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词是从冯唐老师那儿偷来的。
冯唐老师,很抱歉,还有谢谢你哦。
如同遇到喜欢的人,第一眼入眼,也入心。
我喜欢。
似乎也不全对。
已过而立,算是中年了吧,没有了青春年少时的冲动急躁,越来越靠近“佛系”。
日常习惯用语无非是“算了吧”“就这样吧”“爱咋咋滴”……
不争,不抢。
如同漂浮在空气中的一粒微尘,随风起舞,飘飘荡荡。
愤青,原来不是指一类人,是一个年龄阶段呀。
在愤青的那个年代,是非的界限格外分明,对错之间,只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善恶之间,没有丝毫的通融空间。
那个时代,纯粹、简单、激昂、无畏、热血沸腾……
那个时代,有血有肉,有澎湃的激情……
那个时代,我喜欢自己,也喜欢别人,更喜欢这个世界……
那个时代,神经灵敏而脆弱,感情如一座活火山,随时都会喷发热烈的岩浆……
那个时代,我喜欢。
可惜,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如今这个人,中庸至极,夹在黑白善恶之间,卑躬屈膝,左右奉迎,并恬不知耻称之为“圆润”,为什么不说是“圆滑”呢?
胆小摇身一变,成为了稳重;
势利戴副面具,便是明理;
伪善的理直气壮;
做作的大大方方;
……
不要脸,成为成功的阶梯。
我喜欢“不着急”“不害怕”,但……
抱歉,冯唐老师,我讨厌“不要脸”。
我曾经有一位亲密的朋友,他将“不要脸”演绎到极致。
“不要脸”是怎么个不要法?
没有底线,不知廉耻,不论黑白,不辨是非。
所求,无非利,无非名,无非权。
为名为利为权,原来,人,是可以赔上良知,赔上底线,赔上所有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东西。
“不要脸”,为什么会成为一些人的座右铭?
就像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被过度解读了吗?
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变体?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不太对。
也许是喝了酒,这会儿脑子混沌不清,想不明白。
但我就是知道,有些事不太对。
如果对了,那么,究竟生有何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