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小学时代的许多独特记忆,都是小卖部给的,它卖什么,学校里便流行什么,我们不了解外界的情况,小卖部就架起了一座桥梁,选择性地引进外部商品,对我们来说,这个在角落里不起眼的小屋子,充当了潮流的风向标与引导者的作用。
作为一个没有多少零花钱的男生,我得精打细算,把每一毛钱花在刀刃上,吃掉就没的零食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虽然嘴馋,但咽咽口水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买玩具才是性价比最高的花钱方式,至少它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我最早买的一件东西,似乎是一块手表,塑料的,我还戴了挺久,直到它的表盘脱落,那是一块透明塑料,略微兼具放大镜功能,我便拿着它当放大镜使,末了,把它和表一块收在杂物抽屉里,偶尔拿出来看看,没舍得丢,又放回去,放了很久,连什么时候没的都不知道。
同样很早的时候,班里开始流行一种火柴盒般的魔术盒子,说它是魔术道具似乎有点不够格,它太简单了,谁都能轻易看穿它的奥秘,但谁都觉得好玩,变硬币,变橡皮,表演者和观众都知道它们去哪了,但还是觉得这盒子充满魅力。
即便它没有魔术功能,这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塑料小盒子,可以在里面放些小东西。我买了一个,经常自己变那傻傻的魔术给自己看,它同样被我玩了很久,而且,这是我购买的唯一一件清楚知道它去向的玩具,我把它埋在了屋后的地下,它已跟那片土地融为了一体。
教室在一楼的时候,大家都爱玩一种叫弹性球的小球,这是一种神奇的玩具,给它多大力,就能蹦多高,它就像一个身怀绝世轻功的高手,不适合在教室这种狭小的地方显露身手,显得束手束脚的,还很容易蹦到犄角旮旯里去,难以找寻。
空旷的操场才是它的绝佳施展场所,拿着它把手高高举起,深吸一口气,用力往地上砸去,“咚”的一下,拔地而起,直往天上蹿去,它能蹦起四五层楼高,仰着头看它那漂亮的轨迹线,落下又高高弹起,追着它跑,看它逐渐力竭,逮到之后,再次注入持久迅猛的力道。
还有一种很有弹性且非常好玩的东西,如今弹性球依然随处都可买到,但那种玩具却没再见到了,它是用一种蓝色透明的柔软材料制成的,可以拉伸成许多倍的尺寸,一端做成了一个手掌的形状,表面极具黏性,手掌根部拖着一根几十厘米长的尾巴,尾巴末端做成了一个小圆环的形状,玩的时候手抓在这个圆环的部位,把手掌甩出去,尾巴可以拉伸好多倍,当手掌碰触的目标物的时候,就会牢牢黏在其表面,如果是人,就黏在他身上,如果是质量较轻的物件,那物件就会随着手掌的弹性收回而一块跟着被黏回来。
教室里随处可见甩来甩去的手掌,什么书本、铅笔、橡皮之类的,一黏一个准,即便它玩到逐渐失去了黏性,就这弹力十足的伸缩手掌依然是件极有意思的玩具。我忘了自己买过几次这种东西,如果它不是会断的话,一条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但它手掌与尾巴相接的地方总容易断掉,在那时看来,这是一种设计缺陷,但如今回过头来再看,如果它不断的话,我又怎么会重复去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