、油烫辣子的红、油漤菜的绿,三色相配,颇增食欲。于是成为关中有名的农家小吃。

上面我用了几个慢慢,说明打搅团和吃搅团的窍门。如果太过性急,不但吃不好、还吃不出味道,更会烫嘴、烫心、烫肚子。

坊间流传一个吃搅团的笑话:有个才干完活、饿急了的小伙,吃搅团没有经验;哧溜一下吸到肚里,烫得他呼的一下扔掉碗;搂着肚子躺在地上打滚儿。关中还有一句俚语:心急吃不了热搅团;就打这儿来的。

搅团吃起来虽然有味,但毕竟是较稠的玉米面糊糊;浆水,又是容易胀肚子的酸性调味,并没有多少营养;既不耐饥、也不长力气。因此,搅团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哄上坡

意思是说:刚吃过搅团,当时好像吃饱了;但如果拉一车重行礼走上坡路;等到拉上坡、出一身汗,肚子饥了;所以就叫哄上坡。

这个别名称作哄上坡的关中俗饭,饥荒年代不知哄饱多少壮汉的肚皮,省下多少粮食;省下的粮食,不知救下多少饥民的性命。这笔账究竟怎样算,才能算得过来。这就是关中的好处,曾让当年的饥民神往的圣地。饥荒年代,起码有哄上坡的苞谷面搅团吃。

唐都浪子《饥饿年代关中往事》之:打搅团

相关文章

  • 坊间往事:之三,打搅团

    一、大饭量的关中汉子 此节的往事,需要从头细说。如不细说,目下的人不会明白其中窍道。 搅团,做为关中特色小吃,已经...

  • 坊间过往事

    民间有一种说法,人生前喜欢做什么,在哪玩,死后还是爱去那。活着时做什,到那世还是做什么。 刘拴喜欢他的凉粉西施,有...

  • 古绝|打搅团

    |打搅团 文/张勇 驱腰腹落臂挥杖, 顺向螺涡搅谷黄。 摆弄肥臀疑作怪, 知闻客笑满堂香。 2018/06/10随...

  • 【云仙子】打搅团

    【图·文原创作者】|云仙子 今日好开心哦!我终于成功地打成了关中特色美食~搅团,而且,这次比以往更加成功!祝贺我自...

  • 坊间往事:之一,找高温

    一、米星猪与高温肉 曾不止一次地说:陕西关中,自古旱涝保收之地,饥荒年代不至于饿死人,却留下许多与饥饿、饥馋相关的...

  • 坊间往事:之二,捋树叶

    一、树叶当菜 从小听说过的饥饿故事,还有一宗是捋树叶。 饥荒年代,关中地区的粮食也不够吃,但还没有断绝。开春之后,...

  • 打搅

    曾几何时,有过一种体验。 当你特别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时,却得到了另外一样。当你特别期望着什么时,有时又格外失望。当一...

  • 打搅

    打搅,甜蜜。 来这两年半,看词作文和散记一直写得很顺,仿佛是从昨天起突然不行了,写不了,毫无感觉,也不想写,还找不...

  • 往事  之三

    进来的是一个个子不高的陌生男子,长长的一张脸,肤色黝黑,堪比印第安人。我没办法只好硬撑起来下床招呼他们。雪娜...

  • 浆水鱼鱼-记忆中母亲的味道

    记事的时候,每到夏天,妈妈就会做搅团,以我们这边的方言来说,叫做“打搅团”,因为需要不停的去搅动,只有这样才能不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坊间往事:之三,打搅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tx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