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flomo推送的一条之前的记录,2021年8月1日:当大脑的主人这个话题值得好好想想。
点进去看只有这么一句话,不免要想:当时是受到什么事件或什么内容的触动,产生了怎样的感想,所以写下了这句话?可因为其余的什么都没有记录,所以无从考证。6个多月后的一天,再看,那一片刻的所思所感就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里。而原本,它们是可以被文字永久拍照留存的。
顺手打开flomo里的随机漫步功能,它展示了随手记录下的灵感里的高频词,并对有高频词的灵感进行了汇总,试图为记录者提供一点线索。我打开一个高频词“恐惧”,看到多条记录,其中一条是2022年1月2日晚上9点45分的。它完整还原了我在那一晚的心理活动,即便是在1个多月后读起,似乎都能清晰地感知到当时的状况。而如果没有记录,现在的我是万万想不到之前自己也曾有过恐惧、因为什么恐惧、如何应对自己的恐惧......而且,现在再看,恐惧之中,却也能理性的思考,甚至当时的思考,在现在的我看来,依旧能给自己极大的鼓励。尤其是那个“熔炉”的比喻,自己都觉得精彩。
毫无疑问,因为记录,一些珍贵的片段得以永久留存。
现在把当时的记录分享如下,部分不便于公开的内容用****代替。
恐惧。
今天1月2日,想想即将到来的工作内容,依然会有恐惧,而且是很大的恐惧。
恐惧来源于过去的经验。一是几乎不维护关系,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二是****;三是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自信,不确定这样的性格是否能适应另一种类型的工作。
恐惧的当下,感觉到急需依赖,似乎干脆放弃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想面对问题、梳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会发现之前的所学所闻,在遇到真实挑战后,似乎无法发挥作用。那些东西只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让我可以在头脑里去意淫,去假装自己已经理解透彻,已经掌握彻底。
检验一个人是否学到了的唯一标准,可能就是给他一个真实的场景,看他能否运用;可能就是给他一个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限制性的场景,看他能否主动选择把那些知识拎出来,然后带着它们踏上那条艰难的道路。
我学到了吗?我问自己。
我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目的是什么?
我是否致力于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我是否致力于****?
我是否致力于让自己变得富足而自由?
毫无疑问,我花时间学习读书,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真实的改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大,让****,让自己财富自由。
那么,当下摆在我面前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变得比之前更强大而刻意安排给我的熔炉,穿越那个熔炉,把阻碍自己发展的特性熔掉,把有助于自己发展的特性进一步强化。这是一个必经的熔炉,纵然有恐惧,但先迈出第一步,然后只管往前走。
每个人都有恐惧,而能成事的人和不能成事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能够不受恐惧的控制,后者轻易被恐惧所控制。《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说,我们的心灵很擅长编剧,会恣意编纂各种故事,编纂无端的恐惧,而我们的头脑会对此信以为真。我们要做的是,不被心灵所控制,而是反过来要控制心理的活动。
此刻晚上9点43。不去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以此自我安慰麻痹,而是要说,养足精神明天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从****开始去行动,去突破。
在当初不经意的记录,回头去看,却给人很多惊喜。
对了,末尾,再分享一下flomo这个app。它是一款只专注于让你更专注、更好地记录灵感、思考或知识的卡片笔记。
它如何让你更专注地记录?
它提供了干干净净的画布;它没有提供花里胡哨的与记录无关的功能。
它如何能让你更好地记录?
记录无需排版就很好看,让人赏心悦目;支持多种平台的记录同步,比如得到、微信等;提供标签,而且是多级标签功能,让记录不再是零散的存在;提供每日回顾功能,微信可以每日给你随机推送一两条过往的记录,让你看看之前自己在想什么;提供随机漫步功能,让你在过去一个个看似独立的记录中,找到可能存在的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