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747集《策励其心 志定安忍》

1747集《策励其心 志定安忍》

作者: 马广志 | 来源:发表于2024-08-21 08:08 被阅读0次

马广志于20240822学习第1747集《策励其心 志定安忍》笔记:

1.心安,则万事具足。心安,才能听法入心。

2.修行人看人,人人是佛。面对恶声、恶形,也会淡而化之,没有什么。

3.惟当自勉,安然不动,策励其心,志定安忍。

4.听法要做到“无漏”,就是闻法持在心中,没有漏失。否则,这耳听,那耳漏,就会一知半解。

5.出家要有修行的形象,要有修行的心,内心坚定,外有威仪。

6.常不轻菩萨处于像法转末法时代,面对的修行者是有形无实。如何度化这些人?说法已经没有用,他就见人礼拜,虔诚称赞:汝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7.自己要先时时自忍,才有办法去忍他。

8.常不轻对境不生心加能忍,身害能受,及善名缘起。常被骂詈,或受杖石,经历多年,不生瞋恚,仍一心深信众生皆当作佛。

9.常不轻菩萨之所以能忍,在于他深信佛之所说,即人人本具佛性。

10.我们要如何训练,训练到喜来不乐、恶来不惊,境来不动心,我们有办法做到吗?要先学忍,做到“能忍而无忍”,环境再变,我心不动。

11.(常不轻)此已摄尽忍辱、精进等波罗密。而其心中、目中,只见有佛,不见众生。实能契于即生即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境,更无一相之可安立,其清净为何如也。

偈曰:

心安万事足,
闻法入心中。
对境不生心,
身害亦受应。
喜来不作乐,
恶来亦不惊。
能忍而无忍,
不使瞋恚生。
深信佛所说,
人人具佛性。
所见皆是佛,
目中无众生。
忍辱与精进,
宛若大圆镜。
清净为何如?
时时常不轻。

——无限感恩上人开示!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作业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对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心和志为...

  • 策励

    诗词水准无常劲, 遇到名词自品之。 无目研修存惰性, ...

  • 今日大收获

    虚其心实其腹若其志强其骨

  • 感悟 (3)

    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 在其位,谋其职,明其心,守其志

  • 乐其心,不违其志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 ——《礼记》

  • 逊志时敏

    “逊志时敏”即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出自《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纳言敏行”出自《论语...

  • 国画第二波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 014 - 曾文正公嘉言抄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 为何要忍

    何为忍?忍者,耐也,从心从刃;喻为心上有刃,为使心不伤,故一动不动也。 荀子曰: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47集《策励其心 志定安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yb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