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支教日记

支教日记

作者: 声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09:46 被阅读0次

    这一次的旅途,注定会因为它的目的而不那么平凡。

    带着几近圆梦的亢奋感,深夜也仿佛透着光。白天的火车可以过山看山,过水看水,而夜晚的硬座车厢则远没有那么惬意。疲惫碾碎了大家的筋骨,座位却努力地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空气里混杂着泡面的味道,嗑瓜子的声音掩盖着极浅的睡意。火车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呼啸着穿过麦田和旷野,反而只是徐徐地行进着。

    铁轨靠近人家的时候,万家灯火会与车厢里的灯光交叠映在车窗上,模糊出一幅不协调的油画来,人的映像反而像是强加,藏着妥协的味道。

    靠近河岸的地方则是另外的景象,河灯的朦胧柔美感化开了夜色的漆黑。水透着粼粼的光,煞有介事地宣告主权。而火车也有意无意地应和着,慢了节拍和轰鸣。车厢摇摇晃晃,却依旧没能抑制住人们的躁动。

    此起彼伏的微弱气息和无意识的大声言语都表明整节车厢还“醒”着。婴儿低低地呢喃,去卫生间的乘客轻声同过道里的乘客说着让一下,后排座位上传出打牌的声音。而我和这长夜抵抗的唯一方式便是观察和聆听。

    同行的队员们坐的零零散散,我倒是乐此不疲地观察着他们的动向。

    终于,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捱不住的困意涌了上来。车厢略有凝固,我开始靠着车窗半梦半醒。大概四点多的时候,车厢又开始活了过来。窗外已经是典型的北方景象,没有那么多的水和池沼,干裂的田垄无边无际,上方是纵横的电线,信号塔轮廓分明,天色泛着浅浅的蓝,东方有了日出的痕迹。

    肩膀筋骨开始发酸,身体很僵硬。大概就像冰封了一个世纪的河水,温度突然上升,冰面裂成巨大的几块,阳光从裂缝中射入河底,像是光剑刺穿了云层。抬眼细看时,田野比昨夜明朗了许多,也辽阔了许多。色彩对于视野的影响果然是极大的。

    接下来还有三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迫不及待。

                                                    2018年7月6日夜至7日天明

    待到日头已经高了,真正站到小学门口时,那种感觉其实是说不清的。若真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大概是庄严。一个人真的来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地方时,总是会有似曾相识之感,还有神圣以及庄严的幻灭之感的。这种感觉大致可以参照第一次看天安门升旗的感觉。

    走进校门,是一排两层的校舍,院内没有操场,没有树木。学校东侧的沙地上孤零零地站着几架单杠,往西是两块小黑板,再是一片水泥打过的小广场,正中伫立着旗杆。校舍墙外按例悬着一些标语,“爱国明礼诚信”一类的。

    这学校,给我最初的印象便是简单,符合我对一个乡村小学校所有的想象。

    简单的收拾过行李,吃过饭后,我们开始打扫住处、厨房还有教室。

    住处用乒乓球桌搭成临时的桌子,厨房的炊具边沿有着小小的豁口,教室里板报的字歪歪扭扭,桌斗里有小零食的包装,墙壁上贴着成绩单……

    当很多现实与回忆和想象重叠的时候,现实开始变得微妙,回忆越发的清晰起来。我儿时也曾背着手坐在教室里读课文,也曾在桌子里藏零食,他们,应该与我的儿时一致吧。孩子总是有一样的特质的。我开始幻想,明天,我会遇见一群怎样的孩子,我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去给予。我期待着,也害怕着。期待着他们会是最可爱的模样,又害怕着他们不认可我,抵触我。

    这矛盾的心理最后被晚霞冲散。

    乡村的傍晚永远有着异于城市的温柔。空气里带着淡淡的艾草香味,晚霞飘逸而轻柔。没有看到落日熔金的景象,反而,落日是以极低调的样子消失,并不磅礴。有人说,黄昏应当是哀丽的,可景由心生,温柔、凄凉、华丽、绚烂,每个人心中都是有自己的晚霞的吧。

                                                              2018年7月7日晚

    清晨孩子们涌入校园带着最单纯的笑。

    上一次见到孩子们背着书包涌进校园还是七年前的时候了,彼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与如今老师的身份大为殊异。

    开学第一天自然要有足够的仪式感,开学典礼和升旗仪式都是不可或缺。

    校长和队长的讲话,以及支教队员、学生的宣誓不禁让人严肃起来。责任、使命这样的词乍听之下颇感沉重,但细想却是要摆在第一位的。我们是谁,我们要以怎样的身份去完成未来的半月,要与孩子们如何相处,这都是要考虑在先的问题。

    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小广场上,还有旁听的家长,我胸腔里的血液热起来了。

    仪式结束后开始了正式的上课。

    不得不说,第一次听到他们对着我大声喊出那句“老师好”时,那种震撼感是不可言说的。激动的感觉应该不亚于初为父母听到咿呀孩童喊出的第一声爸爸妈妈。给四年级的孩子做完自我介绍后,看着他们一个个走上讲台写自己的名字,努力地记下来他们的样子,看着他们小心翼翼的模样,心里想着,以后当个老师与孩子们一直在一起也很不错啊。

    第一节的班会课就很简单地与大家聊天,尽可能地摆脱神秘感,与孩子们亲切起来。我昨天的所想果然全都应验了。他们很可爱,只是很拘束,我提问也不敢说话。班上正中间的小男孩儿很调皮,一点都不老实。

    亲自去写座位表和值日表的时候,我想,我真的,是一个老师了。

    于是从书桌走向讲台的我,开始重新审视当年的自己。

    我当初喜欢怎样的老师呢?我希望老师用怎样的语气和我说话呢?我希望老师用怎样的风格来讲课呢?而我,又是用什么态度去面对老师的呢?

    我认真地回想了一遍,想着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和我亲近一点。又觉得自己有点急功近利了,这才第一天嘛。大概是我太想得到大家的肯定了,才会有这样的心态出现。

    和队员们的关系倒是近了一点。我们原本便是来自同一个社团,只不过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并不熟识。共同生活真的是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一个集体只有在一起生活时,才最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当困难在最大程度上被放大时,我们每一个人才能最大程度上感到被需要。所以就连一起洗碗都成了极有趣的一件事。想着接下来的半月,我们一起将探索,一起发现,一起见证,一起创造。这种感觉,无疑是美好的。

                                                              2018年7月8日晚

    支教第二天,我开始想象我在孩子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我这个闯进他们生命中的人,会不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日后有一天,他们若是还记得我,那么他们对我的情感会是敬畏、感激、怀念或者是没有感觉?

    这是所有支教队员共同的困惑和想象吗?我不敢问。

    今天的课程还算顺利。

    三年级的孩子们很乖很乖,很机灵。我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他们就很大声地念出来,声音很清脆很清脆,简直能从声音中长出春笋来。坐在正中间的双胞胎很可爱,我准备的字谜他俩猜中了很多。(孩子们的性格果然爱闹,书法课太过无趣,在我苦口婆心强调耐心的重要性无果后,加了字谜来调动课堂气氛。)我喜欢这种带着大家一边玩一边学习的感觉。

    五年级的孩子们要不服管教得多,展示实验仪器的时候一直在吵吵闹闹。我忍不住在他们的第一节课上就批评了他们。我始终觉得一个没有良好班风的班是无法培养出优秀学生的,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和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很大。无奈我的批评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只好硬着头皮讲完了剩下的课。但是中间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儿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他总是会在我讲解实验仪器用途的时候问出一些很高深的问题,引导着我进行更深的解释。甚至让我有些担心我的知识储备是否可以满足他的疑问了。

    布置了一份关于“密码”的作业,在评语里很用心地写了对每个人的鼓励。我想,他们的调皮总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做的足够好,他们一定会接纳我,认真听课的。只是途中看到有一张纸条上写着“我想考上大学”时,不由自主的,有些心疼,有些心酸,还有些温暖。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追求更好的人生。大学梦,并没有那么难圆。孩子们,我相信你们。

    如果有一天你们走上与我相同的轨迹,比如来到我上学的城市,我们会见面吗?

                                                              2018年7月9日晚

    做实验的时候,看到你们很积极地往讲桌这里扑,我有些不忍心再维持纪律阻拦你们。我知道你们很好奇,对这些充满了新鲜感,所以不忍心打击你们的积极性。

    听到你们看见溶液变色时发出哇的声音,我自己也是成就感满满。可能我在你们眼中很厉害吧。我努力让每个人都看到实验现象,把试管举得很高很高,让自己的声音压过你们兴奋的声音。你们不需要知晓每一个实验的原理,只需知道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学科就好了。当你们初中学到这样的知识,若还能想起有这样一个我为你们展示过,我便是知足。

    我希望我今天利用有限的器材展示的小实验,能够为你们打开一扇窗,让阳光透进来。我不奢求你们以后会成为科学家,我只求你们以后不用过上如同父辈一样那么辛苦的生活,而是有权利去选择,不是被生活压迫只得在逼仄的条件下生存。至少,有机会靠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今天,还有两个小男孩儿打架。几个小女孩儿匆匆忙忙地到办公室喊:“老师老师,有人打架!”队友帮我一起去劝诫的时候,真的是让我觉得小孩子很可爱了。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小的,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值得他们“大打出手”。事后还一本正经得鞠躬、握手言和,实在可爱得很。

    我觉得孩子们也在慢慢接受我了,因为体育课上有小朋友主动拉着我玩儿啦。

    被需要的感觉可真好。可我又担忧,倘若与他们成为朋友,会不会上课时就不再有作为老师的畏惧感。

    朋友和老师的界限,真的很难把握。                                                              2018年7月10日晚

    开始数着日子过了。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自己有一点想家,二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你们的关系。

    我迫切地想把我知道的全都告诉你们,却又明白你们如今的年纪,能理解的知识毕竟有限。或许我今天的某一句话就影响了你们今后的某种选择,比如专业和工作。于是备课时,总是在授课知识取舍上纠结万分。最后还是选择尽可能得多些,我教授的实验课毕竟不同于语文数学。开拓视野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知识的掌握度。见得多了,自然求知欲和理解力也提升了。

    今天的体育课和小朋友们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我始终是作为待宰的羔羊,不断地被抓,还挺开心的。被选择总是幸福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接纳我了。

    以前不想当老师,而今倒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好感。也会想教师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开始我的目的就是想改变他们,这种目的到底对不对。这样的渗透起到的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我甚至有时候会怀疑,当初选择来支教是在满足自己经历富足的虚荣心,还是真的想带给孩子们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可当我发现自己甚至在睡前都会想着明天该怎么改进自己时,我知道,我多虑了。

                                                              2018年7月11日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你们发火。

    起因很简单,统计运动会各个项目的报名名单,你们出现了不断改主意,不积极,争抢项目的情况。

    我希望你们能够试着学会换位思考,试着学会选择,明白反悔在人生中从来就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还有一个集体应该要有最基本的集体荣誉感。我期待着看到你们每个人最好的表现,希望我们班是最棒的,希望能照顾到每一个人。但实际上,我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你们也要学会体谅。

    有点心疼,看到你们被我吓到,怯懦的样子。我还是狠了狠心,我知道,你们一定要有一点教训,才能明白一些道理。皮肉之苦,精神之苦,这些都是你们将来可能会面临的。到那时,我希望你们不要惶恐,不要无措,要勇敢地面对。

    将来有一天,也许你们也会向我一样,帮助别的孩子学会面对这一切,懂得一些道理。到那时,也许你们已经忘了我,但我希望,你们能够将我教给你们这些传递下去。

    你们还会明白,如我这般二十岁的年纪,还完全不够一个老师的资格,我们只是心怀善良和希望,还有着当追光者的梦想。我们,只想当一束光,为你们照亮一段很短很短的路。

                                                              2018年7月12日晚

    运动会终于结束了。

    看着你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第一次开运动会的你们,知道用尽全力去为班级争取,知道为班级加油助威,知道让我也站在阴凉的地方。你们,真的就是上天派给我的天使呀!

    也不知道你们晓不晓得还有八天我就要离开了,而我又该怎么说离别。

                                                              2018年7月13日晚

    在校长的安排下,我们带着孩子一同去当地的纪念馆以及公园参观。

    一路上走走停停,好不惬意。

    车上也能谈天说地,是与孩子们接触的最好机会。一个很小的点便能引发一车人的狂欢。看着他们开心的脸庞,望着窗外的欣喜神色,我甚至有一点心疼他们。

    村里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边的景致以及世界,所以他们的兴奋感难以描述。且不说景致是如何如何的美好,单说他们在前边跑,我在后边追就让我无奈不已。孩子们的背影很小,跑起来的时候仿佛一阵风。遇见湖水的时候就跑来央求我,想要下去玩,清澈的眼神让我无法拒绝。看着湖水浸过他们的双脚,风吹过他们挥舞着的双手,不由得,我也沉醉了。

    把孩子们送回家后,队员们就一起去吃饭。途中有一个孩子晕车得厉害,就随着我一起下了车。饭后已经很晚了,大概就八点多的样子。夜晚的风很舒服,我们决定步行回学校。

    我牵着孩子小小的手,与队员们一起走在麦田中间的马路上。夜晚很静很静,道路两侧的麦田在星空下泛着银色的光,风很缓也很软,信号塔孤独地站立在麦田的中央,高耸而杳远,与星空相辉映。我们一起哼着“你看我多么渺小一个我,因为你有梦可做,也许你不会为我停留,那就让我站在你的背后,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银河就那么跨过我们头顶的夜空,脚下是逐渐缩短的路。

    到学校,夜已经深了。

    今晚,注定会有一个香甜的梦。

                                                              2018年7月14日晚

    终于,你们问出了最残忍的问题以及最残忍的请求。

    “你过几天是不是要走了?”

    “你能不能不要走。”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见很多很多的人,他们教给你成长,教给你选择和放弃,教给你告别,然后他们就消失在人海,或许此生都不会相见。

    为了分别的时候不会太痛,我开始收敛自己的温柔。我只是不想让我成为你们幼小心灵的伤痕。如果我没那么温柔,日后你们也不会太想我。

    常常有人探讨短期支教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始终觉得利是大于弊的,但不置可否,伤害还是会有的。

    再逼仄的地方都会有光透进来,小小的村落,他们需要我们这样的人为孩子们带来一点光,或者说,是陪着他们一起追光。他们需要引导,需要帮助。那我们愿意成为这样的拐杖,成为这样的梯子。可能,分别对于孩子是不小的阴影,但我相信,他们可以接受的。人生必须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疗伤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我始终认为,等到他们想起我们,会是甜的,而不是苦的。我希望我是他们很甜很甜的一段回忆。

    其实以你们如今的年纪,忘记一个人也很容易。当记忆如同星辉在白昼中散去的时候,你们与我之间的联系便是“往昔”二字了。

    可我会永远记得你们的。

    即使你们的样子都模糊成一团影子,我还是会记得2018年的夏天,我曾经在这里与这样一群可爱的你们邂逅。

    你们,就是这短暂光阴里,上苍给予我最好的馈赠。

                                                              2018年7月15日晚

    每天中午的时候,会有一个小女孩儿因为家住的远和我们一起吃饭。开始的时候,很腼腆,都是我帮她拿碗盛饭,她就很乖很安静地接过去。

    今天,她竟然很主动地帮我拿碗啦!

    没有融不化的心,果然如此。小孩子是最能分得清好坏和对错的,他们简单而干净。只要我们足够有耐心,足够细腻,他们一定可以感受到。

    这几天收到很多小礼物,大多都是他们亲手折的一些小玩意儿,却是很用心,很精致。

    收到的礼物越多,越舍不得。从你们不怕我的那时开始,我就知道,你们已经开始认可接纳我了。

    其实我明白,这样不利于你们长期的学习。我们能帮你们接触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事物,能开拓你们的眼界,但毕竟,我们没有专业教师的经验,自然在知识的掌握方面是无法进行有效地督促。你们想让我留下,我做不到,也不能这样做。

    陪你们的时间越长,就越看得清你们身后背负的家庭。这种感觉,无疑是心痛的。因为我无能为力,我改变不了。留守家庭有他们难以克服的生活障碍,倘若我稍稍的关怀能给予你们一些温暖,那便足够,也不枉我来这里一趟。

    以后没有我的日子里,也要笑得开心。

                                                              2018年7月16日晚

    开始试着给大家留下一点纪念。

    为大家写一封信。和大家一起拍照。一起录手指舞的视频。

    总之,尽可能地让我以后的回忆有所凭依。我不知道该将日后的怀念称之为回想还是思念,也无法揣测我在他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印象。我只是出于一颗很自私的心,想让他们记住我更久更久。

                                                              2018年7月17日晚

    这几天天气热得很,取消了体育课。

    上午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说不想上多媒体的课便逃课了,让我抓了个正着。

    于是借着体育课的机会,讲了一些关于人生。也并没有准备很充分,只是把自己想说的都倾诉出来。关于选择,关于责任。我知道这样的说教太过急功近利,但我还是想说出来。至少,有一部分人听得进去,而我,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对我们而言,想做到渗透教育很难,时间有限,不如灌输教育冲击性强,能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听到一些道理。

    可说到底他们的路是要自己走的呀。

    我所做的,会是杯水车薪吗?

                                                              2018年7月18日晚

    最后一天了。

    最后一堂课我很开心。

    没有我的日子里,你们也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学习,好好长大。

    我既希望你们能过的和我没来时一样,又希望会有不同。可终究,我什么都阻止不了,也什么都抵抗不了。

    我只是你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已。

                                                              2018年7月19日晚

    最后的最后,听到你们大声地唱你们自己选的歌,朗诵你们所说的男人的诗。

    听到你们拆礼物时的开心,听到你们的“哇”,看到你们眼里的光。

    看到你们乖巧的样子,忍不住多看你们几眼。

    我没哭。

    装的和大人一样。

    写给你们的信最后我自己带走了。我想,既然离开,就干干净净地离开。

    如果可以,多希望能和你们当永远的追光者呀。只是这缘分不得不告一段落了。如你们所唱的那样,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十年的期许,如果再相遇,我想我会记得你。

    风那么甜,像你们的笑。

    再见了,孩子们。

                                                              2018年7月20日晚

    后记

    支教结束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很多事依旧记得很清楚,恍如昨日。重新整理这些日记的时候,又是一次深切的回忆。

    蔡崇达在《皮囊》里写,作者就像医生,手里的手术刀,最后都是伸向自己的。解剖自己,就是一个作者的日常。

    看着他们从最初的生涩和胆怯,眼神躲躲闪闪到后来可以拉着我们的手东奔西跑,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知晓。大概就像是雕刻一块石头,你小心翼翼地握着刻刀,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雕刻,却发现石头比自己想象的要硬,刀也并不好把控。但最终的结果虽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却也是出人意料的好,对于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惊喜。

    也是因为孩子,我们看到了很多与城市不一样的东西。村里的生活简单,他们的笑带着最纯粹的甜。不像城里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被捆绑着补习,他们的生长是肆意的,也是野性的。可这也不意味着轻松,繁重的农活依然是他们不可逃避的工作。田间地头或是学校,每一处都是他们的宝藏,说苦中作乐并不合适,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苦。

    我一向觉得把孩子划分成城里孩子村里孩子是一种莫大的歧视,但不得不承认这次调查让我看到了他们背后的原生家庭,也让我看到了他们所背负的给他们造成的影响。我们的实践是从饮食出发的,却也避不开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所缺乏的远远不止“陪伴”二字,更多的是因缺乏陪伴衍生出的亲情缺失以及教育放纵。环境迫使他们成熟,但这种成熟显然比较局限,无论是视野,还是教育。

    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向阳生长啊。

    他们有着对新奇事物最强烈的渴求,有着最旺盛的生命力,也有着最大的可能性。就像一块海绵,越是干燥就越容易吸水。那是与生俱来的力量,是超越他们瘦弱躯干所迸发出的潜能。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他们的话,那一定是嫩绿。那是植物的颜色,也是追光的颜色。

    十七个队员的嘻嘻哈哈,用简易的厨具煮火锅,在夜空下玩狼人杀,躺在乒乓球桌上数星星。和孩子们打打闹闹,讲故事,听音乐,和他们一起折纸、下棋。这些,可能都是永生难忘的回忆。

    在这个充满离别的人世间,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终有一天,我可能会忘了你们的名字,忘了你们的样子,但我绝对不会忘记有一年夏天,我们都还年轻,我们曾一起在那个小村子追光。

                                                                  2018年8月21日晚

    完全没有想到,我们竟然还会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机会,能够重逢,能够像老友见面一样重复这样的旅途。

    时隔半年,从夏天到春天,中间经过了一个收获的秋天和一个孕育的冬天,我们都在以彼此不熟悉的方式成长,可我们都怀揣着最热切的期盼和最单纯的渴望:

    我想要再次见到你。

    就算是我早就料到我们十七人不会再聚的完完整整,但最终成行的只有八个人还是让我有着小小的失望。对于孩子们,是更大的失望。每一个集体的聚散,都经常会用一句话来形容“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深以为然。

    曾经这个词,便是最好的回忆代名词,你若是听到谁口中说出了曾经,那他定是有满腹故事要讲,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因故事牵引起来的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情。

    依旧是夜晚出发,背着简单的行装颠颠簸簸地上路。出师不利,刚出发就拉下了毕老师,于是故事就从毕老师的追赶讲起。

    路上并没有耽搁很多时间,只是莫名其妙地走丢两三次,增加了一些坎坷。火车站谜一样的路线和出口,增加了我们描述的难度,解释地理位置多半要靠超强的理解能力意会。团队出行很令人羡慕的一点就是永远不会无聊,可以自在地玩玩游戏。第一次玩谁是卧底的我,刚开局就抽到了两次白板,大脑基本一直处于光速运转的模式。但因这个游戏留下的梗也值得我们玩味很久,夹心的奥巴马、能穿的口红。成为小小的谈资和旅途上一个可爱的笑料。

    火车上还是一如既往得挤,过道里满满的人。也不知道中国人何以奔波,穿梭在祖国巨大的版图上,蚂蚁搬家一般,在铁路系统这趟蚁道来来往往。仅仅是为了谋生或者是旅行消遣吗?舟车劳顿,似乎不符合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难道是交通发达催生了中国人体内某种不安分的因素,开始爱上了流浪?

    于是我们在逼仄的座椅上不得动弹,老老实实地写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明信片,从抄写小诗到画一些可爱的简笔画。脖子僵硬不能动,总算是给名单上的每一个孩子都留了纪念。背后是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甚至有了带他们去游玩领略山山水水的想法。

    刚才谈论了半天中国人为什么到处乱跑, 其实是因为好奇吧。好奇外面的世界,好奇未曾涉足的领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文化,从最一开始就埋下了行走的种子。各大诗人,更是饮酒行乐,在祖国的版图上画出密密麻麻的轨迹来。

    晨光熹微的时候,已经毫无困意。第一次通宵,居然不是因为除夕守夜,而是在火车上苦苦挣扎。两天一晚的无眠也是很刺激的。在长长的气鸣声里,火车停了下来。

    从看见商丘南的几个大字开始,我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通向遇见你们的路,都是一步步重复熟悉的路,也是在心里踩着记忆温习的路。

    在永和豆浆里吃了奇奇怪怪的手抓饼,居然是切成尖尖的薄饼装盘,除了盘子不一样,和葱油饼无甚分别。大巴车上继续晕车的一只我,成了帮大家望风的同伙。相较于上次三个小时的车程,这次的路应该是抄了近道。在司机师傅喊了佘艾泽几次小伙子未果以后,他终于喊了那八个人醒醒,下车就看到校长熟悉的面容和身形,踏实的感觉竟然如同回家时找到接站的爸妈。

    那条头顶繁星夜空的小路,早已不记得我们了吧。可是我们还记得那凉风习习的夜晚,麦浪,银河,深邃而且温柔。漫长的路上悠远的歌声,似乎依然在心底飘荡。

    到了!到了!

    姜营小学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

    往事铺面而来。

    办公室里不变的格局,孩子们叽叽喳喳闹腾的校园,澄蓝的天空,一望无际。你看,往事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的心脏。意料之中也猝不及防。

    早已在心里推演了无数种重逢和回归的场景,但实战和彩排从来不一样。实战要做的,就是推翻你全部的预想,给你全新的感动和惊喜。如同兜头浇下来的水,劈头盖脸不留情面地向你聚拢。

    孩子们围上来的时候,就像是太极的招数,四两拨千斤,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就败了。其实在孩子们面前我们从没赢过,而且是心甘情愿地输给他们。

    午饭的时候人生第一次吃了知了。若不是因为此行,我自己单打独斗是绝对没有勇气吃这些的。眼睛脑袋胳膊腿儿完完整整,吃进去在嘴里咀嚼成渣,想想都膈应。但好歹有这群小伙伴,督促我完成了一次可怕的挑战。只是,其实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好吃嘛,没有很香!

    回到学校就开始按照原来拟定好的那样开始准备,孩子们一点点地淌紧校园,洪水一般漫灌,只是后果并非灾难性反而是幸福的。在这里,总愿能够找到最初的感觉,你不用担心那些摸不着边际的事情,不用杞人忧天,不用担心未来。只要顺着心意, 跟着时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只是这一次我们等不到日落而息。

    发包裹的过程,去年冬天的寒冷场景一点点回溯,脑子里竟空白了一下,过滤下来的字眼是值得。我们所做的都是值得的。那些被怀疑被拒绝的心碎,在灿烂的阳光下重新拼回来,严丝合缝。有的孩子怯生生地去接,活泼一点的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脸上是藏不住的笑,也不用藏,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流泪,原本就是一群纯真的人,何必遮遮掩掩。我们喜欢的就是这样简单的他们。

    佳琦站在二楼拍照,孩子们扬起小脸,挥着小手,那星星点点的书包,突然就像火了,像一团篝火,在校园里熊熊燃烧着。若是连起来,定像是一条巨龙,蜿蜒在姜营的上空,他们会腾飞的,以最昂扬的姿态,成为中国大地上最独一无二的风景。

    望着他们离开校园的背影,突然就有了一种老母亲一般的感觉。要用尽全力记住他们的样子,或许不会再有如此合适的机会回来了。现实如此,你们很快就要离开姜营,奔向更广大的战场,去面临挑战。到那时,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记得曾经有一群这样的我们,在离你们很远的地方望着,从来没有忘记你。

    离开校园的时候,我还在二楼的教室给你们讲数学题,你叮嘱我要看好你的小河马,你悄悄和我说“很喜欢爱心包裹,谢谢你们”。

    你看在这世上,我可以很不知足,充满欲望去争去抢,也可以因为一句话而感动很多天,也许是很多年。

    暮色四合,校园里叽叽喳喳的吵闹暂时平静,只是我们离开后,笑声还会一如既往地响起,以天作为周期,即便我们听不到了。一代代人,就这样向前行进。

    这一次,不能陪你们很久很久,不能陪你们到天黑了。再见,姜营。

    如果还能有机会续写这个小小的万字短篇,到时候我就把序号写成-1、-2、-3,这样,因为每去一次,我就有身体和精神的一部分丢在了那里,找不回来。

    2019年3月2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教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om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