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的先祖弃有了封地“邰”之后世代为农。后稷去世,他的儿子代替他掌管农业。但到了晚年,夏朝不再重视农业,废除了农官。无奈之下,便率族人投奔到戎狄的地方。
一直到公刘继位,他虽在戎狄部落中,但继承了祖先的农耕传统,重振被荒废的后稷事业。
又过了好多代,古公亶父继位,他把祖上的事业发扬光大。在戎狄族再次入侵时,古公亶父带领族人迁居到岐山的周原(今陕西西部南麓)。从此,这里就成主周族人借以兴起的根据地。开始筑城建屋,以邑为单位安排归属的百姓,慢慢建立起一个初具规模的周国。
迁居周原之后,周人获得了不断的壮大和发展,后人认为古公亶父实际开启了后来周人翦灭商朝的进程,尊称他为“太王”。西汉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说:“王瑞自太王兴。”也就是说,周的王业是从古公亶父开始的。
最早出现与商人产生联系的,是太王的儿子季历。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古公死后,季历继位,季历就成为周人的领袖。
季历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周文王为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给父亲姬昌的谥号。在周灭商之前,姬昌为西伯侯)。
传说在姬昌出生的时候,赤爵衔丹书,古公认为这是好兆头,便对众人说:“我们周国的兴盛就在昌身上啊!”因此,古公便打算立季历为自己的接班人,从而将王位传于姬昌。
季历继承王位,对内施行德政,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对外加强国防,征服了许多戎狄部落,商王命他掌管征伐事宜。后来还被封为“牧师”,周人的势力日益强大
最终触及到了商王的利益,商王文丁见势不可制,便突然囚禁了季历,并将其诛杀。季历死后,其长子姬昌继位,成为周人的首领。
他继承太王和父王的事业,继续扩展周人的势力。史书上说他积善累德,尊老爱幼,礼贤下士,当时的许多贤人,包括远在辽西孤竹国的伯夷、叔齐都去投奔他。
商王帝辛的亲信崇侯虎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您。”帝辛于是派出精兵将姬昌抓到羑里(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囚禁起来。以示警告和惩戒;之后又释放他,封他为西伯,赐给弓矢斧钺,授予他征伐的权力,以示拉拢。
囚禁期间,姬昌仍决算千里之外,“演易之六十四卦”。
周国大臣们为营救姬昌出狱,准备几十匹骏马和九辆驷车,还有几十个美女,又到处搜寻一些稀奇古怪的宝贝,全都送给了纣王。帝辛得到好处,就下令赦免姬昌。西伯回去以后,献出洛水以西的大片土地,并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他,百姓们都说西伯做了一件大好事。
帝辛在释放西伯侯姬昌回周都时,对他是否能效忠于自己还是不放心,提出要以其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留在殷都。如果西伯侯犯上作乱或有不忠的行为,便处死伯邑考。
姬昌不能逆殷纣的命令,只得命自己的长子去殷都。伯邑考为人老实忠厚,来殷都当了帝辛的车夫,为其驾车,并受着严格看管。
结果帝辛听从妲已的谗言,竟叫人将伯邑考卸下四肢,割肉剁尸,做成肉汤,派人送去给西伯侯姬昌吃。说:“圣人当不吃他儿子的肉做的羹汤吧!”姬昌强忍悲涌,咬了咬牙,把汤喝了下去。帝辛待下人禀报后,耻笑姬昌说:“谁说西伯侯姬昌是圣者,吃他儿子的肉做的汤,还安然自得!”
姬昌的父亲季历被文丁所杀,现在长子又被帝辛用极残忍的手段烹死。姬昌对于商朝,有着两代的杀亲之仇,姬昌遭受如此奇耻大辱,他的心情如何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不曾料到的是,就在夺取天下之际,姬昌却不幸死去。于是,报仇雪恨,灭商建周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次子姬发的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