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本周蒙市教研室来咱们年级听课,要求是同课异构。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安排了自己的授课内容。
这篇课文,是20年前,教材中有过,20年以后,面对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怎么样讲这一篇经典的课文?
于是就去问了孩子们,他们喜欢之前小组的方式的学习。(在之前的新闻单元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以小组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效果好极了)那么,这一篇《白杨礼赞》是不是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
想法有了,说干就干,于是就有了一个教学设计课堂,分两步走:
第一步,让孩子们给《白杨礼赞》这篇课文,选择一段音乐,然后说明理由,注意要用文章的内容来解答。
第二步,让孩子们给文章配一幅图画,图画的内容也要用课文中的文字来解读。
这样的课型没有尝试过,也没有试讲过,不知道课堂会是什么样,其实我和孩子们一样,都是满心的期待。
很快上课的时间到了,按照我的既定想法,孩子们分别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两个内容的展示。
结果让人惊喜,让人感动。
现在说一说孩子们的配乐。四个小组选择的音乐,一个交响乐,三个钢琴曲。这样音乐选择的方式适合朗读,适合这篇课文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音乐的选择和文章的计调都能做相契合的解读有的同学把音乐和这篇文章的背景相结合来解读这样一举两得,《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也让孩子们了解了。用孩子们的话说,原来语文与音乐也是相通的。
再来说一说孩子们展示的图画。且不说孩子们的画面干净整洁,也不说孩子们的画工精巧,单是那一个个小组的阐释就足以见得孩子们对文本的研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原来语文课也可以与美相伴。
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在孩子们愉悦的心情中,在老师们平平的点头中,我们的课结束了。
今天看了孩子们文字的记录,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样方式上课的。
放手放下放开,可能我们会收获不一样的课堂,孩子们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