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爸爸50万岁》
昨天晚上哥哥看电视的时候,弟弟在一边玩遥控车,声音影响到了哥哥,于是哥哥就说弟弟道:“别玩了,再玩我就把它扔掉。”我一听,咋感觉这么熟悉呢!反思一下才发现,在孩子捣乱的时候,好像我也经常这样威胁他们的。而且最近也发现弟弟爱说:“弄什么”这个词,有点奇怪,后来有一天才发现,他妈妈经常会说他:“别弄了!”
所以大家是不是也很困惑,我们是如何把自己的行为传给孩子的?或者说那些行为容易被孩子模仿?
我们都希望好的行为被孩子传承,而不好的行为不要影响到孩子。《爸爸50万岁》这本书,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作用,从而发现了行为同步效应,可以一定程度的帮我们了解同步效应对孩子的影响力。
图书封面先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孩子生命最初的1,000天﹣﹣从母亲受孕到孩子出生后2年的时间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在此期间,一个孩子被父母以不侵扰的养育方式和不控制的保护方式悉心照料,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发育出健康的大脑,无论在童年还是成年后都能建立起牢固而富有安全感的依赖关系。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就是鼓励婴儿和父母之间实现行为同步,即模仿彼此的肢体动作、语言、声音和情绪。这意味着父母要凝视婴儿,模仿其肢体语言,响应其交谈和玩耍的要求,积极回应其情绪和需求。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些,那么生物行为同步机制就会启动﹣﹣请记住,这就是使准父母在怀孕期间实现催产素水平同步从而加深情感纽带的机制。与此相似,婴儿和父亲也会产生情绪、生理和激素层面的同步,并最终建立牢固而健康的依恋关系。无须多言,提出这一假说的露丝·费尔德曼已经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对60个以色列家庭的长期跟踪研究,她指出,孩子3岁时的催产素基线水平与父母的基线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就表明,心率、血压和体温等行为和生理上的同步的确会导致激素水平的同步。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同步效应并不需要几年时间,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内实现。”
这个拆页告诉我们,父母会在情绪、生理和激素层面跟孩子有同步效应。因此父母在这些方面保持好的行为,孩子就会同步到自己身上,特别是在家里跟孩子互动的时候。
行为同步效应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有积极的情绪,比如快乐,兴奋,放松,平和。孩子也会模仿我们的情绪状态。如果我们有负面情绪,比如压力,难过,沮丧,无聊,孩子也会从情绪上无意识的同步到这些情绪。甚至通过激素水平影响到生理层面。
这让我想起,我最近会说:“生命就像一个摆钟,两端分别是痛苦和无聊,我们不是在痛苦一段,就是在无聊的一段。”看来这个片段,我突然明悟:“为什么我孩子经常会跟我抱怨无聊。”
这个片段给我一些洞见,我需要从现在开始,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用积极的情绪跟孩子互动,让负面的情绪不带进家门。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父亲在家门口放一个垃圾桶,每天下班回来,都把负面情绪倒进去,然后才进家门。”也许这也是我应该效仿的,从而让这个行为同步效应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