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八股文”之我见

“八股文”之我见

作者: 潇洒的三毛 | 来源:发表于2017-10-05 19:15 被阅读0次

          记得高中的历史课本上说:八股取士,极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是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就其存在的初衷来说,并无可厚非,是统治者为加强统治,统一思想,选拔人才的措施,就像今天的高考一样,是不公平,但可谓社会大背景下最公平,最合理的一种制度了。

    “八股文”之我见

          存在即合理,没有什么可以摆脱这一客观规律。下面我们追本溯源,探究其发展规律,从中找出其合理性。

    “八股文”之我见

          八股文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沿用宋元经义的体式,用来培养选拔官员。始于洪武三年庚戌(1370),明太祖朱元璋颁布开科取士诏。因为明朝初建,百废待兴,而且老朱出自社会底层,深知权利的重要性,再加上对知识分子存在疑虑,既要用他们治国,但又不相信文人因而采用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的不允许有半点发挥的八股文,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了前代的“九品中正制”。后由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等逐步发展,体式在不断向标准的八股格过渡。经历成化,弘治趋于成熟:能在严格程式化的框架内完满表达文题蕴含,即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契合无间的统一体。历经正德,嘉靖两朝,变为极盛期。这是明朝的基本发展脉络,再来看清朝:从顺治到康熙初年是明代八股文的沿袭期,康熙恢复八股取士到乾隆中叶是中兴期,再往后就是衰落期。因为满清入关,是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因而满清统治者怀着一种文化自卑感,迫切需要笼络前朝遗老,招贤纳士,稳固统治。所以并未在选官制度上有大的改动。只是到了乾隆末叶,历经百馀年兴盛的八股文又与明万历后期一样,渐趋华艳巧薄。

          不可否认,八股极大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统治者“愚民”政策的体现,但抛开其消极因素来说,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地广人稀(起码较现在而言是的),八股取士是最为适合的选官制,只有潜心苦读,才能成为翻身的咸鱼,实现“学而优则仕”加入官僚阶层,而且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正统确实对人格塑造,品德培养有极大好处,是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就像宋朝人的气节拜“程朱理学”所赐一样,“陆王心学”极大的塑造了知识分子的气节,以至于满清入关有大批诸如顾炎武、阎尔梅、傅山、黄宗羲等遗民诗人;还有许多宁死不仕的明朝大儒贤人,许多像文天祥之类的堪称民族气节典范的人。

          可能很多人会说八股文限制了人们自由发挥,束缚于经义注解的条条框框,但我想说这只是其发展到固化,长期抱残守缺,没有及时改革的产物,作为一个古代“高考考生”他们要经历乡试、会试,、殿试这三关;从读书人逐步变为秀才、举人、进士。

    “八股文”之我见

    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尤其是最后一关的殿试,学子们要面见皇帝,由皇帝当面考察,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面试,对人的各方面要求非常之高,如果仅仅是一昧地读死书,死读书,没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应变能力断不可能通过的,有史可考的状元仅有638个(从唐至清,不包含武状元和太平天国呃呃)足以显示其考察之严,淘汰率之高。古人不像现代这么信息发达,只能通过自学来提升自己,实现“鱼跃龙门”。

          反观我们现在,科技发展,交通便利,信息爆炸,但真正埋下头,沉进去读书的人太少了,因为定力不够,书没翻过多少却出书不止,基本常识不晓,却在那大讲特讲心灵鸡汤、人生道理;各种专家鱼龙混杂,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甚至于读书无用论,上学无用论的论调甚嚣尘上。现在人们听到秀才,脑海中便闪现出清朝大辫子长袍马褂,摇头晃脑,踱步苦吟的形象。心中满是嘲讽的意味,但毋庸置疑,民国初建乃至建国后的大学者,哪个不是旧社会私塾出身,哪个不是出口成章,或者学有所长,就连大师王国维,梁启超,鲁迅等也是受了几年私塾教育才为其打下良好的学业基础,进而有所成就的。

          现在的社会过于追求快,而忽视了慢,急于速成而忽视了积淀,热衷于物质而忽视了精神。学者的社会地位与娱乐影视明星根本无法相比,而我们的年轻一代大多热于此,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埋下头,沉进去地读书,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代大儒尚经历十五年苦读才,更何况我们今人呢?

    “八股文”之我见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追求的现代青年,我们要敢于埋头苦读,乐于埋头苦读,只有静下心,沉进去,读入心,才能有所提升,有所进步,除此之外,别无他径!

           

    “八股文”之我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股文”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hh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