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长安十二时辰》----品唐代士人的进阶之途

看《长安十二时辰》----品唐代士人的进阶之途

作者: 喜见云开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4:44 被阅读0次

  要说最近最火的一部古装剧,非《长安十二时辰》莫属了,它以坊间所传的“高制作、神还原”一经播出就开启了霸屏模式,正如许鹤子的歌声一样,受到了全民追捧。小编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也是被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吸引了,但更让小编着迷的,是那个呆萌书生程参,他一出场,就显得与众不同。

      骑着大马,身穿白衣,走在长安繁华似锦的街道上,一副风度翩翩的读书人模样,可是瞬息之间,干谒的诗文被烧了,爱马绿眉被杀了,他蹲在地上不顾形象的放声大哭。小编以为他真是手无缚鸡之力呢,可闪瞎我的眼的是他竟然拿起匕首冲进乱哄哄的人群里一把刺死狼卫,给他的绿眉报了仇。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太过霸气。也正因此,他被抓进了靖安司,成了这风云变化的一天的见证者。

       大家都知道这部剧的好多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今天小编不想谈他们的原型,而是想说说跟他们相关的唐朝人物的职务升迁史,也就是他们是怎么做上官的。先从程参说起吧!

一、干谒举荐

      “这是我干谒的诗文啊!”程参哭着喊道。别以为这只是戏剧性的台词,干谒可是古代读书人之间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在参加科考前,他们都要去拜会当时的主考官或是文坛领袖,来为自己的科考加分,但是两手空空的去见显得没礼貌,带上隆重的礼物一是有些人太穷了买不起,二是显得太俗,所以呢,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写诗,考试不就是考文笔吗?那就提前摆在老师眼前,毕竟能来参加科考谁还不是才高八斗啊。在这部剧中,李白已经成功的通过干谒做起来翰林供奉,尽管很不得志,但他的歌词被人们广为传唱。程参刚刚进京,正打算通过这一途径扬名立万呢,倒霉的他就犯了人命官司。历史上的干谒,不知起于何时,但这一传统却一直被延续着。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但多次落榜,所以就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以期求得到援引推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和自己想渡河却没有舟楫的为难处境委婉的表达出他自己希望能有所作为、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心情。

      还有一位诗人朱庆馀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看似是一首写新婚的诗,实际上是作者把自己比喻成新娘,而把张籍比喻成舅姑,也就是公公婆婆,来试探他是否赏识自己,能否得到重用。

       Anyway,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干谒虽然被清高之士不齿,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名句,很多杰出人才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得以治国理政。

二、科考考试

     程参被关进监狱后不久,大理寺评事元载也被关了进来。这个八品小官一出场就心思细密、擅长钻营,即使家里没米下锅了也要花钱去收买线人,渴望得到高管的赏识,或者是通过娶一位官宦人家的小姐来实现自己仕途的飞升,哪怕是被休的他也不嫌弃。那这位寒酸的官员是怎么得到他的八品芝麻官的差事的呢,就是科考。

      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古代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普通百姓可以通过科考来证明自己。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谓写尽了读书人考中后的心花怒放。但是有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宋代词人柳永第一次科考失败后写了一首词《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本是科场失意的牢骚话,但柳永写的太有才情了,不小心给传到了皇帝那里,宋仁宗一看,不要浮名也就罢了,还经常出入风月场所,生活作风也有问题,所以干脆大笔一挥写了几个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就这样与官场失之交臂了。

三、修道

    关押程参的靖安司司丞李必一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却是太子的左膀右臂,这是为什么呢?

     唐朝的道文化非常盛行,这或许跟统治者们非常推崇自己的祖先老子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不仅尊称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还把科举考试的书目《尔雅》换成了《道德经》,很多考试题目都是道家经典。而且学道修习之人都是一些王室贵族、达官显贵的弟子,他们入山修行可不是为了得道升仙,而是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得以跻身朝堂,可以说是一种捷径。唐朝有个青年陈希烈就因为精通道学受到唐玄宗器重,后官路亨通做了宰相,成为世人仿效的对象。大诗人李白、李商隐、孟浩然都曾入山求道,渴望得道高人引荐而致仕。

     元稹有首诗《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可见修道并非是要清心寡欲的。唐晚期诗人陆龟蒙也是一位爱好修道的高人,他有首诗《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谒广寒。执盖冒花香寂历,侍晨交佩响阑珊。将排凤节分阶易,欲校龙书下笔难。唯有世尘中小兆,夜来心拜七星坛。”将自己日常的修道活动写的羽化升仙,仙风道骨跃然纸上。

四、世袭恩荫

      在最新的剧集中,靖安司被一把大火烧毁,司丞李必不知去向,官职最大的姚汝能成了大家眼中的顶梁柱。风雨飘摇的靖安司被林相的手下姚吉接管,并且诬陷不良帅张小敬是反贼,要求众人对张小敬格杀勿论。正直的靖安吏们都希望姚汝能能站出来挺直腰杆说“NO”,姚汝能却在元载的言语攻势下怂了,气的老文吏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句“姚崇一世贤相,怎么会有你这么怂包的后人”。

    唐朝时期虽然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也有“门荫”制度,也就是世袭。皇亲、高官的子弟可以直接世袭祖辈的爵位,勋位。五品以上高官子孙可以直接以荫入仕,它是唐朝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姚崇担任过三朝宰相,对唐王朝居功至伟,死后被唐玄宗追尊为太子太保,而姚汝能一出场就是东宫右卫率,正四品官职,按唐代的习惯,这应该是恩荫的官职。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首贤相姚崇的诗作为结束吧!

                                                     秋夜望月

                                        明月有馀鉴,羁人殊未安。  

                                        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   

                                        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长安十二时辰》----品唐代士人的进阶之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cw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