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

作者: 百聚汇彭助教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23:12 被阅读0次

每天看本书,今天了解的书是《彼得原理》,作者劳伦斯·彼得,教育学博士,著有《彼得计划》《彼得处方》《彼得金字塔》等书,擅长用黑色幽默和反讽手法来解释严肃的管理学问题。本书主要讲三个问题,下面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不胜任现象下社会中普遍存在。

一名出色的工程部维修领班,他善于沟通,工作效率特别高,深的上级信任,但是,他晋升成工程部主管,事情却一团糟,整个部分陷入混乱。原来,他当上主管后,仍然习惯性地把上司给他的建议,都不加选择的传达给领班,结果造成政策相互矛盾、计划朝令夕改下属不知道怎么办,他从胜任的领班晋升成不胜任的主管。

有一名汽车修理厂的机械师,特别会修汽车,很快就被提升为修理车间的工头。但是,当了工人以后,他还是动不动就撸起袖子拆引擎,结果车间任务大量推积,交货时间总是延迟,他也从一个胜任的机修师晋升成了不胜任的工头。

通过这两的个案例,我们已经发现了,不胜任现象其实是由晋升制度本身的悖论造成的。作者提出,晋升引起的不胜任可以分成四个方面,分别是身体条件、社交能力、情感能力和智力能力。晋升的员工只要有一方面做得不好,就有可能在岗位上表现得不胜任。

彼得原理揭示的不胜任现象,适应于所有层级组织。在生活中也适用。比如,一流的男朋友可能会晋升成二流的老公,二流的老公也会晋升成不合格的孩子他爹。

其实,彼得原理所揭示的晋升悖论:如果你胜任某个职位,你就不会一直干这个职位,而是会得到晋升,一直升到你不胜任的职位,然后在那个职位上待到退休。

第二部分:不胜任的人通常可以留任,甚至有时候还能晋升,而一些能力突出的人却可能被干掉。

判断一个人是否胜任的标准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标准:第一种标准叫“产出”,也就是从一个实际工作成果的质量、效率等方面来评价;第二种标准叫“输入”,也就是从一个是否服从安排、是否严格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惯例等方面来评价。

有人问作者,“你怎么解释碍事先生的晋升?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竟然被升带了高层”。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碍事先生的老板虽然知道他很碍事,但出于种种原因又不能开除他。于是只好一脚把他踢进高层。比如,这位碍事先生可能是老板提拔上来的,或是碍事先生掌握公司重要机密。作者称之为“冲击式晋升”。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晋升,而是一种“冒牌晋升”。

讽刺的是,不胜任的人可以在职场混日子甚至晋升,而一些能力突出的人却很可能被干掉。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个专门负责智障儿童班级的老师,他尽最大的能力教孩子们学习知识,最后这个班里不少孩子的考试成绩,竟然比普通班孩子还要好。这名老师得到晋升了吗?恰恰相反,他被解雇了,学校认为,他竟然没有带智障孩子去做本来该做的活动,比如串珠子、玩沙箱之类,完全不合格。

这个案例中,为什么能力突出的员工,反而遭到解雇呢?因为他们“过分胜任”了。作者认为,在一个组织里,绝大部分员工是在不胜任和胜任之间,另外还有极少数员工,属于过分胜任和过分不胜任这两个极端,这两类人最容易被淘汰。

过分不胜任被淘汰很好理解,过分胜任怎么会被淘汰呢?因为那些能力突出、有领导潜力的员工往往想法很多,却不那么听话。而且,过分胜任的员工成绩太突出,不但构成了对平庸上级和同事的挑战,还可能会对组织本身陷入混乱。在层级组织里,最重要的是维护组织本身的稳定。因此,对于层级组织来说,过分胜任比不胜任还令人反感,必须淘汰。

第三部分: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胜任他的岗位呢?

长期待在自己配不上的职位上,很容易受到一种病症的困扰,那就是“晋升极限综合征”,反过来,一旦某人患上了“晋升极限综合征”,说明他已经处于不胜任的状态了。先来看看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症状。胃溃疡、肠炎、高血压、便秘、肥胖、厌食、过敏、失眠等,如果你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症状经常出现,但是你去检查的时却没有一点毛病,那就不好意思,作者认为你可能患上“晋升极限综合征”。除了身体症状,晋升极限综合征患者还会有一些明显的行为特征,作者用反讽的手段,在书里总结职场伪装术的几个大招。

大招之一,不断准备。这些人很少直接行动,而是没完没了地拖延,直到错过最佳行动时机,这样就不会暴露出自己不胜任的问题。

大招之二,枝节问题专门化。这些人绝不会去冒险去做重大决策,只关注可以把握的细枝末节。

大招之三,用形象代替表现。比如中学的数学老师,上课就给学生讲数学的历史和发展,至于具体的数学定理,让学生回家自学,学生也觉得老师讲课不错,但是大家的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大招之四,专攻一点。比如不胜任的医生可以专门研究只有几个病例的罕见病。

你看,作者名义上在支招,实际上还是在讽刺那些掩盖自己不胜任的现象,这些招数的共同点就是故意转移焦点,用细枝末节上的忙忙碌碌来掩盖自己在真正问题上的无能。你如果看到别人在暗中使用这些大招,可千万别被迷惑了。

相关文章

  • 【“彼得原理”贻害无穷】

    【“彼得原理”贻害无穷】 一、“彼得原理”无处不在 (一)概述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Dr. Laure...

  • 彼得原理

    20210813 抄写《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

  • 管理学三大定律

    一、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

  •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举例来说,奥克曼是莱姆汽修公司的一位杰出技师...

  • 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

  • 《彼得原理》

    【版权属于得到APP】 关于作者 劳伦斯·彼得,教育学博士,因为本书的出版一炮而红,成为研究层级组织的管理专家,著...

  • 彼得原理

    今天学习到彼得原理,联想了一下,还真是,哈哈,算不算一种阿q精神呢 把处方贴一下

  •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劳伦斯·彼得的著作。 为我们清楚地描绘了职业晋升的瓶颈问题,他指出,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

  •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Dr. Laurence Peter)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彼得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as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