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主张: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叫“即心即佛”。也就是要发现自我,找回自我。
但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破执和忘我。
但这很难。
所以很多佛家的书记载了一些公案,供人解读。
公案就是前辈禅师判断是非迷悟的案例。
但公案上并不做判断,也不讲是非。
历史上很多著名公案,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比如:
一天,夜深人静,星月无光,龙潭崇信让在旁边的德山宣鉴回房。德山宣鉴走出门外,回过头说:天太黑。龙潭崇信为点燃蜡烛,递给德山宣鉴,然后马上又一口吹灭。德山宣鉴马上顿悟。
但也有一些所谓公案里面的机锋,水平不高,有点抖机灵的意思。
比如:
学生:祖祖相传,传下来的是什么?
禅师:一二三四五。
学生:祖师为什么从西方过来?
禅师:昨夜栏中失却牛。
本来禅宗公案里面的对话机锋,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视角,即不执著,不拘泥。
有些机锋确实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颇具智慧。
但有些确实摸不着头脑。
上面的例子,就有点过于追求新奇,在反逻辑,反套路上走的太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