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2017年在H 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天,在临近年底的这个特殊日子,提起笔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明确这个总结的选题后,正式动手写之前,我翻开了昨晚的欠账,因为时间太晚没来的看的吴军博士《见识》第五章:职场误区与破解方法中的一节——职业中的帝道、王道与霸道。
熟悉历史的人看到章节标题,大致应该能想到说的是商鞅,在游说秦孝公的三次记录里,商鞅分别提到了这三种道。
秦孝公最终选择的霸道,在吴军博士眼中是立意不够高的表现,与之对比的是拿破仑和他的《拿破仑法典》。
初见商鞅和拿破仑,几乎隔了两千年,要求两个人的境界一致,似乎过于苛刻。
我更喜欢《大秦帝国》里的合理想象:秦孝公在秦献公留下的连年征战,国力羸弱的局面下,痛定思痛,发布求贤令,广纳人才。商鞅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秦国,通过主动的“臣试君”式的试探,最终决定留下来辅佐秦孝公。
在战国七雄并争的大背景下,秦孝公让秦国活下来的立意,不仅不低,反而很实际,很适合秦国落地。
否则,一个普通人都能通过标题判断立意高低的帝道、王道与霸道三个选项,作为一代明君不可能完全懵懂。同时代的魏国国君魏惠王任用庞涓和公子卬,那才是真懵懂。
公叔痤在举荐卫鞅给魏王遭到拒绝后,又建议如果不用卫鞅,就杀了卫鞅。当他很内疚地劝卫鞅赶紧逃走时,卫鞅完全没放在心上,因为:他既然不听你的建议来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建议而杀我呢?
初见一个明君,一个贤臣,最终能成就一番大业的,必然是有深刻的信任。
在大秦帝国里,这份信任体现在当老甘龙暗地使坏,造成太子嬴驷因为砂石充粮冤杀掉白氏三十多人,导致孟西白三族“交农”事件时,秦孝公并没有着急忙慌赶回来亲自处理,而是信任商鞅有平息事态的能力。
这件事恰恰又是秦孝公身为明君的另一个有力佐证。
吴军博士说的对,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些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2017年是我的本命年,在昨天早上跟小杨讨论今年的总体评价时,很欣慰地得到了整体是上升态势这样近乎偏袒的评价。
年初进入到一个很有争议的行业:共享单车。而这个行业今年的波诡云谲,几乎整个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有一些能够自己控制的事,努力做好!哪些无法改变的人和事,自然有他们自己的命和运。
所以把本篇取名为“初见”,也是在年底这个节点回顾的时候,再一次提醒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不忘初心”,在真正做的时候,有没有违背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