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罗世睿伊川焦点分享第106天

罗世睿伊川焦点分享第106天

作者: 路庙中心小学罗世睿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22:34 被阅读0次

    1.什么是外化?

    当事人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内化”了问题。很容易理解,通常人们会把问题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好像是他们身上的器官一样,好像是那个人的“内化了的自我。”外化是和内化相反的过程。外化把问题放在人的外面,把问题看做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问题被看做是一定时间阶段中的社会建构。

    2、什么样的对话有外化作用?

    关注被内化了的问题是外化式对话的第一步。一旦我们不再感到问题是人的一部分,它们就会进入故事情节中。比如对于一个能够把抑郁和自我分开的人,我们就可以问“抑郁”对生活施加影响已经多久了,哪些因素会促使它出现,它出现的时候会如何影响他的生活,抑郁的影响什么时候最强什么时候最弱,什么东西会维持抑郁,什么东西会抑制抑郁,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把抑郁放在一个故事情境中。从而可以使人开始了解抑郁为何会对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同时可以为当事人从抑郁的控制下解脱出来提供参考的信息。能起到外化作用的对话可以扩大人思考的范围。等到当事人能够理解人和问题的关系是历史文化塑造的之后,就可能探索性别、种族、文化、阶级等等权力关系是如何塑造问题的。通过思考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中政治因素的作用,就可能对生活产生新的理解,减少自责的影响,增加对更大的文化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故事的影响的认识。这样,我们可以把有外化作用的对话理解为一种“小政治”活动。它把历史文化建构的东西重新放回历史文化中去考察。这样就比把问题放在个人身上增加了很多行动的可能性。

    3、如何知道哪些东西需要外化?

    外化的过程是我们和当事人合作的过程。开始谈话之前我们已经相信,问题不在他的身上,而是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特定文化塑造的,这就会决定我们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当一个人描述自己的方式非常消极时(比如,我是个毫无用处的人。),外化的机会就出现了。同样地,如果一个人谈到某种特质,似乎认为这种特质是自己身上“内在的”(比如,“是我的勇敢帮我度过难关的”。),那么就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丰富对这个特质的描述。通过外化我们可能“揭开”这个特质的面纱,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与哪些问题解决技术和知识有关。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给外化的内容取一个恰当的名字非常重要。通常,被外化的生活故事的比喻(如:责备、争吵、内疚、担心、害怕、嫉妒)是由来访者说出来的。有时候要决定外化什么东西还要花一点时间。比如有个人说问题是“焦虑症”,很可能这不是来访者自己的话,从而不是恰当的外化表述。通过讨论,来访者可能会说出自己的表述,比如“恐惧袭来”、“颤抖”、“摇晃”。无论是什么说法,关键是要和当事人的体验非常接近。这是因为一旦问题的名字接近人的体验,就意味着当事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更容易出现。比如对于一个孩子,很难想像自己对周围的麻烦有什么招数,但是如果让他思考如何处理“调皮先生”,问题就不一样了。同样的,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处理“袭来的恐惧”可能比处理“焦虑症”更有办法(处理焦虑症可能被视为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当外化的问题的名字与当事人的体验非常接近的时候,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激活他们自己的策略、技巧和观念(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的),这些资源更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困境。

    根据我们的经验,外化的内容会随着时间变化。人和问题的关系随着咨询的进行会变化,所以随着他们经验的变化,外化的内容也要相应的变化。外化式对话可以有非常大的弹性和创造性,它一直进行。我们不能用一个星期的外化语言,再用一个星期的内化语言。整个治疗过程中要一直使用外化语言。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就是被外化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命名。当参加治疗的人员不止一位的时候,经常出现外化问题的命名不一致的情况。有时候和一个家庭交谈,被外化的问题可能有5个名字,尽管可以有不同的名字,他们往往能够同意一个一个的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世睿伊川焦点分享第106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cz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