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围绕五枚女孩职场和生活的电视剧,对于一个同龄女孩来说,似乎再不说点什么,已经不能混迹各个社交圈了。
我在想如果22楼是青年和老年的组合,那么就不会有婆媳大战有趣;如果是男女青年组合,那么就会落入俗套的日久生情的偶像剧;如果是男男青年组合,那么就不会有好看的女孩的小心眼和小心思。人物社会角色的设定上,恰好有初入职场的新鲜人、职场高管和富二代创业,恰好有草根基层、社会新贵和富二代,恰好有魔都外来打工者、海归和本地人,所以自然而然有当下最热的年轻的社会诉求:草根阶层关于车子、房子的焦虑,富二代抢家产的心计……
最近看到不少关于《欢乐颂》的文章,实在不敢苟同的是作者所传递的价值观,更不敢恭维的是一边倒的适龄女青年的认同。我相信,戏剧中的每个角色都带有偏极端的特点,要么傻得可笑,要么敞亮得精明,对比生活中的女生,虽然逻辑不通,但这些都不是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恰是因为时下的舆论传递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因为标榜的是一个年轻成功女性的标准是成功的事业和同样事业成功且人品俱佳的伴侣;第一,以上的成功诚然值得敬仰,但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并且究因来说是简单的智商高吗?第二,我不认为以上成功是属于自己的成功,那只是别人眼中对于女性的成功的评价。因为我觉得一位女性的成功,是具备以下两点足以:自信而独立、谦卑而从容。
M是我高中同学,大学在一个城市,自然而然得就亲近起来。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哪是一个樊大姐所能承受的。M大学毕业没有继续读研,也没有选择稳定的有户口的银行的工作,而是去了一家信托公司做客户经理,这样才能保证她有足够的收入。而现在的M已经出来单干,做了一家金融机构的管理层,丝毫没有樊大姐的职场懈怠,当然这都是后话了。M的弟弟是聋哑人,弟弟结婚、买房子、生孩子、孩子做耳蜗手术等,都是M掏钱的。当然M的父母没有拒绝这件事情,只是偶尔会觉得对于大女儿来说会愧疚。M跟我提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本人更没有觉得压力很大,给我的感觉是正好可以出这么大力。去年,M的父亲突患肺癌,做手术,找专家,办理异地农村医疗保险……昨天和M一家人吃饭,弟弟家的小孩已经开始发展语言能力,可以简单的说话,叔叔又一次放疗出院,阿姨跟我描述这次住院非常幸运得躲过了感冒潮,一家人其乐融融。今年M的男朋友辞掉了家乡的公务员,也加入了北漂一族,收入不高,一切从头开始。M说,我终究承认自己是一个凤凰女,所以我相信一路的陪伴,而不是外在的学历和收入能动摇自己的。想起去年夏天,我们一起喝啤酒,吹着凉风,看着对面沉默的M,我在想这是一个多么自信而独立的姑娘,可以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根本不需要对方的收入去支撑自己的生活需求,有职业规划更有会享受生活的馈赠。
戏剧总归会给你一个happy ending,但是生活不是,失去的就永远不再拥有,困难接踵而来,我崇拜成功的姑娘,但是喜欢善良的姑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