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被遗弃的恐惧往往起源于童年。这种恐惧通常是从无效的、疏忽的或虐待的环境中习得和制约的,这些环境错误地教导孩子他们是可以牺牲的或他们无关紧要。
许多害怕被遗弃的人也有不安全的依恋风格,他们可能会变得焦虑、回避或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尤其是当他们的恐惧浮出水面时。在儿童时期,如果儿童不能始终依赖照顾者提供情感或身体支持或满足其基本需求,通常会导致不安全的依恋风格和随后对被遗弃的恐惧。
害怕被遗弃会对一个人的情侣关系造成严重破坏,他们可能会表现得“粘人”,或者变得占有欲强或控制欲强,以此来阻止他们不可避免的恐惧浮出水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关系越亲密,对被遗弃的恐惧就越强烈,最终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
虽然害怕被遗弃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出现在一个人的情侣关系中,但最常见的五种方式包括:
1. 很难让别人进来。
许多在成长期经历过被遗弃的人都建立了防御墙,将其他人拒之门外。他们了解到,脆弱会导致进一步的遗弃。他们可能会不断寻找疑点,难以信任他人,或者可能经历过背叛的“朋友”或伴侣为了自恋的自我利益而利用他们的痛苦来对付他们。结果,与他人保持超然和疏远已成为一种自我保护。
2.快速形成“依恋”。
在一段关系中快速依恋可能包括过早分享太多关于他们自己的私密细节,或者与错误的人分享个人信息以希望快速建立一段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快速“依恋”一个人会被混淆为与他们建立联系。两者不是同义词。
这种行为模式的核心往往是一个很深的伤口,孩子在成长的岁月里被他们的主要照顾者看不起,留下了看不见和闻所未闻的伤疤。结果往往是害怕别人会拒绝或离开他们,这让他们无法满足快速“依恋”他人的需求。
3. 分手史。
虽然这听起来可能违反直觉,但许多经历过早年遗弃的人现在可能会使用关系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在这些情况下,他们通常会寻找离开的理由。
他们可能会变得不屑一顾、争论不休或贬低他们的伴侣,试图引起一场争吵并“找到”离开的理由。无意识的目标是首先放弃这种关系,因为他们自己对被遗弃的恐惧被“触发”,以尽量减少他们可能经历的情感痛苦。
4. 不可用的合作伙伴。
这通常表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选择情感上不可用的伴侣可能被视为一种“挑战”,其中无意识的目标是赢得伴侣的支持或作为英雄进来拯救他们。
专注于赢得情感上超脱的伴侣的挑战,可以分散对方对自己深深的创伤和恐惧的注意力。对于许多发现自己处于这种模式中的人来说,追求那些无法为他们提供他们应得的情感联系和亲密关系的人往往本能地“更安全”,这消极地强化了这种“追逐”无法获得的人的模式。
5. 脆弱的自我认同。
当害怕被遗弃成为一个人关系中的首要主题时,他们很容易模仿他人,以此作为一种被接受、被重视和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模式通常始于童年,并在青春期得到巩固。
许多自我意识脆弱的人会采取与他们最亲近的人的举止、信仰、想法、感受、观点和行为,以尽量减少对被遗弃的恐惧。这导致不知道他们在一段关系之外是谁,并根据他们的伴侣喜欢什么,从一种关系到另一种关系“改变”他们是谁(他们的好恶、价值观、爱好、兴趣)。
克服被遗弃的恐惧
“矛盾的是,独处的能力是爱的能力的条件。” ——埃里希·弗洛姆
舒适地独处是最适合的也是克服被遗弃恐惧的解毒剂。许多对被遗弃深感恐惧的人无法独处。独处时间可能会引发内心的批评,或者可能使一个人陷入自我破坏,这会消极地增强他们对被遗弃的恐惧和不孤单的冲动。
在从这种模式中治愈时,有必要面对您的过去并认识到这些伤口是从哪里开始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您的生活。治疗技巧包括:重建自我认同感、提高自尊、学习更健康的应对策略、建立和维持坚实的界限、了解相互依赖对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