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明》4

《南明》4

作者: Mimosa雅禧 | 来源:发表于2020-09-18 06:47 被阅读0次

      【】李成栋反正

    当时,只有忠臣瞿式耜死守肇庆,但永历帝要瞿式耜带兵与自己同行护驾,瞿式耜赶到,不料,永历帝早就在几天前溯流北逃,奔往桂林,瞿急赶数日,才追上这位脚底抹油的皇帝。

      此时的永历帝身边众臣零散。当初他在肇庆上船准备逃跑时,高官各携家眷财物上船,表示说准备和永历帝一起出逃护驾。

      走到半路,这些人和他们的船全都不见了踪影。永历帝刚在桂林喘息两天,就有消息传来,李成栋属下兵将已经攻下肇庆、高州、雷州、廉州、梧州等

      广西巡抚曹烨,已经“肉袒牵羊”,向李成栋投降。这帮人书读得很多,礼义廉耻记不住,古书里讲的投降礼节倒是都依式做足全套。

        最工于心计,最富于表演才能,最善于给自己留退路而下场又最为悲惨的,当属大学士丁魁楚。

      此公胆小,后金兵进攻河北时,他弃军而逃。自恃有拥戴之功,整日只知受贿卖官,派军士在肇庆灵羊峡一带挖掘石头,制作精美砚台。

        李成栋攻陷广州后,丁魁楚第一个获知消息。他隐匿不报,派亲信携黄金三万两及大量奇珍异宝,向李成栋示好,随时准备降清。

        得到允诺,当永历众臣大溃逃之际,丁大学士成竹在胸,把几年来搜刮受贿的财物装满四十艘大船,在江面缓缓而行,

      李成栋攻下梧州后,李成栋亲笔信要他过来主持两广政务。欢饮之间,丁魁楚感动得老泪纵横。

      当夜,忽然被兵士叫醒,让他下船入李成栋营帐议事。李成栋居中端坐,两旁士兵个个立目横眉,他忙双膝下跪,叩头不止:“望大帅只杀我一人,饶过我妻儿。”

      卫士上前一刀,把丁魁楚唯一儿子的脑袋砍下,再一刀结果他的性命。

      李成栋尽杀丁魁楚一家男丁,并把他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均押入自己帐中,待来日慢慢享用。

        四十艘大船所载的八十四万两黄金和珍宝奇物,尽归李成栋所有。仅这黄金一项,如果拿来招买人马,就足以为南明永历政权抵挡清军两三年。

        明代士人多数“中年世故”,诡谲奸诈,结果一场空忙!

      【】且战且行抵抗重重 ,李成栋在两广战场连遭挫折

        逃至桂林的永历帝一直坐卧不安。在太监王坤等人的撺掇下,他想往湖南方向逃跑。

      君命难违,无奈之下,瞿式耜只得上书乞求永历帝先驻跸全州,不要闻警即逃。

      因为,皇帝逃跑一次,臣民之心就涣散一回,后果不堪设想。大小官员一转眼逃个精光,唯有瞿式耜和县丞李世荣等困守孤城。

      李成栋部下清兵猛烈进攻,桂林军民拼死抵抗。刚刚护驾永历帝至全州又急忙赶回的焦琏,率军拼死巷战,苦斗两日,取得了振奋军心的“桂林大捷”。

    永历帝完全落入刘、马的掌握之中。刘承胤进入自家地盘后,为所欲为,接连杀意见相左的大臣,并想废掉永历帝。

        刘承胤准备献上永历帝为降清“见面礼”,刘承胤的老母和兄弟还算有良心,交出城门钥匙,永历帝才得以逃出生天。

        谢复荣等五百多兵士拼死断后,最后全部战死,才保得永历帝一行未被清军追及。

        逃到半路,永历帝遇到总兵侯性带领的五千多明军,一行人到达柳州。

      刘承胤投降孔有德后,天天和他饮酒赌博,搬出无数珍宝奇玩显摆,终于让孔王爷贪婪性起,一天夜间宴饮,孔有德在帐中忽然跃起,用刀砍掉了刘承胤的脑袋。

        刘承胤一军五万多人,不久即被清廷下令全部处决,五万多人束手就戮,何如当初为国决死?

          瞿式耜等人指挥有方,冒大雨率军与清兵殊死拼斗,取得第二次“桂林大捷”。

      数月之间,永历帝之所以能苟延残喘,主要是因为李成栋大军在广东遇到了大麻烦,

    在广东,陈子壮、陈邦彦与先前在道滘大败李成栋的张家玉一直聚集当地民众,袭扰李成栋的军队。

      特别是陈邦彦,率两三万民军由海路入珠江,声言攻打广州城,张家玉率民军攻陷顺德县城,

      陈子壮在南海起兵,本来已经约定花山义军一起里应外合攻入广州,不料消息外泄,李成栋把三千多义军全部活埋,并大败陈子壮的水军。

      李成栋趁势引军猛攻陈邦彦,一路追击,一直打到清远,最终俘获了这位对明朝忠心耿耿的书生,并把他凌迟处死。

      临刑前,这位顺德义士赋绝命诗:“厓山多忠魂,前后照千古。”

        数天之后,李成栋在增城大败张家玉义军。身中九箭的张家玉,遍拜共同作战的义军将领,转身投水而死。

      陈子壮在南海被俘,拒不投降,被清军于广州凌迟。

        在广东剿杀“三忠”(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以及几万义军,李成栋内心想必有所动:同是汉族血脉,同受昔日明朝食禄,

      他们能够以书生残弱之躯,屡败屡战,视死如归。反观自己,手握重兵,甘为清廷鹰犬,屠戮残杀同胞。

      【】天良发现立意反正, 李成栋在广州宣布归明

        永历元年(1647年),瞿式耜把永历帝迎回桂林。郝永忠部的粮饷一直被拖欠供应,使得这位“流贼”出身的武夫气恼之下,竟然纵兵大掠。

      不仅百官被抢劫得一干二净,永历帝连龙袍也被抢走,慌乱中,穿着小衣逃出城外,逃至南宁避难。

        清军杀到桂林时,瞿式耜仓皇应战,竟又获桂林第三次大捷。

      喘息、绝望之时,南明君臣忽然得到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消息——江西总兵金声桓、副将王得仁以及广东提督李成栋三人,宣布重奉明朝正朔,宣布反击清军。

      两广大部分地区,都是李成栋一路血战夺得,隆武、绍武两帝均为他所擒杀。殊不料,清廷重用辽人,一切军务大事还是佟养甲一人说了算。

      李成栋的姬妾,松江院妓出身,劝他反正,李成栋佯装发怒,不料,这美人性烈自刎,李成栋来不及解救,抚尸恸哭,决意反清。

        永历二年六月十日,李成栋变易冠服,奉永历正朔,发兵逮捕佟养甲属下辽籍亲兵一千多人,全部杀掉。

        裹胁佟养甲一起向永历帝递降表,广东七十余县,共十多万兵士,一时间归附南明。

      李成栋获封惠国公,佟养甲也被永历帝封为襄平伯。

    否极泰来,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大片地区一时遍竖明朝旗帜,尽复明朝衣冠,不久,靖州、沅州、梧州、金川、宝庆等地相继入明,

      “重新做人”之后,李成栋忠心耿耿,派人把桂林永历帝父亲的陵寝整修一新,派兵迎永历帝移跸肇庆。

      【】势穷节见杀身成仁 李成栋的最后岁月

      李成栋集结兵马,准备北上南雄进入江西抗清。临行前,他想入肇庆与永历帝辞别。

    马吉翔连忙于宫中造谣,说李成栋想仿效董卓和朱温,永历帝告诉他不必面君。李成栋一片赤诚,对此一无所知,

      行至三水,永历使臣驰至,仍敕其不得入朝。李成栋望阙大恸,就地拜辞。然后,他从清远顺流而去。

      战略决策的失误,决定金声恒,王得仁失败的命运。二十万水陆大军,合攻赣州,竟然在一个多月内困于城下,

      清将谭泰,派人在南昌城外掘壕沟,筑土城,逼迫附近的数十万民众来挖工事,掘冢挖墓,不分昼夜干活,溽暑湿蒸,十多万人累死或者中暑而死,

      还有十多万人在章江上修桥被淹死,死后就弃尸沟中、河中,臭闻数十里,苍蝇和鸟类盘旋蔽空。

      被驱赶去干活的妇女,晚上全部还要遭受清军的蹂躏,致死者无数。日久,食尽,南昌城中出现人相食的惨象。

      开始是“择人而食”,后来是“父子夫妇相啖”。1649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3月,被围半年多的南昌陷落。

        金声恒杀妻子,焚厩舍,自刎而死。王得仁与清兵巷战,惨遭肢解而死。数十万南昌人民,被清军屠戮殆尽。

      清军在湖南包围了湘潭,俘杀明朝督师何腾蛟,并杀尽了湘潭县城数万百姓,尸骨纵横,血流遍野。

      李成栋提师北上,屡战屡败,反正以后,由南往北打,连连败绩,十多万大军沿路伤亡殆尽。

      清军的援军陆续赶到赣州,李成栋再无攻取赣州的可能。

      休整之后,李成栋重新率军北上,度过梅岭,进入江西,鏖战一天,李成栋部下大将多战死,粮食吃完,处境十分不妙。

      已经十分绝望的李成栋索酒痛饮,投杯于地,大言道:“吾举千里效忠迎主,天子筑坛以大将拜我,今出师无功,何面目见天子耶!”

      言毕,他竟不带随从,控马持弓渡水,直冲清宫大营。估计加上饮酒过量,伤心欲绝,李成栋竟于中途摔入水中溺亡。

      终于结束了他令人费解、充满杀戮、反反复复,又不失波澜壮阔的一生。

    南明朝廷震悼,赠太傅、宁夏王,谥忠烈。

    李成栋的养子李元胤,心思缜密,饶有器量,三斩叛将,有忠有智有勇,确是一个人才。

        清军进攻,李元胤孤军守肇庆,由于永历帝及一帮臣下各自鼠窜,李元胤最终孤军不支,被清军重围于郁林。

    绝望之下,李元胤穿上大明朝服,登城四拜,哭叹道:“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言毕自刎而死。从此,广东重又尽陷于清军之手

      至此,诸师沦亡,南明昙花一现的大好时光终于过去。

        满洲八旗在入关时只有六万兵丁,到顺治五年才不过十万余兵丁。而以区区十多万兵丁,清朝最终竟然能灭掉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拥兵数百万、人口近两亿的大明朝,着实发人深省!

    出现众位烈母贤妻这样的忠烈人物。她们或以义激,或以身殉,

      “女人看似柔弱、沉默,其实她们比男人更加坚韧,道德和良知更加坚定,能够面对人生巨大的变迁和伴侣的兴衰浮沉,并能在关键时刻比男人更果决、更富有远见……”

    【】南明的北风, 华北地区的反清运动

    【】好汉今日又重来, 山东义军的抗清

      得到江西金声桓和广东李成栋反正的消息,北京的刘泽清坐不住了。

      昔日,多铎围扬州时,他在淮安率五十多名大将、数万精兵以及三十艘大船迎降。

    。。。。。。。。

    郑成功,原名郑森,其母乃日本田川氏。郑成功出生在日本长崎,七岁后才来中国。

    “郑成功”之名,乃南明隆武帝所赐,隆武帝嗟叹:“恨无一女嫁卿。”,礼禄同明朝驸马规格。

    郑芝龙降清后,被博洛诱拐入北京。清军抛弃先前承诺,杀入安平郑氏老巢,大肆烧杀奸淫。其母田川氏四十多岁妇人,惨遭轮奸,愤而上吊自杀。

    (郑)芝龙既降,其家以为可免暴掠,遂不设备。北兵(清军)至安平,大肆淫掠,(郑)成功母亦被淫,自缢死。(郑)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敛(葬)。

    1647年,隆武帝死后,永历帝在广西即位。手下只有三百人的郑成功人在厦门,立刻遥奉永历年号,奉为正朔。

    郑成功不停地招兵买马,李成栋反正后,有大批原属郑芝龙的人马趁机回到郑成功手下,诸如施福、施琅等人。

    1649年,郑成功为夺取地盘和扩大军粮来源,进攻潮州。但是,当时守潮州的是已经反正的李成栋部下郝尚久。

    郑成功派数千人乘船而来,在潮阳、普宁一带大肆劫掠,包围了潮州城。最终,逼得气闷的郝尚久转而以潮州坚城降清。

    清军与郝军联合,击败、赶走了郑成功的军队。郑成功为渊驱鱼,干出了亲痛仇快之事。

    从潮州败回的郑成功忽然率队突袭族人郑彩、郑联兄弟占据的厦门和金门,杀掉郑联以立威。

    他率手下甘辉、施琅等人领精兵五百、船四只,于中秋之夜,驾船泊靠于鼓浪屿。

    当时,郑联饮酒大醉,与几个美姬倒卧于城东数里之外的万石岩钟乳洞中快活。他手下士兵通报郑成功来袭的消息,却遍找主将不得。

    于是,大家只能眼巴巴看着郑成功的五百士兵以及接应的兵船迅速占领全岛。转天一大早,郑联酒醒惊起,仓皇乘小船出迎。

    青天白日,郑联所属将士,都在海上各艘大船上站着,眼睁睁看着主将被人诱擒,没有一个人敢动。

    郑成功佯装无事,邀请郑联在虎坑岩饮酒作乐,投壶角胜,欢笑寒暄。

    郑联喝得差不多了,表示要回中左所家中休息。郑成功把臂言欢,依依不舍而别。行至半路,郑成功手下埋伏的刺客冲出,精准一刀,砍掉郑联的脑袋。

    知道厦门、金门皆为郑成功所占,在外的郑彩倒算识相,他对郑成功派来招他回岛的信使讲:“我年纪大了,郑家子弟能继志者,唯有大木一人!我愿全军解付于他。”

    想夺取更多财物和土地的郑成功,率军从海上出掠广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由于他没有在意根据地厦门的防御,清军乘虚而入。

    攻占厦门,把郑氏家族的巨额黄金、白银储藏一掠而空。清军之所以轻易得手,也因为当时郑芝龙还在北京,所以,郑氏家族中不少人与清廷若即若离。

    特别是郑氏族人,如郑芝豹、郑鸿逵等,皆负有放纵清军的责任。

    去广东没抢到多少粮食,厦门老窝倒被清军占据,

    施琅擅杀郑氏亲将曾德,惹得郑成功发怒,拘禁了施氏父子。施琅借机逃脱。郑成功气愤之余杀掉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惊怒悲痛之下,施琅降清

    鲁监国的世子被生俘,其正妃投井自杀。当时留守舟山的不少明臣数十人,皆自杀殉国。幸亏鲁监国先前“御驾亲征”,才避免了被清军俘杀的命运。

    鲁监国远走,最后进入郑成功的地盘海坛岛。但是,郑成功一直不承认鲁监国政权,双方非常尴尬。

    还好,郑成功没动杀机,只以宗藩之礼对待鲁监国,并逐渐“收编”其属下军将。1652年,寄人篱下的鲁监国不得不放弃“监国”名

    郑成功并非百分之百的明朝忠臣,实乃割据之雄。在他的血液中,由于有日本人和商人的因子,所以遵循的是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真乃一大忍人!

    他既不派出军队对清军予以牵制,也没有登陆与清军实战,致使李定国在肇庆和新会两次大败。

    郑成功背信弃义,他心中只考虑本人及郑氏家族的利益。为了作和谈姿态给清朝看,郑成功不仅软禁李定国使者,又拒不出兵增援李定国,使得对方孤掌难鸣,功败垂成。

    李定国收复两广、攻取江南的战略计划落空。最后,李定国只得改变方针,提军往安龙“搭救”永历帝。南明复国之希望,全然成空。

    多名汉人降官争先恐后献计上疏,要顺治皇帝对郑芝龙一家灭族处理。拖到顺治十四年,家人尹大器告发郑芝龙密谋不法。

    清朝廷议,决定要把郑芝龙和四个儿子与其弟郑芝豹一并杀掉。顺治帝“开恩”把郑氏一家流放于宁古塔。“加铁链三条,手足杻镣”,严加看管,

    郑芝龙在臭烘烘、冷冰冰的宁古塔地牢的屎尿堆中熬了四年多,忽然北京传来消息,顺治帝驾崩,康熙继位。

    清廷密议,决定诛除郑芝龙及其四子,不仅如此,郑氏家族所有在清朝统治区的三族之亲,皆遭斩首,家产全部抄没。

    “背恩事仇,教子以贰”,这八个字,可为郑芝龙“盖棺定论”。

    永历八年(1654年,顺治十一年),清军漳州守将投降,郑成功趁机攻占泉州。清廷震惊,即刻发大兵前来打击。

    由于陆战非郑成功所长,他下令士兵摧毁漳、泉二州以及所署县城的城墙。所有大砖巨石,皆搬运一空,

    百姓皆称之为“海寇”,劫掠习气十分严重。

    他派舟师北进,与张名振等人在苏浙扩张,重新占领了舟山群岛。南明大臣张名振,郑成功对他十分忌惮,遣人毒死了他。

    张名振乃抗清名将,为复明奔波多年,背刻“赤心报国”,此前舟山为清军攻陷,他的母、妻、子均投火自杀殉国。

    缟素入城后,寻尸不得,不久,他即遭郑成功下毒。弥留之际:“我君恩、母恩均未报答,如果我母亲尸体找不着,也不必葬我尸骸!”言毕,他以手击床,含恨而死。

    从此以后,苏浙一带原鲁监国一系的明军,皆对郑成功满怀怨毒。

    张名振一家,嫡母、庶母、妻子、兄弟阖家死国,忠烈满门。

    想他三入长江之时,遥祭孝陵,三军恸哭,作“十年横海一孤臣”之句,何其悲壮!

    广东方面,由苏茂等人率领的郑军一度进展顺利,攻下揭阳、普宁、澄海三个县城。不久清军反攻,郑军不敌败走,临行装运走不少粮食和金银,

    郑成功下令斩杀苏茂,也因他私自放走施琅,郑成功如今找到借口。

    苏茂族弟苏明,不久即带领两千多士兵以城池降清,这使得郑成功顿失一大屏障。

    海澄乃郑成功大陆上面的一块绝对重要的踏脚石。屋漏偏遭连夜雨,清军舟师又大举进攻舟山群岛。郑军大败,不得不从此地撤出,

    郑军水上纵横,一会儿打舟山,一会儿攻福州。清军在福建等地沿海尤为紧张,四处“救火”。

    永历十一年(1657年),人在云南的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王。

    永历十二年(1658年,顺治十五年)春,吴三桂等人率清军大举进攻云贵,致使东南空虚,郑成功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机会。

    大风灾下,楼船撞毁,士兵遭溺毙,连郑成功的六个王妃与三个孩子淹死在江中

    千余艘战船,约三分之一损毁,八千多将士溺毙。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飓风总是帮倒忙。

    南宋崖山之役后,张世杰本想拥军再起,飓风一至,舟船尽倾;元军二次征倭,在五龙山停泊,连夜狂风,十来万人葬身鱼腹,功败垂成。

    修整半年多,补船添兵。郑成功率千余艘战船,扬帆而来,一举攻克定海。

    郑军三千多船,遮天蔽江北上,精兵十万余人,直扑江阴而来,因其城小,弃之不攻,直接溯北而上。

    郑成功大军至丹徒,众船集于巫山祭天,仪式庄严肃穆,诸舟环集,旗盖袍服俱用红色,望之如火。

    十四日,祭地及山河江海诸神,色俱用黑,望之如墨。十五日,先以吉服祭明太祖,次以缟服祭崇祯帝,色俱用白,望之如银。

    祭毕,郑成功大呼高皇帝者三,将士及诸军皆泣下。可谓六军感奋,誓师壮威。

    清朝在南京一带军力薄弱,只能以巨木筑坝来拦截郑军。

    郑成功先派四船,外以厚厚白色棉被包裹,里面遍途乌泥,箭矢炮石皆不能伤。每船仅载几个人,从容扬帆而上。

    清兵如临大敌,大发火炮,声若雷鸣。郑军操船手不慌不忙,倏忽往来,诱引清军不断放炮轰击,清军发炮五百枚,一条船也没打着。

    郑成功在五百卫队的扈卫下入城,紫盖高举,骏马乘骑,镇江百姓有幸一睹这位南明“延平王”的真容。只见他身穿葛布箭衣,上绣暗龙两条,边帽红靴,气宇轩昂。

    清朝降官降吏入见郑成功,皆要截辫。镇江城内兵民皆解发,悉带网巾,恢复明制。下午时分,市肆大开,恢复正常。

    【】功亏一篑千古恨, 郑成功的南京之围

    二十六日,郑成功在镇江大摆庆功宴。二十八日,留兵四千守镇江,大军开拔,由水路直奔南京而去。

    踌躇满志之下,郑成功作《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一诗: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气势很豪迈,可惜以苻坚自比,真是一语成谶。

    大兵将行,郑成功先发檄文,读之令人感奋:

    恢复天下兵马镇国大将军郑,为义切君亲,声援南北、计图恢复,布告同心鼎造中兴,早膺上赏事。

    切惟王者一统,治服四夷,大义严于春秋;首言尊攘,丰功勒于秦汉,不讳鞭驱。

    粤我大明三百年基业,德配唐虞;先皇帝十七载忧勤,功侔天地。胡天不吊,国步多艰。

    一祸盛世之顽民,再遘滔天之逆子。肆予荼毒,继被腥膻。裂冠毁冕,羞此沐猴;断发文身,操同人彘。

    寡人妇而孤人子,不闻塞上飞鸿;南走越而北走胡,尽是长平坑卒。惨矣黔首靡遗,幸而苍天悔祸。

    东南占天子之气,四海献赤帝之符。恭遇皇帝神武天授,仁孝性成,英协高皇,勋追成祖,文称师济,武列纠桓。

    不期而会者海外一十四国,同心而应者土司三百五营。连袂云,挥汗雨,谁云越士三千;左带山,右砺河,不弱秦关百二。

    领滇、黔而镇巴蜀,牧养秦、晋之效,群定冀北;踞湖南而跨岭表,击楫闽、粤之澳,小视江东。

    惟钟山抷土,乃十七帝之英灵,於兹凭式;南国士民,受三百年之恩养,报效于今。

    先取金陵,肇开皇业。独是麻、黄为蜀地之咽喉,英、霍、为楚、豫之指臂,左连东吴,右通濠、泗。

    其间削籍勋耆,埋名隐姓;忠臣义士,剑侠奇人。细柳闻天子之诏,尺土龙蟠;大树振将军之名,千里寻穴,矧崇山久成铁笼,峻垒愿借金汤。

    凡我同仇,义不共戴。勿夺先声,徒成烽火之戏;矢为后劲,同坚背水之盟。且一战而敬谨授首,再战而贝勒成擒。

    招来万亿游魂,屈指二三余逆。于此人力,可卜天心。瞬息夕阳,争看辽东白豕;灭此朝食,痛饮塞北黄龙。

    功永勒於汾阳,名当垂于淝水。世受分茅,勋同开国。谨檄。

    郑成功六月二十四日占领镇江,但兵贵神速四个字,至此全然不见效应。南京城近在咫尺,他却迟迟不见行动。

    郑军大船溯江逆风而行,非常吃力,路上整整花了十天,如果郑军走陆路进攻,最迟两三天就可以到达。

    到达南京后,郑成功指挥布置围城,并未立刻展开进攻。他的意图,无非是围困逼降城内清军。这种战术他经常使用,

    见郑军势盛,郎廷佐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战。朱衣助向郎廷佐献计:趁郑成功志骄意满之机,假意投降。

    郑成功的参军潘庚钟,即刻识破清军诡计:“此乃敌人缓兵之计,绝不可信,趁如今南京城内空虚,请立即下令进攻南京!”郑成功不听

    他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因为在进军途中,清朝的松江总兵马进宝和梁化凤皆暗中与他约降。

    郑成功以兵逼城之际,南京城内寂然无声。郑成功以为城内军民已经吓破胆,张煌言自芜湖贻书急谏,郑成功累捷自骄,不听。

    他下令坐困南京,以待其降。郑军军将皆释戈开宴,纵酒捕鱼为乐。张煌言率领为数不多的鲁监国舟师,在姑苏、常熟一带四处兜转,传檄各州郡,往来造势。

    二十四县均派人送款,表示要投降。如果郑成功能分兵占取这些地方,仍可大有作为。但是,郑成功坚信集中优势兵力主攻的策略,

    他十余万大军齐集南京城下,根本不展开攻势,师老兵惰,最终丧失了大好机会。

    如果占领此地,不仅可以以朱元璋发祥地的优势,号召全中国复明势力,还可以恃此虎踞龙盘之地,逐渐占领江南主要财赋地区,一举扭转全国的经济态势。

    然后,以财养兵,隔断清朝的南北联系,军队从“海贼”变为锐意恢复的仁义之师,

    清朝限令城内居民皆不许上街,居民竟全家饿死也不敢出门觅粮。见清兵日集,郑成功心慌。关键时刻,郑军中有林姓官员叛变,由于攻破瓜洲后大肆淫掠,被郑成功打了二十大板。

    事已至此,郑成功刚愎自用,反倒急欲与清军决战。他自作主张,指挥主力全部结营于观音山,准备与清军大战一场。

    清军奸细暗挟硝磺瓶,接近火药船后,四只大船爆炸,郑成功正好赶上大爆炸,登时心惊,催水师逃走。

    郑军尽携军队眷属于船上,患得患失。妻女随队打仗,军士心理上就已经怯了一大截,

    张煌言闻郑军在南京败溃,立刻写信,要郑成功在民心可恃的基础上,努力坚持一下,派出百艘战舰到上游与自己联兵,巩固上游胜利果实。

    心灰意冷的郑成功归心似箭,临行前,郑军士兵在官署放火,大呼:“尔等百姓可随我去,不然清军要杀尽你们!”

    一时间,城中如沸,妇女皆漫无目的披发狂逃,街上被踩踏至死者无数。孩童遍地,践踏如泥。

    郑军一改从前军纪森然之象,突入居民家中大掠,抢焚整整两天,遍城烟火。

    待郑军撤走后,八旗兵进入镇江,再来一轮焚掠,大肆*奸*淫,妇女几乎无一幸免。清军梁化凤、蒋国柱的绿营兵,在无锡等地烧杀抢掠,皆满载而归,并把抢得的成千上万妇女在苏州贱卖。

    兵灾过后,最苦的就是百姓。

    马进宝被清军押赴北京,凌迟处决,之前他在松江贪淫酷虐,极肆惨毒,有美妾八十人,如有想离去者,均被他斩杀不留。

    马进宝一妾生病,唤医生来看,医生说其妾怀孕四个月。马进宝妾侍奇多,早已忘记了这个妾的模样,认定这是新进之妾,不可能有孕。

    进至其妾床边,以刀割开*女人的肚腹,从中提取已成形的婴儿,鲜血淋漓拿在手中。

    然后,他出屋对医生讲:“诊治有法,赏你五十两银子!”残虐如此,马进宝确实应受凌迟之刑。

    明朝诸将私心大过公心。倘使当初孙可望、李定国兵盛时他出兵配合夹击江南清军,南明必胜无疑。

    西南战事吃紧,郑成功不去提兵营救永历帝,反想占南京

    即使郑成功能够攻下南京,永历帝逃在蛮荒,鲁监国被他软禁,真不知他是自己在南京做皇帝还是随便找个朱家子弟当傀儡。

    所以,历史上的人与事,有时难以定断

    眼见自己自长江败归后境土日蹙,趁清帝顺治新死,郑成功加紧收复台湾的准备。为张煌言写信苦劝。因为,台湾收复后,郑军主力势必远离大陆,这与南明的抗清复明大业完全相悖。

    郑成功不听,率水师进发,终于把荷兰侵略者逐出,收复台湾岛。当然功在千秋。但以南明事业来讲,郑成功此举完全是南辕北辙。

    1662年4月,郑成功积懑成疾,吐血而死,时年三十八岁。

    在南明历史上,“私心自用,不顾大局”这八个字,其实可以对郑成功盖棺定论。但是,明朝亡,天下亡,郑氏能在一隅海岛保全大明衣冠数十年,诚为良可赞叹之事,

    施琅是个度量褊狭、认贼作父、反噬成仇的典型人物。

    弓弦一绞送君王 ,永历政权的终结

    一世雄杰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使在他最恐怖的梦魇中,也肯定预料不到,大明建国二百多年后,他的皇裔圣种朱由榔,会像丧家犬一样,流落到缅甸境内,度过他人生最艰苦的岁月。

    永历十三年(1659年,顺治十六年)正月二十六,守卫缅关的缅甸士兵发现,有两千多名服色鲜明、脸色难看、行色匆匆的明朝人,拥簇着一顶明黄大轿,忽然出现在关门之外。

    来人乃大明堂堂天子——永历皇帝。

    永历君臣没把进取或者恢复当作要务,反而在昆明城内庆功发赏,升官许愿,歌舞升平,

    直到清军三路大军会师贵阳,永历君臣才真正开始着慌。此时,已经失去了先发制人的宝贵时机。

    撤退之时,由于南明刚刚征得的秋粮充盈,李定国没能做到坚壁清野,这样一来,清军如虎添翼,日后再无缺粮之忧。

    听说皇帝往蛮荒地带撤退,不少朝臣大感失望,皆中途离去,在逃难途中度过了新年。1659年正月初四,永历帝跑到永昌,总算敢停下喘口气,但身边随驾官员已经不多了。

    永历帝很后悔西奔,但事已至此,又要依靠李定国,不好责备他,磨盘山一战,如无叛徒告密,李定国的南明军差点儿获得翻盘大胜

    永历君臣连夜赶路,迷失方向,一直在山谷间原地打转。总兵杨武率溃兵大肆抢掠永历帝及随行人员,大发横财。

    护驾的另外一名将领孙崇雅也大动劫心,明火执仗地开抢,掳杀甚众,洗劫一番后,率本部兵遁去。

    永历帝的随从人员,不是被杀,就是被抢,还有不少趁乱逃散。三天后,最后一批数百人的护驾武装不愿随永历帝入缅,掉头追赶李定国而去。

    永历帝在马吉翔等人的撺掇下,决定由铁壁关进入缅甸,缅方派人来见:“天王远道而来,百蛮敬畏,请从官以下不要佩带武器入关。”

    永历的随从还有两千多人,大多数都表示不同意缴械,马吉翔却大声呵斥,众人无奈赤手空拳进入缅甸。

    二月初一,一行人行至大金沙江边。缅人只提供四艘船,仅有六百多人在江上舟行相随,余人皆走陆路,沿途死亡失散,好不凄惶。

    放舟之际,马吉翔逃心似箭,根本不待太后与太子收拾好物品,即命行船。太后大怒:“连皇上亲娘也不顾,欲陷皇上于不孝吗!”

    由于缅人处处沿江勒索,永历帝一行每日只行二三十里水路。过河后,缅王并不接见他们,只让通事从中传话,询问了许多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明朝国事。

    两人草包,对往事知之甚少,甚招缅人轻蔑。

    率兵深入缅境的白文选部,已经近在六十里以外的地方。他们寻找永历帝不得,心情焦躁,四处焚掠。如果永历朝臣有一丝一毫的振作和主动,派人出动打探风声,肯定能和白文选联系上,逃出生天

    缅王派兵四出,混乱中烧杀抢劫,不仅杀掉几百南明随员和大臣,还有数位大臣在惶乱中自缢而死。

    当其时也,李定国派出数部兵马,在缅甸境内四处寻找永历帝踪迹。缅人各据险隘阻守,激使南明官兵杀心大起,千里之内,焚掠攻杀。

    五月十日,永历帝一行人方乘船行至亚哇城,隔河扎营,草房十几间,就成为永历帝的“行宫”。

    明帝倒成了缅王自保的人质。正因为看准大明皇帝奇货可居,缅王更严加阻塞内外消息,千方百计阻挠南明军队找到永历帝一行。

    缅甸不少妇人携带日用品进入南明君臣聚集的竹城做买卖。永历帝的随行大臣们,皆恬然自安,再不穿官服,各个短衣跣足,挎篮提兜,

    坐在地上与缅甸妇人打情骂俏,讨价还价,乐得逍遥。不少官员掏钱买酒,大醉喧哗,豪赌狂博,全无天朝大臣的风范。

    中秋佳节,永历帝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不仅仅是复国无望,还患上了严重的腿病,伤口感染,日夜呻吟不停,这位末代皇帝怎一个惨字了得。

    皇帝如此凄惶,奸臣马吉翔和太监李国泰丝毫不理会,与数位相好天天酣歌饮酒豪赌。

    特别是蒲缨的居所,紧挨永历,他的房子成为众人赌博的聚集处,大呼小叫之声,吵得永历帝根本睡不着觉。

    大怒之下,皇帝派从人挑掀了蒲缨茅草棚的顶子。一群人并不在意,纵博肆喊如故,永历帝无可奈何。

    八月十五当天,即使听见永历帝大声呻吟,马吉翔、李国泰仍好心情,叫来随驾的梨园子弟黎应祥演戏给他们看。

    黎应祥泣言道:“皇上龙体有病,臣子安肯忍心演戏欢娱。

    马吉翔等人勃然大怒,用马鞭乱抽黎应祥,打得鲜血淋漓。

    没隔几天,马吉翔、李国泰面见永历帝,嚷闹哭穷,索要“俸禄”。永历帝气极,声嘶力竭唤来太监李国用,让他把“皇帝之宝”弄碎分给众臣。

    李太监表示不敢奉诏。马吉翔、李国泰抢过皇帝大印,当着永历帝的面,凿碎黄金印,分份而去。

    秋收之后,缅甸人送来数担新谷,皆为马吉翔截留,私分给与他关系好的人。

    随驾总兵邓凯出面叱责,遭马吉翔暴打成跛子。永历帝在缅甸的一切详细行止,皆出于两本笔记,《也是录》,《求野录》,是邓凯所写,史料价值非常高。

    李定国磨盘山之败后,身边残兵只剩一千多人。他发檄四方征调南明残军,皆无人响应。

    一行人在云南边境地区兜转非常辛苦,兵无粮,马无草,栖栖惶惶。这时候,南明贺九仪一部自广西南宁渡江而至,与李定国会军后,明军人数一下子达万余人,军威复振。

    李定国又走出错着,杖杀了贺九仪。原因是清廷秘密派人来招降,贺九仪接待来人。实际上,他并无降清的打算。

    由于皇帝在缅人手中,李定国、白文选不敢轻易造次,只能派人送话给永历帝,希望皇帝发敕令。

    但永历帝已成瓮中之鳖,根本无法与明军联系上。由于缺粮多病,明军不能久留,最终失望而去。

    吴三桂有做“云南王”的打算,正是因为他不断恳请,才使得清廷下决心把永历帝捉到手。

    谁势力大就投靠谁,缅王与其大臣便决定对永历帝一行下手。

    1661年七月十九日,永历帝属下大臣尽数参加缅王的盟誓仪式。永历“行宫”内,只有总兵邓凯和十几个老弱残兵“保卫”病恹恹的皇上。

    邓凯命大,他的腿被马吉翔打成残废,行动不便,故而得留。

    众大臣刚到盟誓地点,就被三千缅兵团团围住。马吉翔、王维恭、李国泰等二十三位大臣以及随从数十人皆被杀害。

    永历帝闻报惊悸,想自缢解脱,被总兵邓凯阻止:“皇上若去,太后谁管!”

    缅兵蜂拥而入,翻箱倒柜,把南明朝臣所剩物品洗劫一空。先前侥幸逃出,藏入永历帝床下的几个明朝随员,也被搜出,当场杀死在永历帝面前。

    慌乱惊惧下,永历帝两个嫔妃及诸臣妻女皆自缢于树间,情状极惨,“累累如瓜果然”(邓凯《也是录》)。

      缅兵把永历帝、太后、皇后、皇太子等二十五人驱赶至一个小屋子当中囚禁,当时的南明暂住地一片惨状,遍地横尸,树挂悬尸,一幅人间地狱图。

      唯余一般的家属、仆役、宦者三百四十余人,皆拥挤在一个竹楼内,哭声震天。隔了两天,永历帝才被允许返回原来的“行宫”。地上血迹犹在,屋中财物全无。

    不久,营内又发传染病,幸存人员死伤大半。剩下的人出走,缅人不加阻止,往往在半路拦截,抢劫财物后,均杀之不留。

    白文选曾一度又深入缅甸率兵来救。由于缅军有备,白文选失败而归。

      听说吴三桂率领清朝大军进入缅甸境内,刚届不惑之年的永历帝朱由榔惊恐至极。

    在内心深处,他对这位昔日的大明良将,仍抱有一丝天真的幻想。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永历帝满怀凄怆,提笔作书,字字血泪,给吴三桂发去一封亲笔信

    没落帝王,流离龙子,低首乞哀,字字有血,笔笔带泪。信中的辛酸委屈,铁石心肠之人也会有所触动。

      这封信,不仅仅是哀求一己之生,永历帝也从吴三桂自身着想,

      1660年年底,吴三桂大军临江而阵。缅王大惊,忙遣使奉十六个大金盘,里面盛满贡物,前往清军军营示诚。

      吴三桂也不同缅王使者多废话,只表示一个意思:马上送永历帝来,否则,清军过江屠城。

    缅王派人去见永历帝,哄骗说:“李定国大军又来了,有马步军数万人,临江索求,定要见皇帝!”

    没等永历帝有所表示,数名缅兵上前,把这位倒霉皇帝架上一个竹椅,抬起来就走。

    永历的嫔妃和宫女号哭震天,一路步行,踉跄行了五里多地,来到大江边。一艘大船,已经在江边等候。永历帝及从人皆被押上大船。

    大船抵达对岸后,有一壮汉近前,背起永历帝就往岸上走。当时,永历帝还以为这个人是李定国手下的兵将,就问:“爱卿你是何人?”

    对方答道:“我是平西王前锋章京高得捷!”这时,永历帝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吴三桂清军之手。

    他倒没像弘光帝那样失态咬人,默然而已。

    吴三桂率大军押永历帝返回昆明。昆明百姓知道永历帝被擒消息,无不痛哭流涕。

    永历帝的相貌庄重威严,即使被擒,仍旧有人君派头,清军入见的各级军将,皆不由自主地下拜或者叩首。

    吴三桂也曾来探望,先是长揖不拜,默立久之。永历帝开口问来人为谁。片刻之后,吴三桂竟然鬼使神差一样,膝头一软,跪在地上,伏地不能起:“臣吴三桂来见。”

      两个人对话多时,大概是永历帝表达想回北京为祖宗“守陵”的意愿。其间,吴三桂一直跪地回话,汗流浃背,

    吴三桂乃儒将,一家世受明朝厚恩,面对座上流淌着朱明皇家血液的君王,内心肯定受着大义和道德的折磨。

    此次会见之后,直到篦子坡行刑,吴三桂再没有去见让他心生凛惧的永历帝

    邓凯规劝永历帝自杀死社稷,事已至此,本性懦弱的永历帝倒惜起命来:“洪承畴、吴三桂都受我大明皇家恩典,未必肯对我一家斩尽杀绝!”

      邓凯遁入空门,出家为僧。清朝凯旋大军到昆明后,

    一些汉八旗中下级军官暗中联结,想劫出永历帝拥之入陕西再建一国。未几,谋泄,牵连被杀者数千人。

    吴三桂为保险起见,上疏请求在昆明当地处决永历帝。刚狠凶戾、居心叵测的吴三桂,行刑方式上,非要把永历帝和他年仅十二岁的太子斩成两段,

    最后,连和他一起作战的满族人爱星阿和宗室贝子卓越罗都心中不忍,劝说:“永历(帝)亦曾为君,给他留个全尸总该不过分。”

    永历十六年(1662年,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于昆明篦子坡,时年四十岁。与其一同被绞死的,还有永历帝十二岁的儿子。

    临刑之际,永历帝默然。十二岁的太子,年纪虽小,却很有风骨,对坐观的吴三桂骂道:“奸贼,我大明朝有哪里对不起你?我父子和你有什么私怨?为什么要对我们下此毒手!”

      吴三桂为向清廷表忠心,下令把永历帝父子焚尸扬灰,弃骨灰于荒野。即使有杀父杀子之仇,也不会做出如此绝情寡义之事。

    永历帝被杀时,李定国率数千人马驻扎于西双版纳的九龙江一带。噩耗传来,李定国自投于地,悲恸欲绝,几次哭至昏迷。

    数日之后,李定国即因悲伤过度而患重病,不久逝世。临终前,李定国对养子李嗣光说:“宁死荒郊,千万不要投降!”

    可惜的是,落入穷荒、走投无路的李定国余部没能坚持下去,几个月后,即在李嗣光的带领下向清朝投降。

      李定国有将才而无帅略,但是,李定国忠于明朝,

    康熙三年(1664年)九月七日,杭州闹市弼教坊。清军警卫森严,如临大敌。放眼望去,铁甲骑士有数千之多,紧紧包围着一块四方空地。

    杭州百姓近万人,屏息引颈,鸦雀无声。有五人明冠明服,长袍大袖,乘轿而至。

    清初,朝廷杀人无数,罕有犯人乘轿至刑场就戮者。当日主角,乃明朝最后一位英雄张煌言。

    炮声响过,刽子手卑辞下意,请张煌言坐下(而非叱令使跪)受刑。从官罗伦与张煌言并坐。两个明朝武将叶云、王发面向张煌言而跪。

    张煌言的仆童、年仅十六岁的杨冠毓,年纪虽小,仰头向刽子手高声抗言:“我不跪!”立于主人身边待刑。

      遥望凤凰山大好山色,张煌言叹道:“大好河山,竟为胡虏所据,遍染腥膻!”。利刀斩下,鲜血喷溅。

      杭州人民哭声四起之际,天色变暗,骤而忽至,临刑监斩的汉官满将,相顾失色……

    张煌言,宁波鄞县人,是明末诸生,并非达官显贵之后。清军在江南因剃头大肆杀人之时,他奋然投笔从戎,

      张名振死后,张煌言成为鲁监国残部的统军人物。郑成功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张煌言当时也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郑成功长江之役时,张煌言引本部兵数千人,率师先行西上,为郑成功开辟上游战场。迅速收复芜湖、宁国、太平等地。可惜的是,南京之役失败,郑成功不告自退,致使张煌言进退失据。

    兵溃之时,张煌言仍旧镇定,命人凿沉剩余战船后,率残部登岸,在湖北、安徽交界处的英山、霍山一带艰辛辗转。

    清军围追堵截,从人星散,他一路历尽万苦,步行两千多里,最终复归浙东滨海地区。当地人民得知张煌言生还,悲喜交集。张煌言重举义旗,召集人马,

    郑成功不听劝,扬帆而去。当时,张煌言已带兵行至福建北部与郑军会师。他扑空的失望,可想而知。

    1662年,永历帝被杀,郑成功病死。张煌言恳请郑成功之子郑经,重拥被郑氏家族软禁的鲁监国朱以海为帝。

      但是,郑经冷酷似其父,连鲁监国平时的粮食供应都常常欠缺,更甭提拥之为帝了。兵卫寥寥之下,张煌言处于浙江沿海穷荒僻岛,坚持抗清。

    1662年年底,郑成功死后半年,鲁监国朱以海因哮喘病发作病死于软禁之所。至此,张煌言心中的复明希望全然破灭。

    痛哭之余,有部众劝他去台湾往依郑氏,张煌言不从:“偷生延年,不如在此,以死立信!”于是,他在悬岙岛尽散其军,自己只带随从十余人居于山上邻近峭壁的茅屋中。

    不久,欲尽数落发为僧,前往普陀山,静待时变,再起复明。不料,张煌言部下一名小校叛变告密,引来大批清军搜山。

      猝不及防,张煌言被清军生擒。被押送至宁波,清朝总督赵廷臣曾到海上与张煌言谈判过,见到他非常礼敬,设宴举酒,问候道:“张老爷别来无恙。”

    张煌言不入席,凛然曰:我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何必多言!”

      清朝的赵总督识趣,以重兵护大轿,把张煌言礼送至省城杭州。临别故乡时,乡亲成千上万泣别送行,张煌言作《甲辰八月辞故里》诗:

    义帜纵横二十年,岂知闰位在于阗。桐江空悬严光钓,震泽难回范蠡船。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

      船行途中,夜半时分,张煌言忽听有人低声吟唱《苏武牧羊曲》,大英雄立刻起身和歌,慷慨激昂。仔细一看,唱曲人乃看守士兵之一的史丙。

      张煌言知道对方“劝死”的心意,说:“你真是有心人!你放心,我作为大明兵部尚书,绝对会为国尽忠,不会给大明朝丢脸!”

      入杭州后,张煌言赋《入武林诗》: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清朝的浙江巡抚张杰亲自迎接,待以贵客之礼。张煌言不卑不亢,与清朝督抚官员分庭抗礼,岸然高坐,寒暄闲话。

    临到刑场前,他欣然提笔,作诗二首:

    揶揄一息尚图存,吞炭吞毡可共论?复望臣靡兴夏祀,祗凭帝眷答商孙。衣冠犹带云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

      对张煌言的处置,清廷内部研究了一个月之久。

    张煌言死后,由于其妻已在三天前死于清军之手,他的尸体由宁波同乡出资收敛,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的荔枝峰下。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赐谥张煌言为“忠烈”。所以,张煌言的墓碑是“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

    一代忠烈张煌言,时至今日,知者寥寥无几。在他的家乡宁波,旅游者只知有天一阁、保国寺,从不知有“张苍水故居”,说不定误认为是哪位红顶商人的大宅院。

    死于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多达三千七百八十七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明》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sdyktx.html