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导读
补贴,补贴,还是补贴。“补贴时代”的互联网用户最幸福。当互联网产品杀入到传统行业时,补贴通常是改变用户习惯的一个“法宝”。但是,面对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元的补贴,互联网公司砸出去的这笔钱到底起到了什么效果?若补贴消失,用户会有哪些反应?借智以打车行业做为案例,针对该疑问找了相关数据,以此来揭开谜团。
滴滴和Uber的生死时速
1.在讨好中国用户这件事上,滴滴快的和Uber哪家强?
如今,几乎每个用户的手中都有好几张不同面额的打车券,自去年年底开始,一大批优惠券就陆续发放到用户的打车软件中,面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同。
打车市场在过去一年就‘烧掉’24亿元人民币,听起来可能有点疯狂,但是在巨大的市场中,领跑者的优势非常显著, 看来砸钱是一个值得的赌注。在打车软件补贴最高的阶段,消费者和司机各补贴10多元钱,这相当于每一单要补贴20多块钱,80天砸了15亿。
2.打车软件在“收买”了消费者的同时,也真真切切的惠及了出租车司机。
滴滴创始人程维:我们内部有财务风险评估,不会盲目投入。(烧钱)主要目的是为了拉入新的客户,以及刺激活跃度。我们的营销使得很多人尝试了手机叫车,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就回不去了。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谢作诗:打车软件的补贴手段目的有三个:其一,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其二,获得大量的用户资源;其三,培养用户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使用习惯。
从之前的打车送钱,演变成了现在的打不到车“赔”钱。打车软件的后补贴时代开始重视用户体验。下一步工作重点会放在提高产品技术和精细化运营上。不过,增加新用户和保持用户活性依然是烧钱的重心。
3.用户被成功“收买”了吗?
返现额度为选择打车软件的深层次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至少50%用户不会立刻放弃该产品。虽然打车软件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额的补贴,但经过近3年时间的发展,打车软件用户已经形成使用的习惯。
4.狭路相逢,“有钱”者胜?
互联网产品靠补贴吸引来用户后最大的疑问是,若补贴停止后,用户会大量流失吗?
下图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1月-6月期间,打车应用的月度覆盖人数和月度总使用次数的增幅并不明显,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
腾讯2015年中国打车软件市场调查报告中提到,如果以此来推演整个补贴过程从启动到停止的真实效果,即82.4%的新增产品用户由补贴而带来,当补贴停止后,会有50.8%的用户选择留存(即使其中部分用户的使用频率会降低),那么两者比例相乘,即可估算出,补贴行为的全过程,大致可以给产品带来并最终留下当前规模用户中41.85%的增量。
所以,疯狂的市场行为背后,一定有让其疯狂的真实原因。
文章数据来源于:
打车软件经济与社会影响调研报告;
CNIT发布2015移动出行报告;
腾讯:2015年中国打车软件市场调查报告;
借智图媒体微信号:jiezhis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