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微信公号作为主流新媒体传播渠道的那一刻起,它就被使用者委以各种重任。
我们今天不谈自媒体运营微信公号的目的和方法,我们来仔细想一想,一个公司的新媒体部为什么要运营微信公众号。
如今,每家公司可能没有标配市场公关部,但是一定标配了一个运营微信公号的“小编”。这个小编被内部同事称为:文案、微博&微信运营。他/她 的职责也就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发一发微博,下班前发一篇微信公号文章。好,那我们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定位问题:公号给谁看?内容写什么?
2、考核问题:怎样评估运营效果?
终极思考:到底什么是媒体?
一、定位问题:公号给谁看?内容写什么?
在公司做号之初,老板们未必深思熟虑,跟风的决策多一些。所以你要问他公号给谁看?他肯定回答:用户(消费者)。
但实际上呢?每个老板关注一段时间后,就要骂人了,怎么就几十几百个阅读量?而且这点阅读量也都是自己公司同事的朋友圈奉献的友情阅读量。
接着,你要再问他:公号内容写什么?
“这还用问,肯定是围绕公司产品、业务、公司动态写啦!”90%的老板都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
如果这个运营公号的小编真的这样做了,就会真的泯然众人矣。公司的公众号就会消失在“号海”之中。
那到底写给谁看?写什么内容呢?
其实,公司运营公号是要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12字诀):进社会,接地气,树风格,搭看台
1、进社会:要把公众号看成一个人,从它出生的那一刻,便进入到了社会,它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读者),如果公司从它步入社会伊始,就教它天天念叨公司的一切,它绝逼交不到朋友(没有读者)。
那它应该怎样处世呢?
老子说得好:和其光同其尘。
意思就是:学会寻找大众情绪。
在此说明下:广义的大众无意义,心里必须有一个读者受众的肖像,什么年龄阶段,什么个性,怎样的消费能力。越具体越好。
2、接地气:一边学习寻找大众情绪,一边要对照大众情绪做内容。不要有完美主义,一直强调原创,不要以为找素材找观点找数据编辑一篇文章就很low,不要以为转载一篇热文就不会增加读者。事实证明,很多草根大号,内容基本无原创,也无法阻挡他们成为百万粉丝的大号。重点是你的内容接不接地气。
3、树风格:这一步是关键的一步,如果你的公号进入社会后,也做了接地气的内容,但是没有树风格,前边两步就前功尽弃了。
树风格的重点在于:人格化、标签化。与现实生活中给人留下印象一样,一个人的态度、立场、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外在气场都是必须有特色的。对应到公众号中就是:
内容态度:内容方向决定了态度,如果内容选题背离预期读者的态度,读者一看标题,就不会有打开的欲望。
内容气质:外在气质主要体现在标题、排版上。标题要说人话,尽可能在标题中体现态度。排版要统一色调、简洁大气。
4、搭看台:前三步都是在为这一步做准备。预期目标受众读者都点开文章开看内容了,我们就必须“请君入瓮”了。这个瓮就是公司要埋下的“坑”,也就是怎么导向公司的品牌。
这个看台的重中之重在于:互动。
文章有没有留悬念?有没有设立读者的参与机制。
悬念可以是:点击原文查看详情、回复关键词查看
互动可以是:加个人微信、加微信群、福利奖品……
第二阶段(8字诀):社群、朋友圈、KOL
社群:一定要建立好入群机制,这决定了你社群的活跃度、互动质量。关于群的属性,可以是读者群、话题群。
KOL:社群和朋友圈会让公号阅读量大增,但是影响力还不够,建立影响力得靠KOL。这里的KOL是指行业的大V,对你公司所在行业起影响力的那个圈层大V。圈KOL最好的方式是线下活动和线下拜访。KOL数量不用贪多,百人内就好。记住圈KOL的终极目的:影响行业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知道行业有你这一号人,给你摆一个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即可。
第三阶段:转化
只有在第三阶段,你才能露出你商人的本性:卖。
公司做公号最忌讳的就是上来就带有销售气质。
二、怎样评估运营效果
1、看浅层表现:阅读量
2、看中层表现:社群&朋友圈互动状况
3、看深层表现:销售转化
三、终极思考:什么是媒体?每个公司都要做成媒体吗?
全球的媒体都在变革,以实时新闻消息为主打内容的媒体才叫媒体,没有第一手消息,以编辑评论为主的内容机构,不叫媒体。不如叫营销渠道。
每个公司未必都要做媒体,但是移动时代营销渠道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