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朋友圈的同学们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咖啡馆。从朋友的分享图片进入小程序的时候,我是非常受到触动的:整个流程多么漂亮啊,从文案到设计,春风入雨,触动人心,甚至暗藏惊喜与彩蛋。点开界面的时候弹窗轻轻地说:“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大概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梦想,现在,是时候实现了。”
背景是千千万万别人做出的咖啡馆。
在这样动情的对童年梦想的唤起里,在对现实开店巨大成本的恐惧和“不敢”里,在对好友开店的关注和好奇里,一个又一个疲惫在钢铁楼宇里的年轻人,忍不住点开了它,布置了它,又分享了它。
“口袋咖啡馆”小程序界面“口袋咖啡馆”的背后是在互联网咖啡界赫赫有名的连咖啡,提供小程序线上下单配送咖啡饮品的“咖啡外卖”服务。公司的历史也算的上悠久,在小程序的东风里却玩的甚是漂亮。
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游戏+分销的体系里,自定义和社交互动的元素充斥在各种产品细节里。自定义让人觉得精心和投入感情,社交互动则是充分调用起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来进行自身产品的活跃和留存维系。同时,连咖啡在咖啡馆的布置里藏了很多的社交互动可能性:宠物、植物、致敬经典的背景等。农场元素本身又和咖啡茶饮相关性很高。于是随便一个元素拿出,似乎都可以再续一场QQ宠物/农场的前缘。
口袋咖啡馆功能脑图其实“口袋咖啡馆”的形态我们从不陌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的微商,现在大热的云集;曾经的支付宝种树,最近的拼多多果园……他们的背后,恰好是一整套“上瘾”模型:内部触发-外部触发-行动-酬劳-投入-下一个触发。“口袋咖啡馆”的亮点在于,整体逻辑与细节都配合的标准,同时唤起了用户中的“头羊”——那些想开咖啡馆而不得的用户,而他们也恰恰是连咖啡的重要用户。
新消费时代,满街都是孤独又矫情的用户,除了口味与服务之外,他们还渴望品牌的价值陪伴。
“口袋咖啡店”的上瘾模型只是遗憾没有公开披露的数据可以评估,不知这样的游戏化分销形态的订单转化效果如何,对企业来说又是多高的性价比。从连咖啡的动作里,似乎看到了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用心,觉得线上线下的世界融合真是有趣的很。
小程序里从来不鲜一夜成名,难的是长盛不衰,期待咖啡馆奶茶店火锅店的进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