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过日记了,在印象中,只是在小学时候被当做作业来完成,多的是记录课堂和饮食,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忍俊不禁。那时的日记寥寥几句却显得有些虚伪,仅仅只是为了让老师用灌满红墨水的钢笔在上面批一个A+,好去向同学们炫耀。
其实现在才觉得戴上耳机,写写日记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当安静下来的时候,有时会感到些许寂寞,但安静并不是一件坏事,当我们高呼“前进”时,确实需要安静下来想想:这真的是我想走的路吗?
青春有无限可能,热血固然是好的,但那仅仅是属于七月的太阳,除此之外,还有属于四月的那一分清爽。那是淡淡的薄荷味,只属于四月的那一分独特的味道——平淡无奇,却深入人心。那是十四岁的憧憬,是十七岁的希望。或许我们这一生注定碌碌无为,也许我们只为养家糊口而努力拼搏,但我们只要奋斗,只要为十四岁的理想想方设法,就不留遗憾。
记得以前读过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把一张被墨点污染的白纸给学生们看,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都说看到了黑点。老师失望地说:“你们还看到了其他什么吗?”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使劲儿看,却都说明明什么都没有。老师大声说:“除了黑点,还有一大片白纸啊!”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接着说:“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们永远只是看见白纸上的黑点,而不去注意那一大片白纸,那么你们永远不会成功。”说完,老师又拿出一张纸,全黑,却有一个白点。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一个白点!”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到。老师微笑地说:“同学们,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掌握了成功的方法。”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很深,以至于这么多年依然铭记于心。
希望是不会消失的,它并不属于青春,而属于能看到到它的人,如果你永远注视绝望,那么你永远不会成功。
黑夜固然漫长,但同样漫长的还有伴着黑夜的星空。一点星光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无数星光融合起来,那就是希望,犹如鲜红血液般的希望!
有人悲叹:奇迹是不会降临在我身上的。但,奇迹也是由生命创造的!看,有多少人正努力,正创造奇迹,我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希望!
我不需要小说中的剧情,也不需要所谓天才的能力,我需要的是一步步登上只属于我一人的舞台,只属于我一人的掌声。
我们还年轻,还拥有青春,拥有大好时光!
献上今天的摘抄:
毫无疑问,正是莫里斯这位青年革命家唤醒了肖邦创作上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帮助肖邦坚定了走向一条坚实和开阔的音乐之路的信念。
从此,肖邦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创作状态。
为了莫里斯所期望的那个理想——把自己音乐的珍宝贡献给波兰母亲和她的人民,肖邦开始了艰苦的音乐写作生活。
那些日子里,他真正地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
他小小的房间里的灯光总是彻夜不熄。
他激昂的钢琴声会从黄昏一直响到深夜,有时直到朝霞升起的黎明时分。
他不知道每天要撕碎多少乐谱。
有时,一天之内,他会折断好几支铅笔。那是因为滚滚不断的乐思在折磨着他,使他仿佛发狂一样,用力写着、写着……
当然,他也有失望和恼怒甚至痛苦的时刻。
但是,他没有退却。
他的乐谱手稿在一页页地增多。
在这些乐谱里,闪烁着这位华沙音乐学院年仅18岁的学生在音乐天分上的奇光异彩。
他的手指仿佛着了魔一样,只要一触到钢琴的琴键,就再也不能停下来。
——选自《钢琴上的玫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