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世界很混乱,已经容不下一点说茶的时间了。作为凡夫俗子,各种琐事。大滇说茶1001夜,再造老生茶。
这个题目,已经存在我的硬盘里很久了。构思了很长时间,有时往邪恶的角度想,又担心说出来让很多不良商人去效仿,制作出老生茶在市场上销售;有时又觉得这个问题不认真讲下,可能受骗茶友会增加很多。最终,还是决定从既不邪恶,也不道貌岸然的角度,尽可能比较中立的角度来说。而近期喝到一泡据说是60年代的老生茶,让我有了充足的理由来说事。
不可否认,消费者对老生茶大多处在不明觉厉的境界,虽然不明白,但一听数十年的老生茶,大多是顶礼膜拜。这使得某些JS有了做假的空间,用了一些简单手法,不停制造出老生茶来。我甚至认识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专卖老生茶,早早住上了豪宅,开上了宝马X5,令很多认真做茶的老茶人惭愧。
对于这些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湿仓。但事实上,还真不是湿仓。叶底还是很干净的,同时,也充满了韧性,汤色还是红浓的,包装纸也很是干净。内飞也很干净。欠缺之处是陈味稍微淡了一点。但这个欠缺很容易被一句昆明干仓存放所遮掩。这样的茶在一群茶友之间非常流行,这群茶友的级别已经非常高了。名山纯料不在话下,拼配、等级如数家珍,在新茶方面,绝对是行家。这都是近年来成长起来的爱好者,唯一的欠缺,就是老茶了。
对老茶,我们无需有敬畏之心,本质上,仍然符合大滇第一定律:原料+工艺+仓储,是好普洱的基本条件。太多的老茶并不符合这一定律,所以,只能膜拜,不能真喝。真喝下去,你会对普洱、对人生失去信心。而人为制作出来的这些优质老茶,往往优于历史上的真正老茶。即,年份是不对的,用料是比真老茶更好的。我们从叶底来看,很多仿老茶用料已经达到了布朗山古树纯料级别,喝起来让我无话可说。茶是好茶,但是经历过处理的仿老茶,年份不对。味道真好。这一切的秘密在哪里?非常简单,让我们回到上世纪90年代。
无论你手里是真的还是假的老生茶,在那个时代,你读下说明书,会很奇怪的发现,说明书里悍然写着“汤色红浓,久饮大有裨益”这样的话。注意,这不是熟茶,是生茶。在2007年的时候,我曾就这个事问过中茶公司同事,但很遗憾,大家只告诉我,从来没有人认真看过说明书,只是习惯上这么写而已。大滇飞扬是个习惯追究的人,翻阅资料,询问各种行家,最后大致得出了结论。其实,这只是工艺问题。
回到1938年,当时有所谓筑茶工艺,即生毛茶洒水,先发酵再压制的工艺。筑茶工艺出来的茶,汤色可能已经达到了浅红或者深黄的水平。简单来说,今天,你用大约200克毛茶,均匀洒水大约20克,用一个自封袋封存24小时,然后摊开晒干。密封的目的是进行发酵,晒干的目的是为了不发霉。洒水适度,不让毛茶积水腐烂。如洒水较少,能够阴干更佳。第一次这样处理后开汤,汤色可能红或者不红。根据第一次的情况,再进行重复,尤其是选择气温较高(25-40度)时候处理更佳。注意尽快干燥,以免发霉。当汤色红浓的时候,叶底有部分褐色,大部分仍然显绿,充满韧性。把这样的毛茶压制,即成所谓干仓老生茶。
我见过有人这样制作,也曾少量试验过。尤其在2008年,我在昆明好奇地看见有人在反复晒这些毛茶,也验证了这些年轻的老茶怎么出来。这些茶,少量的时候,叶底可以保证均匀,但若有一定数量,叶底不均匀就是硬伤,尤其是存放几年后,叶底差别更大。我无法说这些茶有什么问题,毕竟,历史上的确有这样的制茶方法,新茶即是红汤,但打上中茶的商标出来当老茶卖就有问题了。而陈味不足,也是这样处理的硬伤。作为日常来喝,也没什么不好。而如果要得到加强版本,再进行港仓处理,得出一些60-80年代的老生茶也可以让中等水平的爱好者无法发现了。
与其说话,不如动手。知行合一,是大滇制茶的一贯原则。对于所谓筑茶工艺,以及上述工艺,我们一直在做各种实验,显然,真正云南干仓存出来的8-10年老料压制,汤色上达不到红,而这样处理出来的茶,汤色的红,是一定的。我想在有时间的时候,批量制作这样一批茶,来试试实际效果。毕竟,推断也好,各种历史资料也好,也需要实际验证。再造老生茶,工艺上的简单处理,重回上世纪30年代的工艺,会给现在的普洱茶带来一个新的分支吗?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茶,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所谓老生茶,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发现你喝过的30年以上生普居然跟大滇用新毛茶制作出来的口感相似的话,恭喜你,你的水平又有大幅提高了。再造老生茶,明年大家可以试试。
大滇说茶1001夜,让普洱简单起来。如果这一夜,能让你明白市场上卖不完的老茶怎么出来,大滇飞扬将为之欣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为此对您致谢!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