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三立的艺术人生

马三立的艺术人生

作者: Sunny的小木屋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10:52 被阅读54次

之所以会想起马三立,是因为小时候听过的所有故事里面,包括电视上看的,广播里播的,还有身边人说的,我只完整地记得两个马三立先生讲过的段子了。

小时候看春晚,我总是在播放歌舞时间和小伙伴儿们跑去门外放炮竹,而在相声小品时间就会守在电视机旁看故事。那个笑啊,我想现在的小朋友看《快乐大本营》是怎么笑的,从前的我也就是怎么笑的。有时候还会绘声绘色地把我看过的小段讲给别人听,这样的时刻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因为往往是有一个人开了个头,就会有一帮人参与进来,一起津津有味地重现大家都看过的相声小品段子。尽管如此,我却只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个精瘦的,大耳朵,小眼睛的70多岁的老头讲过的两个段子,其实,我也只看过他的这两个段子,《逗你玩》和《家传秘方》,像老先生的名字、长相一样,只需一下子就记住了。

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回族,中国相声第五代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表演不主张大喊大叫而工于“蔫逗”,台下少言多思,台上机智幽默,声音像平常讲话一样,讲究铺平垫稳,使观众身临其境,在抖"包袱"的时候,观众在欢笑之中又觉余味无穷。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1914~1949)

马三立出身于曲艺世家, 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擅说《水浒》,名噪一时;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在父兄的熏陶下,他12岁跟父亲学艺,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先后在天津大观园剧场,北京华声电台和茶社戏园演出,以他独特的马家相声风格在曲艺迷中引起了“原子弹爆炸一样”的轰动。

艺术之春

(1949~1958)

建国后,马三立积极编演新相声。1950,应新声戏院之邀,马三立重回天津卫,在同行和观众心目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自此之后近十年间,马三立一帆风顺,新制度,新生活,给他带来了新的身份和地位,他由“臭作艺的”变成了一名职业文艺工作者。他当上了市曲艺团副团长,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演出;去过北京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演出;他受到了周总理的盛赞;还为毛主席演出过相声;他被定为市政协委员,他说,“党和政府让我们有了单位,有了正式工作,享受干部待遇,每月都有工资领,还发给我们工作证。”

冬天来了

(1958~1977)

1958年,反右派运动开始了,马三立很快被打成“右派”。 原因是他在作品《买猴儿》中塑造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办事马虎、工作不认真的人物形象“马大哈”。1979年平反时马三立四十多岁,正值盛年。但是,从1958年到1977年,19年间马三立只说了3年相声。

其间,1970年,为响应战备疏散城市人口号召,马三立全家离开天津,到南郊区北闸口村落户。长子马志明在回忆北闸口生活时说:“当时一起下放六家,后来落实政策,我们是最后一家走的。我们调到已经空下来的一处空房子,又住了两年。后来,家里养了四十只鸡,两只鹅,一条狗,院子里所有边边沿沿都种上向日葵、茄子、黄瓜、豆角,满院都是。光蓖麻一年就能收几麻袋,鸡蛋多得连洗澡盆都盛不了。我们在那儿小康啊,老爷子都不想回来了。”在那个普通的村庄里,马三立呆了7年,他甚至还学会了一手很不错的木匠活。 与此同时,他坚持背词,每天早晨都要练上一番,所以功夫并没有荒废。

寻常晚年

(1977~2001)

平反以后,年届古稀的马三立和王凤山搭档,将《西江月》、《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等众多拿手绝活再度搬上舞台。尤为难得的是,老人在无人捧哏的情况下,又积毕生之功,编创表演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单口小段:《逗你玩》、《家传秘方》、《检查卫生》、《八十一层楼》、《追》等等。

这些小段一方面融合了传统相声讽刺、幽默的固有特点,一方面又带有马派相声的特色,有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因此,一经推出,历久不衰,形成马三立艺术作品上的另一高峰。

在传统相声的精髓未被充分汲取、业内风气日趋庸俗的背景下,马三立的节操令人感喟再三,他说: “几年以来,我在剧场、学校、机关、工厂、部队等处演出,都是咨询委员会下达的任务或义务演出。得到的礼品有相册、花瓶、镜子、钢笔架等等。给民警、武警、政协、人代会、车站、外环、平房改建、居委会、焊条厂、油墨厂等单位演出,从没有礼品报酬。北京笑星约我一星期,我婉言谢绝。打来长途,约我去香港、新加坡,吃住全管,报酬给港币,我回答去不了。贵州某单位组台演出,寄来一千元演出费。邮递员让我盖章取款,钱我没收,请邮递员按地址退回……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是五个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儿童节我必须赶场,最少要去三个学校讲话、说故事,报酬是戴红领巾。 我去八里台南边的养老院,慰问演出。我连说四段小笑话,老爷子、老奶奶们乐的高兴极了。爱听,不让我说了,怕我累着。我回答,不累,只要你们高兴,心情愉快,我可以多来几次……我参加居民委员会的义务值班巡逻,戴红袖箍儿,在楼群、路口转一转,防匪防盗,维护治安。每月我轮班两次。不管是风雨冬夏,我决不缺勤。查一查各户的门锁,还有门前的自行车上锁没有。监督路口的车辆停车,交警就不敢让我在路口值班,因为有我,堵塞交通。”

告别舞台

(2001)

2000年,马三立先生被确诊为膀胱癌,他于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了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马老在天津人民体育馆登台演出,向喜欢他的相声艺术观众们做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马老当时87岁高寿,仰慕者遍布四面八方。

星斗陨落

(2003)

马三立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2月11日6点45分告别了人世,告别了他的观众,享年90岁。

马三立在遗嘱中说:我是一个相声演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按照党的要求,用相声,用笑声,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天津的父老乡亲,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和关爱。 我也曾被评选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我心里的感谢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人总是要死的。我有一个最后的请求,就是在我过世后,请将我丧事从简办理,我不愿让各级组织再为我费心费神;同时我的朋友、学生和再传弟子也比较多,所以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花蓝、花圈、挽联,不接受钱物。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而不能给大家添麻烦,给国家浪费钱财。我衷心祝愿相声繁荣,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马三立先生90年的生命里从艺80年,正如马老遗言中所说,他毕生把无数的欢笑留给人民,他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马老的后人通过了几个生活中的故事回忆马老时说:他是一个耿直的、谦和的、勤奋的、勤俭的、平淡的父亲。坎坷一生,漂萍艺海的马老先生在《艺海飘萍录》中说过,他觉得自己没对相声做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做出太大的贡献。然而他能在台上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就已经是对相声界最大的贡献了。

天津市民曾投票推选出10个地方名人,在海河边上树立雕像,供后人瞻仰,他们把最多的票数投给了这位为他们说了一辈子相声的老人——马三立。

他为人民而活着,他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附:马三立主要作品

《说瞎话》《老头醉酒》《追》《汽车喇叭声》《查卫生》《相声的魅力》《秘方》《吃饺子》《马虎人》《八十一层楼》《写对子》《开会迷》《相面》《情绪与健康》《西江月》《黄鹤楼》《夸住宅》《偏方》《大乐特乐》《逗你玩儿》《对对子》《三字经》《拉洋片》《算卦》 《找糖》《美容院》《开会》《钓鱼》《起名的艺术》《卖黄土》《让座》《苏三不要哭》《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法语的误会》《大上寿》《迎春曲》《买猴》《讲卫生》《练气功》《白事会》《吃元宵》《扒马褂》《卖挂票》《开粥厂》《天王庙》《摇煤球》《学外语》《八大改行》《病从口入》《文章会》


相关文章

  • 马三立的艺术人生

    之所以会想起马三立,是因为小时候听过的所有故事里面,包括电视上看的,广播里播的,还有身边人说的,我只完整地记得两个...

  • 小故事——介绍

    分享三篇自我介绍的好文章 马三立先生: 我叫马三立。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了起来。...

  • 马三立逗你玩。

  • 马三立印象

    “别以为幽默大师的生活就一定妙趣横生。 马三立在几代观众心中已经迷人地创造了自己——大耳凹腮,总睁不开的一双小眼,...

  • 60年前,马三立被“凑数"

    马三立说:"相声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2年,马三立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回国后,马三立加入了天津...

  • 万物皆可盘

    德云社相声春晚,邀请了好多相声艺术家,其中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作为马派相声的传人,在谈到父亲马立三时,说津门作为曲...

  • 司马徽和司马懿什么关系,为什么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诸葛而不是司马

    马三立老先生有段相声,具体怎么说的忘了,但是大意是这样: 乙:你姓马。 甲:姓马。 乙:是哪个马。 甲:我这马可有...

  • 立“马”开炮

    立“马”开炮–防汛纪实 由于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全市出现持续暴雨,把防汛推向严峻考场。 危急关头,我...

  • 2019-05-27

    艺术人生,铸辉煌

  • 冷冻电镜和马三立

    你大概已经听说过冷冻电镜,2017年诺奖当之无愧的热宠,奖项尚未公布,各家媒体已经竞相报道,如同女孩追逐淘宝爆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三立的艺术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nf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