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河北省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子里。我家的位置处在村子偏东面的地方。
从村子里的小学校顺着路一直向西行,在馒头房那个路口向左转,顶头儿的左手边第一家就是我的家。
顺着斜坡往上,就是我们家的大门口了。大门是铁皮包木头的,铁皮已经暗淡了光泽,门上的铆钉也有好多布满了斑驳的锈迹。算起来,这门也守护了我家十多年了呢。
大门与西屋的屋顶是相连的,通向院子那面没有墙,我们老家人管这部分叫门底下。我们家的门底下放的是拖拉机、电三轮、电车、自行车还有农具等等。这部分区域不能遮风,但是挡雨完全没问题。
进门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副用瓷砖贴出来的龙凤呈祥的图案,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倒福字嘞,想当初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对它可是相当的喜欢。如果当时有手机的话,我肯定会在那里留影。现在想要留影都不行了。因为杂七杂八的东西放在四周,根本靠近不了它。
进门后的前方是西屋,右手边是南屋。西屋是用来放杂七杂八的东西。冬天的时候,南屋是爸爸用来做豆腐的地方,其他时间它的功能和西屋相同。
走出门底下的范围后就是我们家的小院子了,院子的地面都用红砖平铺好了,可是我们家的院子里通常情况下都布满了“地雷”,一个不小心就会踩到。而所谓的地雷,就是我们家的鸡的排泄物。
因为我妈认为,放养的鸡下的蛋比圈养的鸡下的蛋好吃。所以,我们家的鸡每天都会在我们家院子里东奔西走,腾挪跳跃,到处“埋地雷”。
我们家的主屋是北屋,坐北朝南,经典的老房子。算起来,它年龄比我都大。主屋的墙壁结构是,内里是土坯,外面是红砖。现在在农村,这种结构的房子已经很少了,大多数都已经坍塌没人住了。
这样的房子虽然老旧,可是冬暖夏凉,住起来比那些砖混的新屋子要舒服得多。夏天的时候,除非是天气特别闷热的时候,要不然,晚上睡觉时基本上电扇都不用开,比空调屋舒适。
主屋有三间半,中间是堂屋,靠北墙的旧的二人桌是我们家做饭的地方。堂屋的西北墙角是碗橱,里面摆放着我们吃饭的碗筷勺等。堂屋的东北墙角儿那儿,是一个灶台,但是不是做饭用的,而是冬天的时候烧炕用的。
火炕在堂屋东边那间屋子里。这是爸妈的房间,房间的不知很简单,一火炕,另有一张单人床与火炕拼成了一张大床,屋内还放着一个衣柜,一个老式的衣箱,电视柜,两张沙发间夹着一个木制的茶几。房间布置的很是紧凑,显得空间有些逼仄。
我和妹妹的闺房与父母的房间隔着中间的堂屋相对,因为我在外工作,而老妹已经结婚,所以这间屋子已经成为老妈堆放各种来不及收拾的衣裳被褥的房间。
另外在最东面,爸妈隔壁还有一个小屋子,很窄,放着的是我们家羊冬天的口粮——干树叶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