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幽默大师的生活就一定妙趣横生。
马三立在几代观众心中已经迷人地创造了自己——大耳凹腮,总睁不开的一双小眼,细瘦的身条在灰布大褂里晃来晃去;哑嗓子说起来从容又机警,傻乎乎的表情中夹带着锐利;对于他,最普通的事物下也可以挖出笑料,最平常的语言也能刺激人的笑神经……这个形象是他用智慧、才气和想象力创造的,但如果把他拉回到日复一日的实际生活中去,还会这么富于奇光异彩吗?
艺术家的生活是淘尽了金的沙砾。他们把生命中的精华全部贡献给艺术,剩给自己的往往只是乏味、枯索和疲惫不堪。”
一天读了136页的《马三立别传》我对马三立的印象就是瘦,大耳朵,小脑袋很机灵,学什么象什么,小眼睛闪着光。
记得小时候趴在收音机前听过马老的哑嗓子说的《逗你玩》,把里面小偷的精明,小虎的憨厚讲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收音机里看不见人,只听得到声音。
这本书里说马三立瘦:“他从小就瘦,皮包骨头,连牛痘都没种过,奶奶心疼,怕针扎进骨缝里去,总说:“天养人。明年再说吧!”明年过后又是“明年”,明年复明年,直到七十多岁胳膊上仍然一个“花儿”也没有。”
几句描写加上奶奶的话,把他的瘦突出的刻画了出来。
瘦的皮包骨头的马三立说,自己是个糊涂人。
他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或者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读了书,有很多感悟,写不出来。
为了完成800字,凑字数:
昨天助教已经批准我写大纲了,可是我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今天脑子还是乱,写不出大纲,先去写了一篇微头条,把日更群的卡打上。
下午,约的书也到了家,要在15天之内完成1500字的书评。
压力山大。
昨晚,牛郎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麻烦,饭也不吃,觉也睡不着,直喊:“气的肚子疼!”
我陪着他熬夜到23点,抱着他,给他揉揉肚子,安慰他:“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别和小人一般见识……”
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一个男人的幸福吧,工作上的不顺利,就暂时忘了吧,好好睡觉,明天一早还要上班。
今天走了6736步,楼上楼下,车里车外,奔波劳苦,二娃带着厚被子上学去了,我问他要不要送,他说不用。
最后,还是免不了让我跑一趟,下班刚到家,收到青海的电话,我直接挂掉,又没有那里的亲朋,可电话很执着地一直响,我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别是我儿子呀?
接了,真听到一句:“妈,我身份证忘家里了,你给我送来吧。”
“你同学的电话号码真怪,怎么是青海的,吓得我不敢接。”我嘟囔了一句,接着问:“身份证在哪里呀?”
“在桌子上。”这他倒是记得清楚,怎么就没记住带到学校呢?
非得让我再跑一趟。
周六,周日,就是一个字“累”。要尽妻子的责任,要尽母亲的责任,只能暂时放下学习,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家庭幸福吗?
小确幸,跟着二娃学会了在电脑上截屏。
以为自己完不成800字了,就这么凑够了。
小插曲:吃饭的时候,二娃问我:“妈,这么烫的菜,你是怎么吃下去的?”
我说:“不烫啊。”然后,不小心舀了一勺中间的菜,确实烫。
我对他说:“我吃的边上的,不烫,中间的确实烫,你顺着碗边上吃,就不烫。”
二娃在家很喜欢拿着手机,简直是机不离手,牛郎看到就开始生气,开始唠叨。
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我对二娃说,你查资料,最好在电脑上,这样你爸能看到你在干啥,就不会唠叨你。
二娃说,我拿着手机在背单词,我以为爸爸能听到。
我说你声音小,你爸没听见,怀疑你在玩游戏。
下次他唠叨你的时候,你就大声告诉他,你在干啥,他就不会一直唠叨了。
为了调解他们父子的矛盾,我每到过节、放假都要煞费苦心。
我容易吗我。
起的早,总是忘了打卡,坚持打卡,让自己的努力看的见,努力需要仪式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5659/1e73b583cbd2a7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